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特别报道

(2011-06-17 11:40:11)
标签:

杂谈

分类: 特别报道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瑞阔
◆ 儿媳的嬗变
  岳春艳,一个典型的80后女孩,高高的个子,白白净净,很漂亮。
  小时候,她的家庭条件好,要什么父母都能满足,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在家里,不愿听父母的说教,一听就烦,说多了就顶嘴吵架。
  2010年10份,岳春艳参加了工作。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和谐之家的学员们在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一次,单位的一位领导请她帮忙倒一杯水,于是她倒了满满一杯热水,放在领导的面前。
  “哎呀,烫死我了。”听到叫声,岳春艳才想起忘了给领导的热水中兑凉水。事后领导虽没有责怪岳春艳,但她知道这都是自己平时做事马虎造成的。
  去年四月份岳春艳结婚了。一百多平方的大房子是公婆买的,每月的房贷也是公婆还的。
  岳春艳觉得这很正常,没什么不对的,身边的许多年轻人也都是这样。
  4月28日,公司领导带领十几位中层领导到北京学习传统文化,岳春艳也随队参加。一天多的孝道学习,就对她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4月29日,老公给岳春艳发来一条短信:我给爸妈拿过去两袋鱼馅。岳春艳说如果在从前,她肯定会说——我妈还没有呢,凭什么给你妈呀!而现在她不能再这样想了,于是她给老公回了个短信——不用给我说,不够再拿。
  晚上,学员们一起看电影《小花》,主人公小花的坚强和自立感动了岳春艳,使她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快三十岁了,有工作有生存能力,而住的大房子却是公婆在每月还房贷。老公曾流露出自己还房贷的意思,她却没有积极响应。
  两天的学习,使她知道她的做法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感到自己做的太不对了,她非常后悔也非常后怕。想到这,她给老公发了条短信:老公,以后房贷我们自己还吧!
  “你怎么了。”时间不久,老公打来了电话,问她。
  “父母挺辛苦的,我们也大了,房贷以后咱们自己还吧。”
  老公在电话那边半天没有说话,后来她听到他哭了。听到老公的哭声,岳春艳也哭了。
  放下电话,岳春艳又给婆母打了个电话。
  “妈,以后的房贷我们自己还,您和爸爸年纪都大了,以前我不懂事,做的不对,请二老原谅。”岳春艳哽咽着对婆母说。
  听完岳春艳的话,婆母也呜呜的哭了起来。


◆ 女老板的醒悟
  李会红也是一个80后,然而在她的幼年记忆里没有快乐和幸福,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在仇恨中长大的。
  她出生时家里已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属于超生儿。母亲是个老师也是妇女主任,所以小李会红在出生后不满38天时就被父母送给了别人。
  养父母家很穷,但他们很喜欢她,李会红说养母是天下最伟大的女性。懂事后,当她知道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时,她恨起了他们。
  贫寒的家庭养成了李会红自立倔强的性格,人们说她像个男孩子。
  13岁时,由于养父母供不起李会红上学,就忍痛把她送回亲生父母家里。
  那时,亲生父母的家庭条件很好,有几家工厂和一家影楼,说不上大富大贵,但在当地小县城来说也算是很富裕的。父亲对李会红很好,李会红这个名字也是她回到父母身边后父亲给她起的。
  然而,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后不到两个月,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三个月后离开人世。有人说李会红命硬,把父亲克死了。
  父亲去世后,四十多岁的母亲无力承担诺大的家业,经人介绍一个男人走进李会红家,成为她的继父。介绍人把继父夸得跟花儿一样,各方面都好,李会红的母亲像着了魔一样喜欢上了这个男人。可后来才知道,这个继父曾被判过六年有期徒刑,刚刚从监狱出来。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学员们在选阅传统文化书籍

