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境作文《奇妙的感官之旅》课堂教学实录(转载)

(2017-04-06 20:53:29)
分类: 学科作文案例
情境作文《奇妙的感官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龙文区小港小学   林娇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在一首羽泉的《旅程》音乐声中,开始了本趟“旅程”。
(一)情境引入
师:喜欢旅行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块儿去旅行。旅行的主题叫“奇妙的感官之旅”。(师指板书,生念。)
师:想去吗——赶紧举手报名吧!
(举举手,让学生“动”起来,“消灭”学生紧张心理,调节课堂情绪。)
师:出发前,你想知道什么?(师再指扳书。)
生1:什么是感官之旅?
师:很会提问,一问就问到重点了!
生2:这是一趟什么样的旅行呢?
师:许多同学都跟他一样,有这样的疑问,对吧?(师望学生,孩子们点点头)
生3: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师:看不出,你还是个急性子的人呢。(众人笑)
生4: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师:旅行结束你就知道了。
(这一问一答中,体现了教者丰富的教育教学机智。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的回答,不再是廉价的表扬,而是因人而异的引导与潜移默化的促进。)
师:老师相信旅行结束后,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出发前咱们还得准备一下。赶紧拿起桌上的红面,蒙住眼睛。绑好的同学,先感受一下,现在的教室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开始!三——二——一!(师生一起数,动作整齐划一,完成绑红布条的动作。此意于赢取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师:来采访几名同学。你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生:很黑。
师:完整地说(提醒学生说完整句。)
生1:眼前一片漆黑,我什么都看不见。
师:还听到什么没有?
生1:到处都很安静。
师:这是你现在看到的,听到的。
师:马上就起程了,用一个词说说你现在的心情——
生1:很激动。
师:能用四字词来说说吗?
生2:我心潮澎湃。
师:谁还能用一个句子来说说呢?
生3: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我真想马上就知道。
师:看来同学们对咱们的旅程,都已经是跃跃欲试了,那就带上我们澎湃的心情和不尽的疑问跟老师走吧!

(二)闻香识味,用想象加分
(老师在教室上空撒香水,稍等。师只是笑着看着孩子们在充满了香味的空气中窃窃私语,有的学生直呼“香水——香水”。有近半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什么也没说。)
(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心灵体验过程,由其是情境作文。这堂课中,情境的创设其实就来源于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感官活动。放之于生活,我们会不以为意,甚至都不曾留心,但在我们的作文课堂中,孩子们在这短暂的半分钟里,无论是提出疑问,还是讲述发现,又或都是静静闻、嗅,这都是区别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自然、纯净、独特的感悟。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挖掘及有意的创设和引导,让普通的感官体验,焕发出了生命化的新意。)
师:怎么知道是香水?
生1:用鼻子闻到了香味
师:闻
生2:老师走到的旁边的时候,我听到了“嗤——嗤——嗤”的声音,接着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儿。
师(边听边微笑点头):说得很有条理。能说说闻到的是什么香味?
生2:柠檬
师:还有呢?
生3:百合花
生4:茉莉花
师:闻着香味儿,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画,画的内容一定跟你闻的味道有关。画面里有什么?——这时,你走进画里,你在干什么?(留时间让学生想象。)
师:请摘下布条。谁来为我们描述一下,他用心体验到的画面。
生:我闻到了香味,好像来到了花园,随手摘一朵橘子花。
师:然后呢?
生:我闻了闻。
师:我低下头闻了闻手里的花。(师低下头,似乎沉浸在花香之中。完全融入了自己的课堂。)自言自语起来:
生:好香呀,真的好漂亮。(师接:干脆把它,戴到——;手做把花戴至头上的动作)把它戴在头上。”
师:我把它戴上去,美吗?(灵机一动之举,仿佛之间,我们似乎看到了那朵美丽的花儿,也看到了一位老师那颗天真,且热爱生活的心。)
生:美——(众人笑)(教师把指导落到了细处,不仅写景,还写活了人物。这样的人景合一,使学生的习作更具灵性和丰满性。)
师:谁再来把她看到的,想到的,完整地为大家描述一遍。
生2:闻着香味,我来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茉莉花、野菊花,淡淡地散发好闻的香味儿,好香呀!小伙伴们在一起说着话,边走边笑,风儿轻轻地吹过我们的脸,天啊,我们徜徉在一片无边地花海之中啦。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请了一习作水平中等的学生进行画面描述,对全班学生进行画面想象及描述的指导(其中包括,画面描写、人物活动等)。而后又请一习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完整的画面描述,加深学生对想象内容的印象。亦起抛砖引玉之作用。整个过程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训练梯度。)
师:想象内容不但充满了美感,连听着你的描述都是一种享受。你很厉害。师小结:
这一站的芳香之旅,让大家过足了嗅觉与想象的瘾。下一站有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示:“黑暗之旅”(孩子们又一阵窃窃私语,其中有人窃笑,许是觉得新鲜有趣。)

