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作文和学科阅读

标签:
育儿 |
分类: 学科作文案例 |
题记:
2014年12月19-20日,温州第十二章红学任岩松大礼堂,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500多名听众参加“新阅读”南方论坛,在这次论坛上,我们第一次提出让“读写走进学科”,提出学科阅读,希望所有学科老师关注阅读,关注各学科阅读的内容,阅读方式,阅读策略,让阅读变得更多元,更有丰富,更有价值。《中国教师报》2015.2.11日报道了会议情况,也特别提出“天天山珍海味,不如营养搭配”的阅读理念,也是对学科阅读的一种回应。在这次会议上,台湾的林文宝教授特别提出台湾的学科阅读开展的实践很长,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这次的会议开始关注学科阅读,也是一大亮点。为了进一步推进阅读,《温州教育》将这次大会的专家发言结集刊发,以下为我的发言内容。原题为:让读写走进学科。
学科作文和学科阅读
阅读和写作一直都是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其实,学科教学中也有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应该是所有学科老师的共同职责。
有一本书叫《骑鹅历险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是瑞典的一位中学地理老师。1902年,他受瑞典国家教师联盟委托,为孩子们编写一本地理教育读物,这就是《骑鹅旅行记》。他借助这个童话历险故事,把瑞典的山川、风情、民俗以及地理,全部有趣的讲述出来。
用童话故事讲述地理知识,讲述民俗风情,有趣有用,学生读进去,也学到了好玩的知识,这是学科阅读,这样的创作是学科写作。这次周敬老师的课例:“独揽梅花扫腊雪”,节选自丰子恺的《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文章用“独揽梅花扫腊雪”的画面,引出有关音乐音名、唱名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理解音与音的关系:七个音变成家庭的七个成员,爸爸do,妈妈sol,爸爸和妈妈组成一个和谐的家庭,成为音乐之中的最强音、最和谐之音。这样的阅读是在生活,也在学习;这样的读书是在学习,也走进生活。
我们现在的阅读、写作,只是在文字、语言的评析鉴赏中绕圈,路越走越窄。跳出阅读谈阅读,跳出写作谈写作,我们的视野才开阔,境界才高远。
2001年,我们尝试作文与学科的整合。当时,我们发现: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为什么这样?一般认为学生没有生活。是真的没有生活吗?学生生活90%在学习,10%是在和社会接触。社会生活时间少、没人指导,是一种无意的体验,难以成为作文的素材。学习生活时间长、内容多、体验丰富,而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让学生写社会生活,忽视学习生活,自然学生无话可写。为此,我们结合学科学习指导学生作文,学生根据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科学课上的游戏、观察、辩论、比赛、扮演、活动写文章,同时把体育课的动作分解,美术课的颜色、图形学习,科学课的观察方法,音乐课的想象指导,融入作文训练中,学生写起来比较容易,写出来的文章也真实有趣,学生不再害怕作文,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2006年我们提出学科作文。当时有一篇文章叫《一个生物老师的诗意课堂》,刊发在《中国教师报》上。一个生物老师利用作文来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学科老师也需要作文,政治、历史的问答题,数学、物理、化学的论述题、操作题、论述题,都是实用性的写作。作文应该成为学科的一种作业,学科老师也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数学需要观察?音乐、美术、体育也需要观察能力;数学课需要表达,数学语言的表达,也是我们数学老师或者数学听课评课过程中非常关注的一个要素。学生在课堂上数学表达能力的高低,其实也反映出他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作文能力的培养,都在各科的教学之中。语文老师能做的,其实仅仅是表达方式的训练,或者仅仅是文学表达方式的训练。所以我们现在语文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大多离不开文学创作式的指导。这种指导有用,但远远不是作文的全部,它仅仅是作文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写了十几年的文章,最后不会写作文?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文学性的表达,工作后,却发现这种表达没有用武之地,我们更需要的是学科写作,是我们在某一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思考、体验和收获。
