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钟传祎
钟传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943
  • 关注人气:2,0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名著学知识练写作:诸葛亮舌战张昭

(2018-06-30 10:37:43)
分类: 读名著学写作

诸葛亮舌战张昭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谋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敦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扶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

孔明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名著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为山西并州太原人,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明朝建立后,专心文学创作。

罗贯中经历了社会的改朝换代,因为社会大动荡,老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罗贯中生活其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以乱世为题材,写了《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能写小说,也能作词编曲,写杂居,他还改变了当时话本艺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好用、方便的说话底本,对当时的话本小说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罗贯中熟悉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人物,并收集数以百计的民间,对成百上千的帝王将相谋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会关系、历史命运和仕途风云,都了如指掌。因为有了对历史资料的广采博纳和熟记活用,才成就了《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的故事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写起,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黄盖、周瑜等。全书以刘备和曹操为主线写了三国鼎立的中前期故事,故事的后半段以大汉丞相诸葛亮率领汉军北伐,与魏国重臣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以三国归晋而告终。

【学科知识】

            辩论

辩论,指参与者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一般来说,参加辩论的人意见不同,甚至对立,彼此产生纷争,通过各自陈述理由,揭示对方的漏洞,最后形成一致看法。如诸葛亮来到东吴,目的是联吴抗曹,说服孙权集团的将领和曹操拼死抗争;而吴国很多将领觉得曹操气势太盛,抗争等于以卵击石,不如投降。两者意见不一样,所以在朝廷上发生了激烈的辩论。

辩论的特点有:

1.双边性:辩论是双边活动,最少两人参加,单一方面只能是议论而已。

2.对立性:双方观点是对立的,或是或非,而且地位平等,不存在以权压人,以势压人。

3.严密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

辩论的过程一般有开始、展开、终结这三个阶段,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一场完整的辩论。因此,一场完整的辩论一般应由论题、立论、驳论、结辩四个部分组成。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一场非常经典的辩论赛。

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辩论赛是国际大专辩论赛,2007年正式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国际大专辩论赛从1993年首届举行至今。每两年举行一届。轮流在新加坡和北京举行。其前身为自1986年开始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为华语辩论的最高舞台之一。

【阅读练习】

1.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孙权大帐中干什么?

2.张昭是什么人?他是如何责问诸葛亮的?

3.诸葛亮是如何说服张昭的?为什么张昭没有一句话可以对答?

【作文技巧】

            如何运用喻证法

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运用喻证法一般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1.提出观点:张昭认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却没有很好地辅佐刘备,不但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反而做了刘备的军事后,第一场大战就狼狈而逃,根本没有什么本事。诸葛亮如何回应呢?首先提出“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张昭无法理解自己的战略意图,只是燕雀,小人,缺乏大志向,先确立观点。

2.建立比喻:诸葛亮确立了观点后,提出自己是鸿鹄,具有远大的志向,不在于眼前的一得一失;张昭只是燕雀,眼光短小,志向很低,无法理解自己,只是着眼眼前的一得一失说事,由此确定了比喻的内涵。

3.在比喻中分析、阐发:根据比喻,诸葛亮进一步说明兵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这里再用比喻展开,用病人比作刘备政权,用稀粥、平和制药比作当时采取的应对策略。

4.得出普遍性结论印证观点:诸葛亮最后总结:“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认为张昭只是坐着议论、站着高谈,以势欺人,没有用处。结果张昭无言以对。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

1. 以小见大。要善于选取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说理的基础,把“喻”与“理”结合起来,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 精剖喻体。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把比喻句讲得生动形象;而喻证的喻体,不仅要化抽象为形象,而且要进入论证的过程,是为了阐发观点,力求神似以增强说服力。两者的比喻关系要神似,这样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我要尝试】

以“微笑面对生活”写一篇演讲稿,注意运用喻证法。

【教材链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思想风采微笑着面对生活(演讲)

人教版《思品》九年级上: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