  继父的到来给她们带来了更大的不幸,也成为李会红更恨母亲的原因。
  他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有时半夜敲李会红姐姐的门,这让家人没有一点安全感。李会红每天都带着一把刀,床头上放着斧头,屋里放着砖头和钢筋管,准备随时反击,承担起保护姐姐的责任。
  一次,继父在外面欠了小姐的钱,小姐就跑到李会红家来要,这让李家颜面顿失。李家在当地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的长辈们异常气愤,说李会红的母亲死后都不能埋到李家的坟地里。有人提出把继父赶出家门,但母亲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李会红自此十多年她不跟母亲说话,打个电话也最多不超过二分钟。
  这种痛苦压抑的生活,让李会红时刻感到不安和无助,她说这是没有这种生活经历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继父不务正业,每次花天酒地回来,就说做生意赔了,然后就跟李会红的母亲要钱,几年时间李家的工厂和影楼先后关门倒闭。
  随着家庭的破落,李家已无钱供养儿女上学:学习成绩优秀的李会红被迫辍学;李会红的大姐考上了艺术学院,却无钱去上;哥哥考上医科大学,还是李会红打工挣钱供的。
  辍学后的李会红只有一个愿望——出门赚钱。她什么活都干,摆过地摊卖过袜子,只要能挣钱她就干。她说她只想摆脱那种压抑的家庭生活,不愿在家待一天,哪怕离春节只有两天也要走,决不在家过年。
  去年学习传统文化后,李会红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孝和极其错误的,她理解了母亲当时的难处和做法。她非常后悔,给妈妈打了个电话。
  “妈,如果我再回家,你别把我往外赶了,我希望和你的另外两个女儿是一样的,希望你像对待那两女儿一样对待我,妈,我爱你。”
  “红红,你说什么?”妈妈有些疑惑。
  “妈妈,我爱你。”李会红重复了一遍。
  李会红说妈妈又一连问了好几遍,她也回答了好几遍,最后妈妈没有再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学员们在认真听课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最小的“学员”只有六个月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年龄最大的学员王礼(左二),今年72岁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用餐后不用收拾的餐桌

  第二天,姐姐给李会红打来电话问她是不是喝多了,她说她没有。
  放下姐姐的电话,李会红突然感到妈妈还是爱她的。妈妈怀着她时,完全可以把她打掉,但妈妈还是把她生了下来,把她带到了这个世界。同时李会红也意识到如果妈妈不给她生命,她现在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有。
  此时此刻,李会红特别想念妈妈,回家的愿望与日俱增。
  去年,李会红带着老公及一对龙凤胎儿女回到十多年没有回过的老家。到家之后,她的大姐二姐和哥嫂都带着孩子回家了,姥姥也来了,一大家子人终于又一次团聚了。
  “妈,这么多年是我错了,真的是我错了,是女儿不孝,不懂得体会你的难处,让你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妈妈,请您原谅我……”见到妈妈时,李会红紧走几步,伸出双手抱着妈妈痛哭了起来。
  妈妈也紧紧地抱着多年不见的小女儿,老泪纵横,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家里其它亲人在一旁也陪着流眼泪。
  姥姥身体不好。吃过团圆饭后,李会红带着姥姥去医院做了一次全身检查,花了两千多元。妈妈对李会红说你的两个舅舅都不会这样做,就是花一百元你的两个舅母都会跟你舅舅吵好几天。
  李会红对妈妈说,没有姥姥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呀!我们做儿女的也只能做这么多,就算多付出一点,又还能付出多久啊。
  几天下来,李会红和妈妈之间的感情慢慢融洽了,多年来的不理解和恨意消失了,李会红说这大概就是母女天性吧。
  传统文化使李会红和母亲和好如初,也挽救了李会红的家庭和婚姻。
  这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家庭的变故与多年的漂泊生活之后,李会红特别想有一个安定幸福的家。李会红说她对爱人的要求不高,不要求身材有多么的高,也不要求外表有多么的帅,只要能对她好,让她有安全感就行。
  或许上天有知,一个优秀的男孩被李会红感召而来。经过恋爱,几年前他们结婚了。
  婚后的家庭生活幸福而美满,李会红说老公的脾气很好,有上进心有责任感,还是一个大学生,这让她感到生活乃至生命都有了依靠。
  李会红和老公在北京开了家房产公司,老公是老板,李会红是总经理。李会红说她很霸道,公司里她一个说了算,老公成了摆设。
  2009年,李会红的龙凤胎儿女出生了,这给夫妇两人带来了无比的喜悦与幸福,有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家。
  儿女快两周岁时,李会红感到老公有些做法不正常了:以前老公接电话(下转3版)