2011年学科作文结题,我们面临新的困惑:学科作文到底谁上?学科老师觉得作文不是教学任务,和学科教学无关。语文老师觉得学科内容高深,不熟悉,不理解。学科作文处于学科和作文的夹缝之中,尽管有用,却很尴尬。
2012年1月,美国《科学》杂志刊发一项实验:200名大学生分成三组,用不同的方式学一篇文章,一种方式是重读几遍;一种画概念图;还有一种是用十分钟时间写一篇作文。一周之后,这些学生参加了简答式测试,检验他们的记忆成果,并且利用记忆成果进行了推论。科学家发现,最初写文章的学生表现最好,其次是临时抱佛脚的,最后才是画概念图的。一个月后,科学家要求学生凭记忆画出概念图。同样,写文章的学生做得最好,打败了最开始画概念图的学生。所以科学家们认为,尽管这项发现有其必然的局限性,但它确实表明,像写文章这样的提取练习是强大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写文章不仅仅是反映生活或者了解生活的一个手段,它更多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是一种研究思考的方法,是一种创新探索的方法。这项研究和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相通的。学习金字塔认为,我们今天听讲座的内容,明天这个时候监测,如果仅是听讲,明天你大概只能记住5%。如果回去每个人写一篇总结报告,写一篇听课感受,你大概能记住90%。学进去,写出来,通过写作来学习,为此我们提出“写中学”,探索出“写中学”的六大策略:一是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二是把学习的问题变成作文,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三是把师生的对话变成作文。知识的传播、成果的分享、经验的交流往往借助对话进行,《论语》《理想国》都是经典范例;四是把学习的情境变成作文。五是把课后的作业变成作文。六是用思维导图指导写作。
因为有了学科作文,我们进而思考学科阅读。阅读和写作关系密切。学科作文是跳出作文思考作文,研究作文,阅读是不是也应该跳出阅读来理解阅读,来推动阅读。学科需要写作,学科是否同样需要阅读,这样,我们便提出学科阅读。
阅读和写作,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都是精神食粮的加工。没有输入,肚子没货,谈不上输出;只有输入,肚子里的货倒不出,烂在肚子中,也是糟蹋。
学科写作是学科学习后的输出。没有学科素养,没有学科阅读,没有大量的学科能力的训练,学科作文就变成了单一的课堂纪实,学生写得最多的就是“一节什么样的什么课”,语文老师也是这么理解,这就是输入问题没有解决好。学科阅读训练到位,学科知识吸收全面,学科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对应的是学科写作视野开阔,写作内容不断丰富,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需要阅读,读教材,读辅导资料,读背景材料,读习题等,只有学会如何阅读,吸收大量相关材料,补充相关知识链接,丰富知识内涵,不断充实所学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的会学习。现在,我们的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确保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这种训练效果是短期的,可耗费的是学生的灵气和活力。
长期以来,我们都关注文学性阅读,关注语文老师教阅读,结果导致阅读的内容不丰富,阅读的能力不均衡,阅读的效果不理想,学科阅读被忽视,学科老师不读书,更不指导读书。据调查,南京一所学校56%的学生是不能够在数学的练习中,利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对数学题进行分析思考。这应该引起语文老师和学科老师的关注,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速度的训练,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活动的开展。
学科阅读关注各种问题的阅读技巧、阅读方式、阅读质量,是对文艺性阅读的一种改进,一种纠偏,好比吃东西,山珍海味很有营养,天天吃山珍海味就很麻烦,东西浪费了,营养还缺乏,目前的阅读现状就是如此。学生读绘本,读童话,读故事,读小说,都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非常必要,但仅有这种阅读非常不够。提出学科阅读,目的在于改良阅读现状,让学生学会读数学,读科学,读哲学,读艺术,读历史,读社会,怎么读,如何开展这种阅读活动,所有学科老师如何参与,推荐那些书目,如何推荐书目,如何推进等等。
如何让读写走进学科,让学科学习变得有趣、高效,这是一个尚待开发的研究领域。学科读写,首先应该唤起学生对读和写的欲望,应该让所有的学科老师都关注阅读、关注写作,从关注之中唤醒孩子们读写的激情和愿望,让读写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联系着我们的思考,联系着我们的研究,让知识变得有趣,让知识变得好玩,让知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