(三)黑暗之旅,把感官唤醒
师:请大家看清活动要求。(指一生:你来读。)
幻灯出示——要求:听到“出发”之后,大家试着走出自己的座位,走多远,同学们自己把握;听到“集合”时,再试着回到自己的座位。
温馨提示:活动中,尽量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事物,避免磕碰到桌椅或撞到同学。
师:清楚了吗?——蒙上布条——三——二——一——出发!
(孩子们悉悉簌簌地从自己的座位上走出来,与其说是走,还不如说是摸索着前进。他们伸向前去探路的两支手,有的小心翼翼,有的莽莽撞撞,时不时的还有可以听到压低了的说话声和碰到人时的嬉笑声。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参与度及活动时的情绪,可以看出,此活动的设置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活动设置是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师:集合!——还没找着位置的同学请原地不动。摘下布条。
(取下遮眼的布条时,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又是一阵嬉笑。)
师:回到座位的同学个个儿兴高采烈,没回到座位的同学,我想,在他们的途中一定发生了一些插曲,走,先回座位再说。
(对一没回到座位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离开座位的——
生1:我站了起来,离开自己的座位,然后,准备向后走。本来以为后面的人少,这样就比较不会被人撞到。
师:接下来呢?
生1:然后,刚走一步,就被子一个同学给撞到了。
师:后来呢?
生1:然后,他就一直抱着我的腰——然后,我想挣开他,可是被他死死地抱着——(众人笑)
师:从同学们的笑声中,可以知道你讲出了自己独特、有趣的体验。如果你把话中的那许多个“然后”换成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就更好了。比如说:一开始——(师示意学生来说)
生1:后来。
生2:接下来。
生3:最后。
生4:紧接着。
生5:然后。(生笑)
师(笑):这个也对嘛,就是不要在一段话中,反复地运用就可以了呀。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提示学生,说清活动顺序,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更具条理性。)
师:集合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生6:听到老师的一声“集合”我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用手一个桌子,一个桌子地摸,(师纠正,一张桌子)我摸到了第四个位置,这就是我的位置了。但是,这时,我却找不到椅子了。于是我就手脚并用找起来,很快找到了椅子。
师:不错,把整个活动过程说得很清楚。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除了自己的奇妙体验外,大家还注意到了什么?(比如说,听到了什么?)
生7:我听到桌椅的碰撞声。(这个老师也发现了。)
生8:我听到同学们低低的说话声。
师:黑暗之旅紧张而刺激,谁能把活动过程完整且有条理地说一说。
生9:老师一声令下——
(请了一习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此生的叙述相当于对本活动环节作一个小结。)

二、活动小结
师:旅行结束了,同学们都找答案了吗?(指板书)在刚才的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动用了哪些感官?
生:(板书听、闻、触)
师:除了听、闻、触等,我们还用——(手势)
生:用心体验。
师:对,心理活动。(板书:心理。)
还有——(手势)
生:想象。(板书:想象。)
师:总结得很好。

三、指导写作
师:今天,我们经历了芳香之旅、黑暗之旅,如果有一段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切,那今天将会被珍藏。这是写作提示。——你来念
幻灯出示:我们可以这样写
1、我是摄像师:
活动中的某个环节精彩极了,我要用我的笔把活动的精彩,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我是小记者:
这次的旅行奇妙极了,我要把它从头到尾记录下来,努力做到条理清晰、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内容生动。
师:都明白写作要求啦?那赶快拿起笔来,千万别让感觉溜走了。(音乐起)
学生写作。
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习作讲评
师:时间的关系,同学们就先写到这儿吧。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新鲜出炉的佳作。第一个机会给你(指一举手的同学,学生带着习作至投影机前),今天同学们来当当老师。学会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先来找优点。
生1:(念自己的作文)
师:文中确实不乏优美的地方。谁先来评。
生2:这篇文章有许多句子都写得很好。比如:“有的调皮地抓着树梢,好像把头顶的叶子当成了降落伞,正准备着往下跳;有的害羞地躲在叶子后面,好像是个胆小的姑娘,在跟小伙伴玩捉迷藏;还有的干脆做在枝头上,把树枝当成了它的翘翘板……”
师:嗯。同样找到这个句子的同学请举手。能总结一下,这句话好在哪儿吗?
生2:这是一个排比句,同时还是一个拟人句。写得很生动很形象。
师:点评很成功。是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的生动,具体。(粘贴:运用修辞。)
(通过学生对该习作优点的发现,教师相机总结出写好文章的四点内容:重点突出、运用修辞、积累词句、注意细节。同学还示意习作的小作者,在写得好的地方用修改符号加以标示。提升学生写出好文章时的成就感。)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还有哪里需要修改的。(师生边评边改。强调把字写端正,不写错别字。)
师:通过这次的修改,同学生掌握了写好文章的这几个方面。如果能把这几个方面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那文章会越写越好的。(授之以“渔”并有意示地强调“学以致用”。)老师这里还有一篇文章,我先不说,写得好不好,请同学作来看看。如果你认为好的地方,那就用你的方式,快速地把它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有疑问,也请你把它记录下来。留着以后讨论。
(出示范文,生阅读,并摘抄、记录。)
师:在刚在的自我积累中,同学们都很认真,都在了收获。这是课后作业请同学作选择完成。
幻灯出示:小摄像师们,你们的小片段,很精彩。老师认为,如果把其它的部分写完整,文章定会更具体、更生动。你一定做得到!
小记者们,试着用上今天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再把文章认真修改一下,相信你的读者会越来越多。赶紧行动吧!

五、总结
文章本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动用你的全部感官,用心体验,大胆想象,你的作文一定会越写越好。最后,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个法宝“文章不厌百回改。”
下课。
源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65d220100r86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