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批评教育年轻人顶撞机智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
随着教育的民主化发展趋势,学生的各方面民主自由也在进一步得到开放和发展。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也自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与学生每天的接触中,由于面对的孩子性格千差万别,面对的问题日新月异,我们肯定会遇到顶撞老师的学生,跟老师叫劲的学生。这个时候,做老师的常常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不能机智地面对和处理这一种困境。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要么不要让这一困境出现,要么机智地应对这一困境,并高屋建瓴地去引导、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向更高的精神层次提升。
一、老师首先应该改变观念,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顺应时代潮流。
一般情况下,做老师的随着教龄的增长,职业的倦怠逐步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不愿意去主动改变与学生如何相处的观念,与学生渐行渐远。这无形中已经为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埋下了种子。当然,其中也不乏年轻人与学生不能和谐相处的情况。因此,老师首先改变观念势在必行。在改变观念的过程中,老师最先应该做好准备的是学生和老师“民主化”的发展趋势。立足于这点,面对一些学生的恶作剧、挑战及叫劲,就不会以带有别样的眼光去看待,而会以欣赏的目光去面对。顺应时代潮流,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发展趋势。比如,现在学生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关系,我们面对时不能“谈电子色变”,要勇敢地接受这一个社会现实。在接受的基础上,慢慢再去尝试引导学生积极使用的方法。
二、注重平时与学生的主动接触和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有是靠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老师敞开心胸主动地与学生接触、沟通和交流。交流的次数多了,了解得也就多了,情感自然也就培养起来了。有了情感做坚实的铺垫,在处理偶尔的顶撞事件时,我们其实就多了一份勇气和机智。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年级组的一些班主任在批评他班上学生的时候,因为方法不当,学生跟班主任大吵大闹。当我出现的时候,学生顿时失去了先前的凶猛,并且服服帖帖听我这个不带课老师的话。我并非是什么领导,而是因为我喜欢体育运动,平时跟这些学生接触交流的次数很多,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了一种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关系。
三、在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尽量不要提及以前的恩恩怨怨。
在我的体验与观察中,我经常感觉学生顶撞老师的其中之一原因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能就事论事,因提及先前的恩怨而触发了学生的不满情绪,以致学生情绪失控而顶撞老师。每个人都是在犯错中不断学会成长的,然而,曾经的错误中又多多少少包含着一些伤及学生自尊和尊严的成分。如果再加上学生些许不断自怨的成分,这一根先前恩怨神经的触及即便成了学生比较敏感的神经。比如,我们批评学生时,尽量少用“前几次你如何如何”“类似的问题不知你犯了多少次”等等的语言。应该抓住眼前的事情批评其问题所在。当然,面对学生问题有记载并且屡教不改的情况,要把握学生的性格,该算“总账”的时候还是不能心慈手软。
四、处理学生问题时给学生留下一个下台的空间。
性格再温和的学生,当别人将其逼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也会奋起反抗。因此,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不要把学生逼到墙角无路可走。例如,以“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学生”“你如果考上大学我倒着走”“你跟张三比哪一点比人家强”等等类似的话。如果同样的话我们换一种说话的方式立即就变得机智了许多,“你是我见过的最具个性的学生”“你如果能考上大学我们可以打个赌”“你不能总把自己的劣势拿出来跟别人比”等等。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学生犯了错,你不给学生下台阶的空间,学生反过来可能也不会给你下台阶的空间。
五、尽量不要当着同学的面说触及学生自尊的话。
在集体教育中教育学生有许多好处,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尺度而触及了学生的自尊,可能又成了诱发矛盾的另一个导火索。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即便是处于最被动情况的人,他都是有自尊底线的。自尊里面其中之一便是不容许别人的凌辱和侮辱,而在集体中,这一要求会更加强烈,因为每个人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有一种维护自己在集体中身份和地位的权利及愿望,为了捍卫这一权利和愿望,每个人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努力。因此,我们在集体前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