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期 5版-本报关注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011-03-04 09:29:39)
标签:
杂谈 |
贾德利生于1953年,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打过工,办过厂。自1997年进入出租车行业以来,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始终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精神,用真诚、细致的服务感动了乘客,更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动了燕赵大地。
2004年3月,贾德利自费驾车两千多公里,探访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抚顺。返回石家庄,他便发起成立了石家庄市出租车行业第一支“学雷锋车队”。雷锋战友乔安山对他说:“如果你要成立学雷锋车队,就一定要保证,一辈子扛着雷锋这杆大旗走下去。挂了‘雷锋’的名字,竖起来就不能倒下去。”
7年前,在一次车队组织志愿活动接送乘客过程中,贾德利结识了88岁的赵竹文老人。老人膝下无儿无女,贾德利感觉到,这位老人特别需要他人的帮助,于是,就常常到他家里帮着干这儿干那儿。看到老人视力不好,他还特地为老人买来老花镜。每当老人烦闷的时候,贾德利还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拉着老人出去转转或到公园走走。“虽然照顾老人让我耽误点儿时间,少挣了点儿钱。可看到老人开心的样子,我就觉得这样做,值!”贾德利说。
一天早上,贾德利在火车站拉了一个外地的小伙子去开发区参加产品展示会。小伙子把随身携带的几台仪器放在了后备厢里。到达展示会地点,小伙子却在匆忙中把一根连接线遗忘在车上。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贾德利在洗车整理后备厢时才发现了这根连接线。他赶紧把它送回了会场。小伙子看到贾德利,就像见到了救星,连声说:“太感谢你了。没有这根连接线,无法进行产品演示,就会影响公司一年的销售计划,我肯定会被炒鱿鱼。大学毕业后,我刚刚找了这份工作,可没想到差点让一根小小的连接线给毁了!”
在2003年夏天的“爱心送考”期间,贾德利认识了贫困学生穆明。当穆明考上了河北大学后,贾德利每月都会按时给穆明寄去100元生活费。其实,那时贾德利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宽裕,儿子在读大学,每个月他给儿子的零花钱只有五十元。
他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当然,好人自然有好报。
看到乘客满脸戒备的神态,贾德利心想,这里面一定有故事。车到五七路,计价器显示32元。贾德利彬彬有礼地说:“先生,请您按计价器付费……”乘客打断了他的话,边说边瞟了一眼计价器,愣住了:“你的表没毛病吧?”贾德利笑着回答:“没毛病,特准,要是打出50元,那才有毛病呢。”临走,客人说:“下次来石家庄,我还找你!”
还有一名姓刘的固定乘客,连续三年了,每年的春节前后,他都要给贾德利打电话,让老贾拉着他跑陕西。一趟下来就得上千元。“我问过他为什么每年坐我的车,他说,就是因为信任学雷锋车队,感觉坐学雷锋车队的车踏实、放心。这就是诚信服务给我带来的回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