(上接第2版) 从来不回避李会红,而有段时间老公一有电话就到外面去接,还解释说这个电话很重要;发到老公手机上的短信,老公很快就删掉了。直觉告诉李会红,老公有问题了。
  一天晚上,已十点多了,李会红睡不着,就跟老公打电话。开始打了几次,老公都不接。最后接了,老公说在什么什么地方,并找了个人做证。李会红说老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这样做肯定是有问题。但苦于捉不到把柄,李会红一直隐忍着。
  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李会红借题发挥和老公在公司吵了起来。
  “这几年,你一直压制我,什么都听你的,我没有一点尊严。”老公愤怒的话虽然让李会红有些茫然不解,但使她确实感到她和老公的关系已处于危险的边缘。
  学习传统文化后,李会红知道了作为一个女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处于的位置和应扮演的角色。她主动找老公谈心,对自己以前的霸道行为进行了反思并恳请老公原谅。
  “以后公司的事我一概不管,由你负责。”李会红对老公说。
  “那你干什么”
  “我相夫教子,操持家务。”
  李会红说到做到,再不管公司里的事,专心做家务和陪伴孩子。
  李会红说老公自从独立经营公司后,整个人都变了,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思考问题的方法方式都有很大的进步,越来越成熟了。
  在李会红的影响下,老公也学习了传统文化,两个人的关系转好了,家庭比以前更加和睦了。
◆ 大舅哥的转变
  郭金皋是做销售的,常年在外奔波,一个月才回次家。  他每次回家后,都要去看看父母,给他们带一些好吃的和几件新衣服,离开时还给父母几百元钱。他说同身边的一些人相比,他认为在孝的方面自己已做的很好了。
  郭金皋是从前年年底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后他惊讶地发现,在孝顺父母方面他做得还远远不够。
  结婚后在抚养女儿的过程中,郭金皋有了更深的体会,感到父母抚养孩子的不易。
  一次,郭金皋出差回家,女儿生病了。晚饭后,妻子把女儿哄睡了,郭金皋也上床休息。半夜睡来时,他看见妻子坐在床边,怀里抱着正在睡觉的女儿。原来,生病的女儿半夜醒来哭闹不止,妻子怕打扰郭金皋休息,就把女儿抱起来又哄睡着了。看到这一幕,郭金皋说他有一种想落泪的冲动。这让他想到自己小时候,生病了,父母也是这样抱着他哄着他。同时,郭金皋说他也很感谢妻子,为了让自己休息好,她一个人默默地照顾孩子。
  郭金皋的大舅哥也是做销售的,结婚前经常一二个月才回一次家,结婚后半年或一年才回一次家,这让郭金皋的岳父母很担心,同时照顾老人的任务就都落在郭金皋夫妇和小姨子身上。
  前段时间,由于生意纠纷,大舅哥回家的次数更少了,郭金皋就找律师帮着处理。
  “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有了事情咱们一起承担,总比一个人力量大。”去年年底,大舅哥回家了。在聊天时,郭金皋讲解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大舅哥受到的触动很大。
  过年后,大舅哥又出差了,但15天后就回了家,给老母亲过生日。不到一个月后,大舅哥又回家了,父母非常喜悦。
◆ 不孝子的悔悟
  王红明有一个不堪回首的童年,他现在的父母不是他亲生父母。
  他出生于1982年,有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六七岁时,父亲做生意赔了钱,全村人都到他家里要债,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也不够。最后实在没办法了,父亲就跑到外面躲债。一年多后,偷偷地回到家里。母亲见到父亲后又哭又闹,最后离了婚。母亲抱走了还在吃奶的妹妹,王红明和哥哥跟着父亲生活。
  因思子心切,一次母亲偷着回到家,想把王红明抱走,结果被警觉的父亲发现了,他一把把王红明抢回来,并警告前妻不要再来。母亲哭着走了。自此,王红明再也没有见过母亲。王红明说,当时他特别恨父亲,如果母亲把他抱走,或许他不会遭受以后的流浪和磨难。
  家庭的破落,使得王红明连学都上不起,看着同龄的小伙伴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他说他特别羡慕,非常想走进教室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几年后,在村里实在生活不下去了,父亲骑着车子驮着两个儿子离开了老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父子三人流浪到河北雄县赵北口村,在一座破旧的土房子里住了下来。
  父亲没有什么挣钱的手艺,三人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开始的日子每天父亲还能回去,后由于和儿子们生气就不辞而别了。那时王红明还不到十岁。
  父亲出走后,王红明和哥哥相依为命,不久他们俩也离开了赵北口村,又流浪到河北白沟。在白沟,王红明的哥哥不学好,整天跟当地的一批小混混一起偸东西。一次,王红明劝哥哥不要再偸东西了,结果哥哥打了王红明两个耳光后也跑了。
  从此,一家五口各奔东西,天各一方。
  不到十岁的王红明无依无靠,只能在白沟讨饭以维持生计。一天,王红明饿得前心帖后背,他把脏兮兮的小手伸到一位老人面前说:“奶奶,给我两毛钱吧。”奶奶问清原因后,对王红明非常同情,把他带回自家的饭店。吃饱喝足后,奶奶把王红明留在饭店里涮碗打杂,每月50元工钱。这样王红明有了个落脚地,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这年年底,王红明用工钱给自己买了一身新衣服。王红明说这是他第一次穿新衣服,心里美得不行,过了个高高兴兴的新年。
  第二年,奶奶找王红明谈心。奶奶说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没有儿子,奶奶的意思是让王红明做她大儿子的养子。
  开始时王红明不同意,后来他想是奶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果没有奶奶,他或许早不在人世了,况且一年来奶奶一家人对他很好。一个人偷偷哭了一天后,王红明同意了,认奶奶的大儿子为养父。
  养父母对王红明很好,把他当亲生的儿子对待,送他上学,使他有了一个快快乐乐的家庭生活,享受到了父母的慈爱和温暖。
  王红明说自己其实是个不孝子。前几年,他迷上了网吧,天天上网吧玩游戏,家里人谁说也不听,有时还顶撞父母,这让他们很伤心,但他们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了他。
