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东楚晚报 记者 丁欢 实习生 叶志强)
http://ww4/large/71e1a0acgw1f6887uvt4xj20dw07t756.jpg
http://ww4/large/71e1a0acgw1f688ae52wdj20dw0or0uu.jpg
http://ww1/large/71e1a0acgw1f6889fon4oj20dw0ij40q.jpg
每年汛期来临,黄石的防汛工作就会面临压力。尤其是今年,从4月开始,大雨小雨就下个没完没了。据2016年全国汛期雨水情趋势预测会商会分析,预计汛期我市降雨偏多五至七成,长江中下游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的几率很大,同时局部地区有可能出现强暴雨的洪涝灾害,防汛形势不容小觑。
市委书记周先旺指出,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情况特殊,具有异常、危急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防汛抗旱工作必须早谋划、早部署,厉兵秣马,确保万无一失。只有把握主动,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这场“战役”中,建委人早做准备,严阵以待。
首问负责落实防汛责任
7月6日,暴雨如注,磁湖水位首次超过警戒水位。如若再高出0.5米,磁湖中的水将漫进中心城区,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水位一天天蹭蹭往上涨,市城市排渍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余常晏和他的值班战友们的心弦也是越绷越紧。
当晚8时,余常晏主持召开防汛排渍紧急会议,从思想认识、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应急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通信预警等方面入手,深入细致部署下一阶段城市防汛排渍工作。
雨情险峻,分秒必争。会还没开完,市园林局局长李义词接到电话后就先行离开,火速前往团城山公园指挥现场,当晚清理了团城山公园影响道路通行的滑坡5处,外运滑土石方6车约18立方米,确保了安全。
防汛抗洪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措施得不到落实,防汛抗洪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将防汛责任落实到位,市城市排渍指挥部明确了首问负责制,严肃了防汛工作纪律:“全系统干部职工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5分钟之内未接听回复一律按违纪处理。”
“要将防汛抗洪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大事抓好抓实。”7月7日上午,市人大副主任夏祖乔现场督导“三湖”流域防汛救灾抢险工作,实地查看“三湖”流域水情、灾情和险工险段,按照每天一巡查的要求,亲力亲为,要求确保“三湖”流域安全。
尽管预测长江中下游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的几率较高,但是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前,“确保不倒一坝、不溃一堤、不破一库、不损一闸、不倒一房、不死一人,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这是市委书记周先旺提出的死命令。
超前谋划确保安全度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未雨绸缪,提早准备。
市长董卫民指出,“要充分利用汛前有利时机,加快水毁堤防、险工险段的修复加固,对城区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地下管网要进行提档升级。”
撬起井盖,一端用长杆舀起淤泥,一端提起连着舀子的麻绳,倒入小推车,合上井盖……这是他们在清淤,疏通管道。这一幕,前段时间在我市街头常常遇见。
“往年我们疏通管道一般为60至70公里,今年工作量翻倍,增加到了140公里。”市排水管理处主任戴永林告诉东楚晚报记者,由于我市地下的排水管道比较细,经常堵住,有时还要清理第二遍。
“打通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份副市长杜水生分管城建工作后,这句话他就经常挂在嘴边。在他的统筹督办下,在汛期前重点对城区排洪港、管渠进行了疏浚、清掏,共疏通主次干道排水管网114公里、清掏各类排水井9000余座、督办城区完成50余条排洪港渠疏浚;打通了近20年未启用的磁湖、青山湖“两湖”连通港,实现了联排协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完善了防汛排渍应急预案。”市政公用局局长彭家斌介绍,防汛抢险应急预案针对汛前准备、汛期运行调度、排渍抢险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做了详细说明。“今年,我们还开展2次应急演练,增强预案在突发情况下的可操作性,促进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责任落实。”
在抓好城市防洪汛前准备工作,积极消除城市防洪安全隐患的同时,市城市排渍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对责任区域范围内的城市防洪、排洪设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度汛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防洪工程、建设工地、地质灾害易发区、住宅小区等进行隐患排查,并落实专人负责,保证安全度汛。
充实力量提升保障能力
不断上涨的水位,对城区防汛工作展开了新一轮的冲击考验。
雨水无情!对于汛期可能突发的各种危险,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进入4月份以来,黄石持续遭遇两轮大到暴雨袭击,历时之长、雨量之大,同期罕见。受强降雨影响,全市境内一些水库山塘发生险情,城区主次干道渍涝严重,少数企业、学校不同程度受淹。市长董卫民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表示,这样的城市反应能力,暴露了我们防汛工作的不足。
对此,市城市排渍指挥部认真研究雨情、水情、工情,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充分的准备、最周全的安排。汛前,对泵站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维护和检修,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囤备的防汛物资种类和数量都是空前的......
“这是一场城市保卫战。”市委副书记杨军汛前多次前往华记里、十七中等重点渍水区域现场办公。
为了提升城市防涝抗灾能力,市建委积极筹措和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通过推进项目前期“倒逼”建设资金落实和项目实施。在做好全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协调完善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城市雨污排水项目规划建设。让污水变清水、让滞水变活水,采用“渗、滞、蓄、净、用、排”六项相互结合技术理念,抓好内湖水位监测控制和调度,做好港渠、地下排水管网疏通。
在汛期来临之前,先后投资2.3亿元,实施磁湖、青山湖、青港湖等“三湖”水体岸线生态修复、排污综合治理和江湖连通等亚行贷款项目,磁湖上、下游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投资1500余万元进行重点区域泵站机组改造增容,疏通排水管网等,积极备汛。通过摸排,针对防汛薄弱“命门点”完成了一批城市重点治水项目前期立项和可研论证。
雨一直下,当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点准备,我们的江河湖库也就多一道安全保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就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