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批评有规则吗?

(2015-11-18 10:44:42)
标签:

时评

文化艺术

                    艺术批评有规则吗?

                             陈源初 

   国包括香港是世界上第三大艺术市场,第一是纽约,第二是伦敦。中国艺术家所面对的这一切发展得非常快,中国艺术家非常有野心,非常自信。自由表达是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基础,如果没有自由表达,就不是好的艺术家。艺术界偏向于经济成功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自由表达造成的。人们尚不知道,除了成功以外,还有其它缘由促使去进行艺术创作。中国当代艺术有无评判标准?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也许每一个艺术家和批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当代艺术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还未沉淀,不能进行历史上的梳理,当代艺术的偶发性不代表艺术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瞎搞,对于当代艺术的好坏只有一个一致看法,就是当代艺术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当代艺术的题材和形式多样,怎么去衡量好坏?一个不容置疑、不容反对的标准和尺度不是艺术的标准与尺度。规范的建立会降低艺术的自由,艺术的标准化与艺术的本性相悖:艺术家各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不必强求一律。

 

世界上对当代艺术没有统一标准和规则,当代艺术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如今中国当代艺术标准的衡量就出现在市场上-价格高的就是好的。很多批评家同时担任策展人的角色,这种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的做法使批评陷入的尴尬,批评一旦为利益所左右就丧失了它的公正性:由于批评的缺席,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已经完全满足于资本市场的趣味,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媒体似乎在评价体系中起到了主导地位。中国的批评家本可以在当代艺术市场中担当起到平衡作用的公正角色,却面临严重的身份质疑与危机,甚至沦落为商品经济的奴隶。这正是中国当代艺术体制在对西方复制过程中缺失的部分。而价格长久以来一直充当着评判员的身份,价格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主要价值标准,批评成为了制造价格奇迹的可有可无的外包装。艺术似乎无法被量化的数据来评价,也就是说当代艺术的市场价格绝不是评价艺术价值的标准。艺术史告诉我们,许多当时价格昂贵的艺术,后来都被遗忘,而那些载入史册的作品,有时恰恰不为人所理解,远离时尚的作品。当代艺术的评判标准免不了市场介入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其实最重要的是,艺术家本人要有自己坚持的主张。

 

当今的艺术批评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其中或充斥着吹捧虚夸气息,或批评言论与艺术实践脱节,无法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艺术资本和大众媒体崛起的当今,艺术批评影响力式微,而艺术批评家们则多将评论文字安置在拍卖会拍出高价、美术馆举行大展时闪耀出场,其定位效果来得更为醒目和实惠。有文章甚至指责,这类的收费写作,与小姐出台有何差异?文艺批评或者是文化批评,水准的高低,关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文化观照、文化反思、文化发展的能力,而虚假的甚至是红包化的批评,却将此推入沟壑。与往昔相比,今日的文艺批评,仿佛更像促销广告一样华而不实,内容苍白而贫乏。    

 

但是艺术评论家的收入又如何来解决呢,这真是很纠结的矛盾。在利益的驱使下,批评家的发言越来越概括,越来越抽象,大师级艺术家越来越多,学术支持也越来越丰富,有话语权的批评家只能顺从潮流,而一些真正的好的艺术家的好作品如无足够资金投入便难以见天日,很多艺术家投机取巧,大走捷径,形成风潮。这样就形成了新的标准:投入资金越大,作品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