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解潜水表

(2011-08-12 18:17:35)
标签:

潜水表

手表

休闲

分类:

http://s3/middle/71ea42e2gaa4be4d41dd2&690

你应该也注意到了,人们买手表基本不是为了看时间——现如今有太多的替代办法能够应付这个需求。同样,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有潜水员还戴着潜水表,但制表匠们还在绵延不绝地推出越来越精良的潜水表:荒谬的耐水性、新颖的表环、排氦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热衷于这种表,尽管买的人未必会让自己的脚在海里蘸一蘸——没料到我最近竟也成为其中一员!由于这种缺乏实际应用支持的流行,理所当然招来很多不解,更糟的是还流传着很多误解。鉴于此,这篇文章算是一部启蒙教材,说它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绝对是过誉了——因为我之前根本没意识到应该有这些疑问。

潜水表干嘛使?

潜水员有三件事必须长惦于心:气罐压力、深度、时间。现在这三样都可以通过套在胳膊上的专用潜水电脑读出,但以前传统的方法是用机械的仪表和计时器。气罐压力很容易理解,深度和时间却是为何?

http://s1/middle/71ea42e2gaa4bfb19c2c0&690

你潜得越深,你吸入空气中的氮气就越容易溶入你的身体组织里,当然,呆的时间越长,吸收的越多。之后你迟早得上浮,这期间氮气就会缓慢地释放,如果你吸收的氮气太多,就不得不在半道上停留若干次缓缓劲,这称为减压。如果上浮过快,析出的氮气就可能在你体内形成栓塞,也就是减压症,想想都疼,搞不好甚至还会挂在西边。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了这点,并算出了一个表格,告诉潜水员在各个深度所能停留的最长时间,只要不超过这个时间,你就可以直接上浮,不需要中途减压。所以,深度和时间都很关键。

早期的潜水员在下潜前把手表的分针拨到12点位置,以此来计量下潜的时间。显然这办法不咋地,因为每次回到船上还得重新调表。所以发明能旋转、带刻度的表环真是一大进步。下潜前只要将表环的零位标记转到和分针对齐,之后分针走到哪儿,都能从表环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来。

http://s14/middle/71ea42e2gaa4bfb17cd3d&690

不要相信误传,表环不能帮你判读气罐内还剩多少气。

表环凭啥只能朝一个方向转?

http://s12/middle/71ea42e2gaa4bfb177e3b&690

早期的潜水表表环倒是左转右转都可以,但现在的潜水表表环都只能逆时针转动。原因很明显,如果在潜水过程中表环被误触动了几格,后果充其量就是潜水员提早上浮,而不会错过免减压上浮的最后时限。

表环头15分钟为啥要单标出来?

http://s11/middle/71ea42e2gaa387823378a&690

很多潜水表的表环,头15到20分钟都标出每一分钟的刻度,有的还刷上显眼的颜色——红的、黄的、或者红+黄调成的。这也是早年应用的遗迹,用来进行一些较短时间的精确计量,比如上浮中途的停留减压。

有些表,比如Rolex和Omega为英国海军制作的军表,整个表环上都标满了分钟刻度。

多深才够深?

上世纪五十年代各表厂推出的第一批潜水表耐受深度大概100米,跟现在的标准比起来实在脆弱。之后就开始了似乎永无宁日的“深度竞赛”,到六十年代便已破了千,今天有些表甚至能标到12000米。听说去真是荒谬,但这就象超级跑车的最高车速,虽然永远用不到,但背后体现了工程实力。

http://s13/middle/71ea42e2g776c0a78d37c&690

这些数字当然不是随便标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也称ISO,就制定了检测的详细方法——不是扔到马里亚纳海沟再捞上来看进没进水。另外,他们还定义了潜水表,就俩条件:一是耐水深度,100米起步;二是能计量下水时间,不管什么方法。

抛开标准和厂商的自负心态不管,现实点看,不管是休闲游乐,还是专业潜水,200米都不仅仅是足够。而且没错,你在水里拼命地划拉手臂,并不会让手表承受的压力有显著的变化。

表带皱巴为哪般?

http://s7/middle/71ea42e2gaa4bfb0b7256&690

橡胶表带是潜水表常见的搭配,并且典型的表带在靠近表壳的一段做成象手风琴一般的曲折状,是为了通风透气吗?可能有这效果,但目的不是这个。是为了系得更紧吗?是这么回事,但为什么要勒那么紧呢?原来,潜水服的弹性使它在水压下会被压缩,即便你在水面上觉得已经系得够紧,等潜到一定深度表也可能松脱。

http://s12/middle/71ea42e2gaa4be945d65b&690

排氦阀……啥?

http://s4/middle/71ea42e2gaa4bfb050343&690

排氦阀大概是最容易诱发误解的装置,别说普通大众,就算专业潜水员绝大多数也未必有机会接触到氦,只有极少的潜水精英才会用到它。

这些精英就是职业水下作业潜水员,他们需要在很深的水下持续工作很长时间,不能经常上浮减压,最好也不自己游下去,所以他们会先钻进一个干式加压舱下到工作水域,然后穿戴好潜水装备,通过一道气闸进入水中。完活后再回到加压舱,一起被吊回到船上或其它水面平台。到了船上潜水员也不能立即出舱,还要在加压舱里等待漫长的减压过程。

这些和氦有啥关系呢?原来他们呼吸的并不是普通的压缩空气——里面的氮气都被氦气替换,吸入氦气对人体无害,不会象氮气那样产生麻醉效果。但氦是仅次于氢的最小分子,小到能够钻进潜水表的内部。当增压舱减压时,表里的氦气就会膨胀,找到薄弱的地方冲出去,常见的出口就是把玻璃表蒙子崩开,不但损坏了表,还可能伤到人。所以大概在六十年代末,Rolex和Doxa联手开发了第一种成功的单向排气阀用来排氦。现在很多潜水表上都装有排氦阀,有自动的,也有手动的。

http://s15/middle/71ea42e2gaa4bfb0a19ee&690

http://s11/middle/71ea42e2gaa4bfb0ee7aa&690

Source: Gear Patrol

看完这些自我感觉明白多了,但还是要对我的表说:“我不会戴你去游泳的,那简直太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