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父亲的故事
匡晓芳(华北制药集团在检验员)
近一段时期,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同学,无非是少年时代的学友,而同学聚会不过是吃吃喝喝抑或是开展各种公关活动以及攀比显摆的最好形式,相比那26位同学的所作所为,真是让人汗颜。
这些学子的做法,我在父辈的身上曾经见过。
父亲五十年代就去新疆支边了,当时父亲去北京进修,途经乌鲁木齐遇见了老同学,也是毕业后的第一次见面。同学相见分外高兴,非拉着父亲去家中坐坐,父亲到那里才发现那个家实在是太贫困了:媳妇有病没工作,丈母娘身体不好,还有3个幼小的孩子,一家人的收入全靠同学的工资,所以父亲离开的时候,留下了100元钱——相当于父亲2个多月的工资。老同学拉着父亲的手久久不松,非要父亲留下地址以便以后还钱,媳妇和丈母娘则在一旁抹眼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后来,父亲的工作单位变更了多次,和那同学彻底失去了联系。
10年后的一天,父亲从团部的广场经过,突然从招待所里冲出一个人,高声喊着父亲的名字,然后紧紧抓住了父亲的双手。原来那同学作为兵团领导来视察工作,中午在招待所午休起来,站在窗前无意中看见父亲的。又是一番开心的交谈,最后那同学掏出100元钱非要塞给父亲,父亲想想孩子还都在上学所以没有收下。
老同学再来父亲单位出差时带着女儿来的,说是开会没人管孩子,就把女儿送到父亲家,说好开完会就接走。等孩子走了父母料理完家务准备铺床休息时,10张10元的钞票被卷成一卷从被子里滚了出来,老同学借女儿的手归还了10多年前欠父亲的钱。
也许有人会说父亲傻,10年前的100元和10年后的100元价值完全不一样,但是,这里面的同学情谊是无价的!
不管是上个世纪父亲的做法还是当今26位学子的做法,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诚信道德、重情重义的体现,只是这些宝贵精神文明被当下社会物欲横流荡涤得所剩无几了。
农大的毕业生以15年的行动提醒世人:金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们之间的道德情感和跨越时空的情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