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狡辩学生手机班规 |
分类: 新八班的故事 |
在新八班的管理中,因为吸取了上一届八班的一些经验,从高一开始我就把“手机的管理”放在了首位。
我给新八班的孩子们讲了许多发生在原八班的有关手机的故事,并且一再强调手机对大家学习的影响。因为我以真实的故事来引导,新八班的学生听得认真,感受深刻。当然,不能仅仅凭借一些故事就能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接下来的几周,我监督检查,制定相关政策,按班规惩罚了一些不合理运用手机的学生。正是因为我坚持不断的抓这件事,班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我接着这一种良好的态势,提出了“让上学不带手机成为八班同学的优秀习惯”的口号,并且将其打印粘贴到了墙壁醒目的位置。在后来两年的管理中,的确也发生了一些有违规的事例,但不管怎么说,我基本上以规章办事,并没有跟学生之间发生很明显的冲突。
于是,手机的管理制度在八班逐渐成了人人努力去遵守的一条制度。
进入高三,孩子们虽然整体上做得比以往更好,但有个别学生还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犯班规。
暑假补课期间,一天下午课间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L拿着一个大屏手机正津津有味地和C一起玩耍,直到我走近他俩身旁的时候,L才很紧张地把手机给了C。我把手机从C的手中要了过来,手机的屏幕上正显示着QQ聊天的记录。
我对L说:“玩好了吧?”
L反驳:“没有玩呀?只是看了看呀!”
面对L的突然反驳我迅速说道:“屏幕上都显示这样了,还说只是看了看,你狡辩什么呢?”
L面对我再一次狡辩说道:“真的只是看了看,那你说看书是玩吗?”
“当然不是,这不是一码事。”
“看电脑是玩吗?”
“你说呢?”
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孩子无理取闹,胆敢以这样的语言来跟我狡辩,我差一点被他气晕了,但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只是把手机扔到了C的课桌上,没再跟他“斗”到底。我知道,往往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反应是挺灵敏的,尤其是在同学们面前。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上课铃声正好响起。
我走上讲台,给大家一一列举了最近补课期间管理手机略有放松的一些事例,并把课间发生的这个典型事例拿出来让大家来评评理。我点到为止,没有就此事做更多的展开。这时,我看到L和C都低着头,班上一部分学生也把目光投向了他俩。
我似乎在全班同学面前多少找回了自己的一点点面子。
事后,我静下心来想这件事,应该这样去认识。
一、发生此事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在暑假补课期间手机管理方面的松懈。没有对先前的两个事例以制度来处理,直接影响了这个事件的发生。当然,C的手机我也不可能“以法办事”。
二、面对事件,没有调查就单刀直入去批评L,致使L内心很不平衡。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L当时有可能只是拿过C的手机看了看,而我没有批评真正的当事人,却批评了他,导致了他的狡辩。
三、关键时刻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如果我跟L“斗”下去,估计我不会占到优势。这样的场面我已经经历了很多,有的是经验。是经验又一次让我跟“对手”打了个平手。
四、在上课前就此事再拿出来批评教育学生显得不够妥当。这个时候,学生情绪还没有稳定,不应该再去激化矛盾,万一学生这时站起来继续反驳呢?我只是为自己找回点面子而已。这个面子真那么重要吗?
五、应在事后进行个别谈话。我估计,事后如果把两个学生找到办公室来进行沟通交流,效果会更好一些。不仅仅C会承认自己的错误,L也会心平气和地跟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