  后来,在养父的影响下,王红明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学习背诵传统文化经典和听名师讲座,最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孝,主动向父母承认了过错并下决心改正,逐渐摆脱了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王红明说是传统文化挽救了他,使他又重回生活的正道,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仍会不断地学习践行传统文化。
◆ 毕老总的震憾
  毕杰,博士,秦皇岛康地三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毕总说,他们家最早学习传统文化的是儿子。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开始背诵《弟子规》,天天在家背“弟子规,圣人训。……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有时,毕总在家招唤儿子,儿子却像没有听见一样。于是毕总大声说:“父母呼,儿子该怎么样。”儿子听到后马上跑了过来。毕总说,《弟子规》管小孩挺有效的。
  毕总说,他学习传统文化刚开始是很不情愿的,他认为自己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已懂得很多知识了,还用学小学生学习的知识吗?
  2009年9月份,毕总刚从欧洲考察回到北京,就被同事拉到石家庄市学习传统文化。刚学了一天的传统文化,他就感到非常的震憾,有多么的震憾呢?毕总是这样描述的:“学了一上午的时候,就感到太太应该来学;学到下午的时候,就感到全体员工应该来学;到晚上讨论时,就感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来学。”
  那次,毕总在石家庄市一连学了四天四夜的传统文化,没有一点厌烦的情绪,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越学越想学,真是受益匪浅啊。
  此后,毕总又学了《易经》《论语》《金刚经》等经典,他慢慢发现人们用自己局限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世界,因此人的许多行为和方向发生了许多的错误,而恢复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人生认识世界。
  关于什么是孝,毕总认为首先要了解父母对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毕总说他身体不好,每次给父母打电话,父母都反问他服药了没有,嘱咐他一定要注意身体。所以,对他来说按时服药,把身体保养好,不让父母担心就是孝。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很有道理的。
  父母最希望的是什么,毕总认为父母最希望的不是儿女能挣多少钱,能够给家里带来多少财富,能够给家里做多少事,而是最希望儿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能做事的人,能够成就自己, 这叫“养父母之志”和“养父母之慧”。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说到夫妻关系,毕总说他和太太的关系不是很好,经常吵架。以前总认为原因在太太,太太这做的不好,那也做的不对。现在反思一下,主要还是自己做的不对,不懂得为夫之道,更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夫妻关系。
  毕总说他的儿子现在身体不好,心理状态也很差,这成为他们一家人最大的问题。儿子从去年九月份上初一后一直处于休学状态,打算今年九月份重新上初一。他们找了很多原因,也请了很多专家,现在看来跟我和太太关系不好有直接联系。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谈到智慧和聪明,毕总从小就认为自己很聪明,考试从来难不倒他,想考什么大学就考上了。但是接触到传统文化后,他认识了很多老师,认识了很多同学,才发现这种聪明不足以成就人的事业,真正做成事的人不叫聪明而叫智慧。所以希望大家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不断的修养,启迪我们的智慧,成就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就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链接
学员讨论会 如何理解孝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张建云,中国财经作家,天津作协会员,天津武清区政协委员,商道(天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次来主要是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非常好,大家在一起问问好、鞠鞠躬,相互间的眼神充满了信任与友爱。
  我们对孝敬应该如何理解?以前有的单位培训过孝道,培训动情之处,有的员工说我要辞职,回家孝敬父母。出现这种事情说明我们没有把孝道的精神贯彻好、理解好,他只知道最开始的孝。
  我个人认为,孝分四种:一种是孝父母。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不求回报,孝敬他是必须的;第二种是孝老师。老师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父母给了我们第一条生命,老师给我们第二条生命,就是慧命;第三种是尊重自己的单位和领导。然后把这种尊重扩展开来,就是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第四种是孝国家。国家在哪里?有人说找不到国,怎么爱国?其实国家就是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区县。如果你从路上走,路边的垃圾桶倒了,你把它扶起来,看到不文明的现象你去制止一下,这就是爱国。
学习之后的影响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孔凡诚,孔子第七十三代孙,秦皇岛康地三融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

