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的数学培训何以成为标杆?
(2020-12-04 20:26:36)分类: 表达式学习 |
学而思的数学培训何以成为标杆?
一说起学而思,我们都知道它以奥数培训起价,并且以数学辅导而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的标杆。那么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这次,我看了学而思的数学辅导教材,教材中重点提到三个习惯,一以贯之,出现在各年级辅导教材的开头,也是教师和平台特别关注的地方。
这三个习惯就是:阅读习惯、记录习惯、口述习惯。
每一个习惯都首先指出重要性,然后介绍学而思如何培养,同时告知具体的操作步骤。思想上高度重视,操作上落到实处,教师、学生、家长、平台共同出力,形成立体贯通的习惯养成路径。
看了学而思要求养成的三个习惯,我想到表达式学习倡导的读进去,学实在,说清楚,写明白,我们提出学会听,学会记,学会想,学会表达,两者一脉相承。用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用阅读和口述的方式成就学而思的口碑。也许学而思的成功,为表达式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样本。
附学而思教辅中提出的三个习惯:
阅读习惯
为什么“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6-12岁,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这六年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坚持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阅读,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成熟
早期阅读提供了积极的视觉刺激,给孩子展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帮助孩子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样就加快了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2.阅读,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孩子在成人的陪伴下一边欣赏图画书,一边倾听有趣的讲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和满足,能够感受到被关注、重视、接纳和了解。
3.阅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
孩子在校内的学习主要是依赖于老师、教材和课堂,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主动认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使孩子从依赖性的学习向自主性的学习转变。
最后,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学习的根本,阅读是学科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需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而思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孩子的课本中,每一讲的后面,会有延伸阅读横块,给孩子们选取了一个与本讲相关的超味科普小品文,为孩子提供有趣的阅读资料,提升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
同时,最近两年,我们在课程中逐渐增加题目的文字信息量,培养孩子的信息搜集能力及快速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及专注力,为未来大信息量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让孩子更好地面对大的能信息社会。
爸爸妈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
1.根据兴趣选择书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在最开始一定要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以多样化的读书方式,来增进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孩子阅读后提出一些问题,与爸爸妈妈探讨、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既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可以促进孩子与父母间的交流。
这里要特别注意,不要一味地选择父母觉得有用的书籍,对孩子提出要求,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讨厌阅读,那就得不偿失了。
2.父母要以身作则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阅读,这样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慢慢地也会对读书产生兴趣,小的时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力、想象力。
3.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影响效果,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在旁边发出声音,打扰孩子阅读专注度。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在阅读的过程中,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和习惯,父母要在此基础上,为孩子选择最佳阅读时间。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所以浪费时间的现象严重,父母要适当地约束孩子,当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杜绝浪费时间。适中时间的有品质的精读要优于长时间的低效阅读。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句话来高度概括阅读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希望每个孩子都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笔记习惯
为什么“笔记习惯”非常重要?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笔记习惯的重要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一组实验,在听完一堂课的20分钟后,大部分人会忘掉课程内容的47%,75天之后会忘掉75%的内容。同时,对比记笔记与不记笔记的学生,在上课后的一段时间内,做笔记并且回顾笔记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遗忘率远远低于不做笔记的学生。可以看出,笔记的记录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吸收是非常重要的。
学而思如何支持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每讲后面的“学习笔记”环节,提醒小朋友们课上及时记笔记,整理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思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小朋友们也可以在讲义的空白区域画出笔记区,记录补充题、方法技巧总结等内容。同时,笔记使用的关键不止于记录,更在于课后要使用笔记回顾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记忆。
同时,每讲后面的“思维导图”环节,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整理本讲知识逻辑的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 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具有形象生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思路,整理出一讲的知识脉络,用一种简洁、生动的方式来总结这一讲的内容,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记忆。后续也会向小朋友们提供思维导图的课程和相关活动,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学习工具,在后期讲义中,我们也会继续优化“思维导图”环节,给小图友们提供发散思维、展现创造力的空间!
记录笔记时需要注意:
1.笔记记什么?
记知识操纲,了解课程重点难点;记课堂中补充拓展的内容;记解题思路及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等。
2.如何处理听和记的关系?
3.有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而忽视思考,上课只记不听。以为没听懂不要紧,下课看笔记就行。但这样会导致我们对知识理解肤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所以一定要“听为主,记为辅”,做到边记边思考,提炼出上课内容中的重点,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让自己对学到的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
4.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起活动,促进了对内容的理解,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培养良好的笔记习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持续为孩子赋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口述习惯
为什么“口述习惯”重要?
“教授他人”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高达90%!
口述习惯的保持,可以促进“小讲师们”及时的整合所学知识,将自己所接收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有条理的语言,清晰的传递给他人,同时,为了实现更清晰的表达,往往“小讲师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会更加的专注,由此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学而思如何支持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口述习惯”?
每一讲的后面,都有一个口述模块,给小朋友们选取了一个口述题,用于讲授练习;
学而思培优平台中提供了每讲口述题提交环节,支持小朋友们每节课录制一道口述题,上传至学思培优平台,老师们会及时查看,给予一定的点评,同学们相互之间也可以查看,促进同班学习交流;
口述习惯需要小朋友做哪些准备?
1.找到口述模块,通过课上所学,充分理解口述题所表达的要求,理解题意;
2.为讲述清楚,做一定的准备,梳理思路,确定讲法与节奏,有的小朋友甚至会写一遍逐字稿,以便整理好自己的语言;
3.录制之前提前演练,梳理清楚语言,语言最好简洁精练,且要注意要有给他人讲授的交流感,模仿是讲述流畅的第一步,上课的时候多观察、学习老师的讲课用语及互动方式;
最后,开启视频录制,提交视频。
口述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提升孩子条理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及时倾听、肯定他人的意识。
“小讲师们”今后可以多找机会给自己的好朋友们、家人们讲题,讲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变成“条理表达小达人”!
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