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wx4/large/71ef3885ly1fjynyhhyldj21hc0u0qv5.jpg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部好的纪录片,记录者不语、创作者隐身,但问题意识应是时时现身、不断照进现实的。面对城市化不断提升的加速度,谁来建设美丽乡村、如何留住乡愁?当公平公正成为社会的核心关注,如何推动社会加速流动,保证人人能有出彩的机会?当所有人都选择往高处走,又如何看待那些坚守的人们?当传统文化面对现代转型,对那些有挑战精神的探索者,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宽容?这些现实针对性极强的问题,在片中一一得以表述,从容展开。从这个角度来说,系列纪录片《我们这五年》既是在总结过去几年的优秀成果,也是在回应当下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核心关注。
https://wx2/large/71ef3885ly1fjynyw7hyaj21hc0u0mzo.jpg
进一步说,纪录片的功能不仅是现实的镜面反射,更应该助推社会与公众的深度思考,这也是《我们这五年》的重要考量。比如近日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引发社会热议,医患相看两厌,但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像”。纪录片是媒介,需要打破这种信息壁垒,挺住世道人心。在“生生不息”这一集中,千里送心脏的尖峰时刻、医生用手捂热血袋等细节非常感人,这是手术室里大量真实存在但鲜少被呈现的故事。从弥合医患矛盾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故事呈现可能比“理性辩论”强一百倍,但时至今日,这样的讲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https://wx1/large/71ef3885ly1fjynz8vt6aj21hc0u04qq.jpg
再比如,前段时间腾讯公益推出的“小朋友的画廊”微信公益捐助引发了对自闭症患者的全面关注。在《我们这五年》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位名叫欧阳秋月的母亲原本对自己患自闭症的孩子感到绝望,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孩子的画很有意思。推己及人,她开了一间工作室,收集自闭症孩子的画做成服装。弱势者如何得到平视?不幸者如何能够自强?这些小议题,恰恰需要大关注。相信经历了微信爱心接力的人们,看到此处会更有共鸣。
https://wx4/large/71ef3885ly1fjynzjfpldj21hc0u0u0x.jpg
当然,一部旨在反映真实的纪录片不会回避现实的难处。梦想并非一帆风顺,正提示着努力的意义。具体到《我们这五年》,比如在“再造家园”中,高材生施东正的返乡扶贫之路走得艰辛,因为最大梗阻就是交通不便,一腔热血被山坳困住,这不就是全面小康路上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吗?再比如在“在此守候”中,王启盛老师面对最终只有5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是走还是留?乡村小学的发展需求与乡村“文化空心”的矛盾如何解决?事实上,解决求学路上的坎坷乃至供应一份健康午餐,不就是教育均等化仍需要努力的方向吗?扫描热点议题,提炼时代关注,看到逐梦路上的不易,人们才会更加珍惜既有的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