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六(13版)

(2014-12-02 10:10:20)
标签:

百川教育

梁冰

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

分类: 文言资料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六(13版)

2013年福建省福州市

2.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一狼径(离开)                 楼一座(高)

    B.选贤能(通“举”)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一点点)

    C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每有意,便欣然忘食(体会、领会)

D.由是先主遂亮(拜访)            惠子梁(做宰相)[来源

(一)阅读《公输》选段,完成7-11题。(16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檄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邻有舆而欲窃之(      2)荆之地五千里(   

  3)公输盘               4)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为何若人?

译文:                                     

  2)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10.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2分)

11.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4分)

(一)(16分)

7.(2分)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8.(4分)(1)破      2)方圆(面积)

3)通“屈”,理屈    4)入侵

9.(4分)(1)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10.(2分)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11.(4分)九设     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余闻 之 也 久     非复 吴 下 阿 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啼求        何陋        B.稍稍宾客   窥镜,谓妻曰

C.蒙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    D.结友       鸣之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不能前时之闻   :               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刮目相待      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一)(16分)

5.2分)余闻之也/    非复/吴下阿蒙

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

7.3分)相当,符合     牵,拉(或 “通‘攀’,牵,引”)    重新

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       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

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   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  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 

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 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9.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时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不能前时之闻        

    3)取而疾                 4)与南英辈以时文天下(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来源:Z§xx§k.Com]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译文:                               

12.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答:                               

(一)(15分)

  9.(2分)B

  10.(4分)通“攀”,牵,引(2)相当,相称(3)跑(4)闻名,出名(每小题,1分)

11.4分)

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渐渐地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

  (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的大意。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

12.(5分)(1)泯然众人矣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答:“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亦可)(2分,每处1分)

  2)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

  最终学有所成,(1)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2分)

  (只写启示给2分,只写事例给1分;写出启示,只联系“方仲永”或“陈际泰”事例的给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乱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维生气,督促他以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烃》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主,非常勃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微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2013年福建省南平市

2013年福建省龙岩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刑部尚书。②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③厅事:指大堂。④棋:象棋,由“卒”、“车”、“马”、“炮”、“象”、“士”、“将”组成。  

7.下面“命”字的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受以来,夙夜忧叹

B.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之对曰

C.唐雎不辱使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于危难之间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2)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9.依据所提供的信息,在下联句子的括号内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3分)

上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下联:(    )棋半局,车无轮,(    )无鞍,炮无烟火(    )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一)(10分)

7.(3分)B

8(4)

1)(2分)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态气质非同一般。

2)(2分)对对子(对子或对联),小事罢了,有什么难的!

9.(3分)残(象)、马、卒(兵)

译文:广东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邻近镇粤将军署,当时正在玩放风筝的游戏,(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庄有恭径直进入要求归还。那些衙役因为他岁数小而忽视了他,没有及时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神态气质非同一般,立刻质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过书没有?曾经学过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事罢了,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夸大其词,于是就指着厅堂张贴的画叫他对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这里的一盘棋,便可以对了。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2013年福建省漳州市

二、比较阅读[][]两个文段,完成5-9题。(18分)

    【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表,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选自《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

    【注】却:摒除。念:想。恣:任凭。吉:吉祥。贼:敌人。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又天子(      2)犹失天下之士(   

  3)每一衣(      4)汝等勿人短(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予       太宗尝皇属曰

B.长深宫     非亭午夜分

C贵为天子   则念耕

D谦德也     火伴惊忙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译文:                                            

2)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译文:                                            

8.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甲乙两文中周公和太宗都以自身经所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甲文表现周公做法的句子是:             ;乙文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            

9.读完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实际,淡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                                            

二、(18分)

5.1)辅佐 2)担心 3)穿 4)轻视;鄙视

6.D

7.1)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2)(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敌人,(这)不可以不细察。

8.甲文: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乙文: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

9.示例一:两则文章都告诉我们,做人要严于律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学生,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示例二:两则文章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的道理。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谦虚,不骄傲自满,向身边的人学习,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评分意见:第54分。(每小题1分)

          63分。

          74分。(每小題分)

84分。

93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3年福建省宁德市

2013年福建省莆田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17分)

五 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读书,不求甚解            好:         

2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会:         

3造饮辄尽,在必醉          期:         

4)短褐穿结,箪瓢          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4.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答: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答:                                     

(二)(17分)

2.4分,每小题1分)

  1)喜爱(喜欢)               2)体会(领会)

  3)期望(希望)               4)经常(常常)

3.6分,每小题3分)

  1)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何许”“不详”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落去

 7)何当共剪西窗烛            8)乡书何处达

  2)不为贫贱而忧愁(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4.3分)

读书(好读书)(1分)喝酒(性嗜酒)(1分)写文章(著文章)(1分)

5.4分)

  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言之有理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