  在谈学习收获之前,我首先给大家和庞老师鞠个躬。我是孔圣人之后,第73代孙。但是非常惭愧,我对儒家文化以及圣贤学说知之甚少。
  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好,都是大家营造出来的,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和老师,可能我没有这么深的感觉,大家和老师的互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天,学员们一进门,老师给我们鞠躬,却没有多少学员给老师鞠躬,但从第二天开始,进门时就有很多的学员给老师回敬,然后再向里走,短短一天大家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对我的触动很大。
  我想我回去之后,从我自己做起,从我的家人开始,一点点做起,去影响别人。我也知道不能马上改变其他人,但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每天影响别人一点点,向好向善,这就足够了,这就是我学习的最大的收获,谢谢大家。
我的感动和感悟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王一平,北京天普太阳能企划部经理。

  通过学习,有一种感觉,感觉回到了学生时代。上中学和大学时做数学题,解了一次又一次,老是解不对,特别迷惑。后来才发现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之前学习的有关公式没有学好,没有学透。然后回头再好好学习一下公式,理解透了,再回去做题,很快就能解出来。如今,我也快五十岁,却感到社会上的许多事情搞不懂,看不透了,困惑了。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不少为人处事的“社会公式”,困惑的问题搞懂了,看透了。
  昨天晚上,我和孙老师聊天,一直聊到凌晨一点。我把家里许多苦闷的事说给孙老师听。说完后,我觉得自己劝别人可以,劝自己不行,就是人们常说的“看得破,忍不过”。非常感谢孙老师,他听完我的事后,就把自己家的事情讲给我听,心里就开朗了许多。
  还有两个感动:今天早晨吃饭时,集团的李总说一平你头后边的头发都是翘着的,梳头时应该用水湿一湿。李总的话我听后非常感动,因为这句话只有我的父亲早年间对我说过。那时我二十四五岁,正在找对象。这么多年来,我第二次听到这样关心的话,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我的父亲已离开我二十多年了,所以我非常感动。
  第二个感动,就是早晨吃饭时,汪老师把一个学员吃剩的饭菜吃了,用馒头蘸着菜汤,一个女同志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学习传统文化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学出健康和智慧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蔡新颖,北京市海海淀区公务员

