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夺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013-01-29 09:13:54)
标签:

毕业了

人生

高中教育

中学校园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前两天,在与2012届毕业的一些学生聚会后,一位已经退休的同事感慨地对我说:“孩子们比上学时可爱多了!”我笑着说:“其实,孩子们一直都这么可爱!今天只是我们彼此的视角发生了改变,”

聚会的时候,有几个上学时显得很拘谨的孩子主动地凑到我们几位老师中间,变得很是健谈。这一举动使得我不止一次地在脑海里这样问自己:“难道大学对一个学生磨练得如此之快?”显然不是。应该是今天的我们与他们之间的环境和关系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我们变成了他们以前的老师,他们变成了一位实现理想的大学生——二者之间没有了三年高中生活中的那种“功利”的关系了。

我敢断言,绝大多数的高中教育,老师和学生都带着显明的“功利”关系。老师急切地想倾其所有来提高分数,学生拼命地想挖尽其能来应对高考。二者之间虽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因为受制于学生年龄和自身的特点,难免会发生一些较劲、争斗及碰撞。正因为如此,就让本来是最可爱的孩子们变得所谓的调皮、顽固、倔强和任性,而谁也又难以改变“功利”的“天条”,于是,便让着色了的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夹杂在师生之间,基本上没有欢乐而言。是“功利”让孩子们变得不可爱了,是体制让孩子没能回归人性。从人性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讲,这是很荒废的。周国平先生在《让教育回归赏识,回归人性》一文中曾这样说:“因为在现行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体制下,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在总体上就是非人性的,普遍承受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功课负担和功利期待,其恶果是童年被无情地剥夺,人性遭到扭曲。”

一项中国教育的调查表明,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都不愿意回母校看看,更不愿意感恩老师。我想这也正是孩子们把自己失去天性的罪魁祸首归结到了学校和老师。本应该给予他们童年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无情地被老师的苛刻、老师的作业、不可更改的考试给剥夺了,留给他们的是终生难忘的童年睡眠不足、作业如山、疲于考试的印象,哪有快乐可言?哪能顺其天致其性?请问:谁愿意感恩剥夺了自己欢乐的人呢?

当然,我所说的“顺天致性”并非是任其自由发展,毫无限制地让孩子来彰显个性。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在一种人文精神的引领之下,让孩子们在享受人生最美好童年的同时让他们再根据自己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去认识自己、世界和社会。

也许一次短暂的聚会是孩子们彼此展现自己大学校园魅力之时。

也许一次短暂的聚会是孩子们寻找集体的那种凝聚力。

也许一次短暂的聚会是孩子们实现梦寐以求大学梦想的一个回望。

也许……我不敢问,也不敢想,到底有多少个孩子是发自肺腑地感念中学校园和老师?并且让这种感念保持一辈子?

“孩子们比上学时可爱多了!”为什么等到孩子们毕业了,我们才发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在孩子们上学时跟他们一起去享受年轻所带来的欢乐呢?为什么大学的梦想非得用痛苦、煎熬来换取呢?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为何不留有最值得体味的经历呢?

孩子们,你们上学时真的不可爱吗?

孩子们,你们现在真的比以前可爱多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