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30期  5版-本报关注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011-03-04 09:29:39)
标签:

杂谈

 

    1963年,10岁的贾德利在石家庄华药子弟学校上学,一进校门就能看见墙上“向雷锋同志学习”那几个大字,学校很快掀起了学雷锋的高潮,贾德利帮助同学补课,参与演出宣扬雷锋精神……“雷锋”这个名字在童年贾德利的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贾德利生于1953年,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打过工,办过厂。自1997年进入出租车行业以来,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始终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精神,用真诚、细致的服务感动了乘客,更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动了燕赵大地。
  2004年3月,贾德利自费驾车两千多公里,探访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抚顺。返回石家庄,他便发起成立了石家庄市出租车行业第一支“学雷锋车队”。雷锋战友乔安山对他说:“如果你要成立学雷锋车队,就一定要保证,一辈子扛着雷锋这杆大旗走下去。挂了‘雷锋’的名字,竖起来就不能倒下去。”
  作为学雷锋车队队长,7年来贾得利没有让雷锋这杆大旗倒下去。包括支援汶川抗震和舟曲泥石流,学雷锋车队志愿服务11万公里、9000多小时,共捐款10多万元。
  7年前,在一次车队组织志愿活动接送乘客过程中,贾德利结识了88岁的赵竹文老人。老人膝下无儿无女,贾德利感觉到,这位老人特别需要他人的帮助,于是,就常常到他家里帮着干这儿干那儿。看到老人视力不好,他还特地为老人买来老花镜。每当老人烦闷的时候,贾德利还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拉着老人出去转转或到公园走走。“虽然照顾老人让我耽误点儿时间,少挣了点儿钱。可看到老人开心的样子,我就觉得这样做,值!”贾德利说。
    为了更好地照顾孤寡老人,贾德利卖掉自家住房,建起了一所养老院,把志愿服务和孝敬老人结合起来。这家位于石家庄市跃进路与东二环交叉口银龙南区19号楼的“人生港湾——贾德利养老院”,有120个床位,许多老人是奔着贾德利去的。贾德利说:“我今年58岁了,将来开不了车的时候,我就去养老院陪伴老人们。”
  一天早上,贾德利在火车站拉了一个外地的小伙子去开发区参加产品展示会。小伙子把随身携带的几台仪器放在了后备厢里。到达展示会地点,小伙子却在匆忙中把一根连接线遗忘在车上。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贾德利在洗车整理后备厢时才发现了这根连接线。他赶紧把它送回了会场。小伙子看到贾德利,就像见到了救星,连声说:“太感谢你了。没有这根连接线,无法进行产品演示,就会影响公司一年的销售计划,我肯定会被炒鱿鱼。大学毕业后,我刚刚找了这份工作,可没想到差点让一根小小的连接线给毁了!”  
  在2003年夏天的“爱心送考”期间,贾德利认识了贫困学生穆明。当穆明考上了河北大学后,贾德利每月都会按时给穆明寄去100元生活费。其实,那时贾德利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宽裕,儿子在读大学,每个月他给儿子的零花钱只有五十元。
  他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当然,好人自然有好报。
    一次,有位外地乘客在火车站上了贾德利的车,很“内行”地说:“去五七路。不用打表,我一个月来一趟,该多少钱我清楚,每次到那儿都是50块钱,我也给你50块,走吧。”他这一连串的话把贾德利给说蒙了。贾德利说:“按规定必须打表。”“爱打你就打,反正我就给50块,多一分都不给。”这位乘客很不耐烦。
  看到乘客满脸戒备的神态,贾德利心想,这里面一定有故事。车到五七路,计价器显示32元。贾德利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您按计价器付费……”乘客打断了他的话,边说边瞟了一眼计价器,愣住了:“你的表没毛病吧?”贾德利笑着回答:“没毛病,特准,要是打出50元,那才有毛病呢。”临走,客人说:“下次来石家庄,我还找你!”
  还有一名姓刘的固定乘客,连续三年了,每年的春节前后,他都要给贾德利打电话,让老贾拉着他跑陕西。一趟下来就得上千元。“我问过他为什么每年坐我的车,他说,就是因为信任学雷锋车队,感觉坐学雷锋车队的车踏实、放心。这就是诚信服务给我带来的回报。”

                                      (受访者:感动河北十大人物 石家庄“学雷锋车队”队长贾德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