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30期  5版-本报关注  特殊教育,乐此不疲

(2011-03-04 09:31:21)
标签:

杂谈

 


    2月27日,石家庄启智学校校长刘根岁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他正驾车去4S店做保养,用他的话说“好不容易有点空隙”。此时的石家庄漫天飞雪,银妆素裹。
    1965年,刘根岁出生于河北任丘的一个农民家庭,1981年,像许多农村孩子一样,16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两年后,刘根岁进入白求恩军医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看到一则关于保护国宝熊猫的报道后,从每月14元津贴中省下了50元钱寄给林业部,结果林业部回了一封感谢信并颁发给他一个证书,刘根岁一直引以为豪,通过此次捐助,他也发现,做好事可以让自己很快乐。
    1986年,毕业后的他来到云南老山前线的阵地救护所,在硝烟弥漫的700多个日夜里,刘根岁从事着抢救伤员、负责日常疾病的诊治等工作。这为他后来成为石家庄启智学校的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在和平医院工作10年之后,已经是副主任医师的刘根岁转业了,为了给办学校积累必要的资金,他主动放弃部队安排的工作,开了一间诊所,凭借高超的医术,来诊所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2003年初,刘根岁决定放弃诊所创建启智学校。
    开始身边人都不理解,都觉得弱智孩子不好管理,教起来非常吃力。但刘根岁认为,这些孩子是被社会冷落的一个群体,这些孩子小的时候入托难,年龄大了入学难,成人之后就业难。没有人关心和教导他们,而这些孩子如果有早期教育的话,绝大部分是有希望的,他们就不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2003年7月18日启智儿童学校成立,它是石家庄地区唯一一所以智力残疾孩子为培养对象的正规学校。学校招收的智力残疾孩子有的弱智,有的脑瘫,有的患有孤独症。
    作为石家庄弱智儿童教育康复试点单位,学校专门聘请了特教专业毕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情境式教育和个体化训练。
    2003年9月,家在江苏的杨庆玲辗转千里来到了石家庄,她此行的目的是为儿子李扬找一个合适的学校,李扬今年15岁了,由于智力上有残疾,他没有受过比较正规的教育。杨庆玲曾是家乡某医院的护士长,因为李扬,1999年,她与丈夫离婚了。为了照顾上学的李扬,杨庆玲辞掉了工作,把另一个儿子也接到了石家庄,在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母子三人相依为命。但令杨庆玲没有想到的是,刚两个星期,孩子就有了进步。
    当时,李扬除了智力差之外,他还有自残行为,一些攻击性行为,后来经过老师的调教、培养、教育,两个星期后,慢慢地他这些自残行为攻击行为就没有了,后来说话、写字、加减运算啊,都学得不错,汉语拼音掌握得也挺好。
    8年来,刘根岁夫妇全身心地扑在弱智儿童的培养上,11岁的女儿抱怨爸爸:“为什么别的爸爸妈妈能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而你们却不能?”年近70的老岳母非常支持女婿的事业,她把做饭、洗衣等家务活都包了下来。
    家长见了刘根岁就心存感恩:“把孩子交给了你,我就可以放心地上班了。”
    刘根岁说:“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所以虽然很辛苦,但我始终很充实,很快乐!”

                                         (受访者:石家庄启智学校校长 刘根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