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朋友第四认识自己去买第二 |
分类: 生活感悟 |
前几天,一位博友通过纸条的形式向我请教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
高老师您好,不好意思有打扰你了,你教育的方法多而有效,请求你给我出个招,是这样,我两个儿子昨晚上完自习被他初中的同学(没读书了,与他爸爸在做工程)请去吃宵夜,一夜没回寝室,他们班主任早上电话问我孩子昨晚回来没,我很莫名也很惊讶更是着急。后来,8:50左右孩子从校园外走进教室。他们这种行为我该如何着手教育?
前几天上课耍手机才被老师没收和批评,连连犯错,真心希望你支个招我好好管教,高二了,这样混下去不是办法.
从纸条信息中,我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在面对两个儿子(双胞胎)这种情况时的焦虑和着急之情。于是,针对这一种情况,我列出了以下四条建议。
我建议采取这几个方法。 1、请孩子父亲出面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并及时断绝与初中同学的联系。2、跟班主任好好沟通一下,说说你的苦恼,老师或许能站在你的立场去帮助您孩子。3、不能纯粹杜绝玩手机,但要给他们讲条件,主要是节制。4、不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买一些适合于他们读的书和杂志放到家里。
因为纸条的字数仅限为150字,不便于将上边四条建议展开来叙述,所以,我想就以上四条建议在本文中加以具体的阐述。
第一条建议:请孩子的父亲出面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并及时断绝与初中同学的联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担任的角色完全不同。母亲给予子女的往往是一种细腻而慈爱的情感,父亲往往给予子女的是一种深沉而严厉的情感。只有这两种情感同时发挥其作用,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才能奏出最和谐的音乐。尤其在男孩教育的问题上,父亲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古人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之所以我把这一条建议列为首条,我除了考虑纸条中所提到的“初中同学”“没读书了,与爸爸在做工程”这个因素外,我更多考虑的是在孩子父亲出面的时候,首先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一事情的严重性,以父亲的威严来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对一个读书的学生是不容许的,尤其是夜不归宿。对第一次夜不归宿的孩子如果管教不好,或许就会变为经常性的习惯。除了这一震慑之外,还要让孩子的父亲好好收拾一下给他打工的儿子的初中同学。
第二条建议:跟班主任好好沟通一下,说说你的苦恼,老师或许能站在你的立场去帮助您孩子。
好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常常忽略了家校联合的作用。家长只是单纯地关注子女的考试成绩,而不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教育。这是很“势利”也很危险的教育。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方面不一定在家里表现出来,在家里表现的方面不一定在学校表现出来。所以,在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中,最为主要的是让双方更全面更理性地认识自己的孩子。我经常也遇到这样的家长,在自己教育子女非常苦恼的时候,经过与班主任的交流,心理上能更趋于情感的稳定,认识上能更趋于理性的认识。作为家长,一定要相信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家长打开了心扉,老师绝对会以诚心真来与您交流。
第三条建议:不能纯粹杜绝玩手机,但要给他们讲条件,主要是节制。
一谈到孩子手机,估计大多数家长都很纠结,但我要说,不要对手机深恶痛绝,它毕竟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宽容地接纳。我们宽容或容纳往往能给孩子带来合理地使用手机的思想和方法。在此,我还建议对痴迷手机的孩子从下面几个层面和步骤进行疏导。
1、正确认识玩手机的利弊。利在于与同学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新闻,不至于落伍;弊在于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并失去与家人的正常沟通交流。
2、告诉孩子,志当存高远,真正优秀的人绝对是一个主次分明、自制力特别强的人。
3、与孩子商议确定玩手机的时间,尽量控制在双方都能理解的范围之内。
4、不管在哪儿吃饭时都不能玩手机,这主要是对别人的尊重。
5、通过引导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来分散孩子生活中的注意力。
6、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正确使用手机的模范。
7、及时鼓励孩子疏导后取得的进步,让其感受正确使用手机带来的益处。
第四条建议:不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买一些适合于他们读的书和杂志放到家里。
在这一条建议中,我主要运用的方法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它需要家长长期的坚守和引导的过程。最好的阅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虽然,玩手机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那绝对不同于阅读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那是两个天地。一般来说,对于痴迷于手机的孩子来说,他是不会主动地去买和读有益的书籍和杂志。那么,家长不妨主动地把书和杂志买回来放到家里,让孩子在不经意中翻阅,或许这种不经意的翻阅恰恰能触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至于买些什么书,在网上搜索“最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杂志”很快就会找到。
当然,每个孩子的具体家庭情况不一样,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类似事件的时候最好是根据家境和孩子的性格,选择最适合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就用,那可就变为东施效颦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