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黄石就有了柏油路。我们小孩都戏称它为羊屎巴巴路,因为它的颜色像羊屙的屎巴巴一样漆黑而光亮。
这条路兴建于1966年,它就在上窑,从当时的红星碎石厂门口一直延伸到银行里街口的黄石大道,全长约500米,宽约10米,南北两头有上翘的斜坡。这是当时黄石唯一的一条柏油路,所以原本像山城一样的“重庆路”,因为柏油路的建成而改名叫“新建路”。新建路的开建在文革爆发前。当时的上窑是黄石最为重要的城区,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且现代厂矿较多,过往的车辆络绎不绝,运石头的,拉煤炭的都要从这条路上经过。
在没有铺柏油路之前,因过往的车辆太多,水泥混凝土路面被轧得坑坑洼洼,每辆汽车经过都像是在海上行船一样左右摇晃,车上的碎石或煤炭沿路抛撒,道路两旁的住户几乎是晴天满屋灰,雨天一地泥。
当时的市政公司没有挖掘机,整个挖掘和安装下水道全是人工作业的,但有一样机器是我们小孩感到稀奇和好玩的,那就是庞然大物——轧路机。轧路机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铁滚轮子,非常厉害,一些乱七八糟大大小小的石头堆在地上,经它一轧,全都变成平平展展的路了。而更让我们好奇的是驾驶轧路机的司机竟然是个女的,而且还特别漂亮。那时汽车很少,开车司机几乎都是男的,而这么个年轻漂亮的姐姐,怎么能开动这样笨重的一个庞然大物呢?到了中午吃饭时,漂亮姐姐下来了,我们这些孩子们便一窝蜂攀上高大的轧路机驾驶室,扳挡的扳挡,转方向盘的转方向盘,但无论我们怎么使劲,摆弄,轧路机就是不动。漂亮姐姐吃完饭回来了,我们慌忙往下跳。漂亮姐姐笑着说:别跳,别跳,摔着就不好了。她一个个将我们从轧路机上抱下来。
柏油路修好了,过往的车辆跑快了,也不再随处抛撒石子和煤炭了,但南北两头上翘的斜坡没有改变。从碎石厂下来是一个陡坡,车辆必须慢行,从银行里到黄石大道又是一个陡坡,车辆速度又会减慢,这样的道路结构,成了那时缺少娱乐活动的孩子一个不花钱的娱乐场所。他们在运石头的汽车下坡减速时爬上车去兜风,等车到银行里上坡减速时再跳下车。尽管人人都弄得灰头垢面,但都乐此不疲,其中有一位叫黑皮的男孩从卡车上跳下来时不慎摔掉了两颗门牙。
柏油路的白天像火烤,到了晚上却成了人们纳凉睡觉的好场地。黄昏时分,各家各户就到八泉街的水井去挑水把自家的门前泼湿、浇透,然后架上竹床、木板床,一家老少几代人就敞开着大门,仰卧在户外门口架好的竹木床上聊天、讲故事、直至入睡。
有一天半夜三更,一阵喧闹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位年轻的孕妇瘫坐在柏油路上,地上有好大一滩水,她的旁边有一位男子正急得不知所措。妈妈说:“怎么不早些送医院呢?这是要生了啊!”男子说:“白天还好好的,谁知半夜会发作?”妈妈把我们几个躺着的兄弟赶起来,说:“快把她抬到床上来,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几个大男人帮忙把孕妇抬上床,然后妈妈就叫所有的男人都背过脸去,指导孕妇抬起双腿,叫孕妇用力喊。“头出来了,身子出来了……都出来了,是个男伢!”妈妈高兴地叫喊着,然后跑进屋里,拿出她做缝纫的大剪刀在煤油灯上烧了烧,擦干净,剪断了新生儿的脐带并用缝衣线将脐带扎紧。“好了,你们先在这里睡会儿,等天亮再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孕妇说:“太感谢您了!要不是遇上您,我们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呢?”妈妈说:“只要母子平安就好,不用谢。”孕妇说:“我们住在十三排,您接生了我的孩子,您给他取个名字吧。”“取名字?”妈妈想了想,笑着说:“他在路上生的,就叫路生吧,不知道如不如你们的意?”“路生好!”年轻的夫妇异口同声地回应:“就叫他路生,好记,也好听。” 3016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