  我在政府部门工作,很少在公众场合发言,这可能是性格方面的原因,但今天庞老师在,我想谈谈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真实想法。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学习。第一次是在去年的六月份,当时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慑,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听到,连续三四天的课,我一点困意也没有,好像每天都是带着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在听。
  我从小身体不太好,“身有伤,贻亲忧”我非常有感触,自己身体不好,其实最担心的是父母。在那次分享时,我刚站起来眼泪就突然流了出来,没办法控制。第一次学完之后,在爱人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空腹禅,之后坚持每天煅炼身体,现在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比生病之前还要好,所以我对传统文化和庞老师特别感激。
  去年12月份,我参加了《孝经》的学习,当时把我妈也带来了。我妈从十七岁毕业后,四十多年没有再进过课堂,她感到特别幸福,见到妈妈这么幸福我也很喜悦。
  这次是我第三次学习传统文化,这次来感到很神奇,因为开课的头天晚上我还没有来的想法,结果第二天就坐在了这里。主要的原因还是庞老师对我和对我家庭的关心,我特别感恩,带着这份感恩,听课时我特别认真,不允许有一点的走神。这回来学习《孝经》,我是带着期望来的,就是如何做好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儿媳,我一定会在践行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不让父母操心就是孝

来自传统文化学习班的故事——2-4版 <wbr>特别报道
谢小利,研究生,某公司管理人员。

  我老家是湖北黄冈,去年参加工作,工作时间短、经验少,说的不对的请大家原谅。
  我首先感谢公司的毕总,给了我这么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学习传统文化。
  我从小学读到研究生,读了二十多年书,但从来没有学过传统文化。学了《孝经》后,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接电话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出什么事了吗?我明显感到父亲说话的语气有些紧张。我对父亲说没出什么事,主要是工作比较忙。父亲就不再紧张了。
  父亲很关心我的个人问题,每次打电话都问我有没有对象了。我家里条件不好,参加工作时间短,而现在女孩子很现实,没有房子和车子根本就不和你谈。这些我都满足不了,所以他每次催我,我就和他顶嘴,说男人要先以事业为重。
  去年,父亲被人撞了,在地上昏迷了一个多小时。苏醒后自己坚持着回了家,他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他是怕我和家人担心。去年回家过年时发现父亲真的老了许多,所以我今年一定要把自己的婚姻大事解决了,这既是完成自己的一件人生大事,也是为实现父母最大的心愿,尽一份孝心,我不能再让父母为我操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