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家学科作文:身边带镜子的画家(美术作文)

(2015-02-15 11:30:08)
标签:

佛学

分类: 学科阅读

身边带镜子的画家

 节选自丰子恺《丰子恺谈名画》第五章  东方出版社2005.11

前面我已经讲了七个西洋画家的话。这七个画家中, 有五个(米勒、库尔贝、德拉克洛瓦、大卫、安格尔)是法国人,两个(透纳、惠司勒)是英美人。原来近世各国的美术程度,以法国为最高。近世有名的大美术家,大半是法国人。

但是近代西洋各国的美术,都是从意大利和荷兰两个先进国学得来的。所以我们讲西洋美术,既然讲过了法国和英美的画家,自然必须讲到意大利和荷兰的画家。

现在先讲荷兰的画家吧。

荷兰国内,大画家很多。二百年前,这个国家产生一位世界最大的肖像画家。这人很特别,身边常常带一面镜子,一刻不离。现在就从他讲起。

请看一幅肖像画,《莎史绮雅肖像》 这幅肖像看来似乎很平常的,其实是很有名的名画。因为这幅画描得很美观,又很工致,又很像。可惜我们不能看见莎史绮雅这女子,假如看见过真的人,一定惊讶这幅画描得太像。从来的肖像画家,大家只求画的美观与工致,而不十分讲究其像不像。这位肖像画家却不然,非常讲究面貌的像,他所画的人竞同真的人一样的生动,因为他身边常带一面镜子,时时刻刻拿出来照自己的脸孔,研究面貌的画法 所以他的肖像画有这样的特色

这画家名叫伦勃朗( van Rijn Rembrandt1 606 1669)_。莎史绮雅(Saskia)就是他的夫人。

伦勃朗的父亲是一个磨坊司务,家中以磨粉为业。人们听了都很奇怪,磨坊司务的儿子怎么会变成世界最大的肖像画家?据我想来,这很有道理:面粉是非常纯洁而精致的东西,伦勃朗幼时在家中,天天接近这种纯洁而精致的面粉,他的心情和性格一定受着不少的暗示,便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大画家,诸君听了这话,也许觉得荒唐而好笑,这不一定是荒唐的,你看:山乡里的人,天天看见山,性情便会同山一样忠厚:水乡里的人,天天看见水,性情也会同水一样活泼,豆腐店里的人皮肤都同豆腐一样白:肉店里的人身体都同肥猪一样胖,磨粉坊里的儿子,性格也可同面粉一样纯洁而精致了。

伦勃朗的性格的确很纯洁。他做了画家之后,名望很大,金钱很多。不但荷兰地方的人大家赞仰他,德国人也敬重他为伟人,全欧洲都承认他是大画家。然而他不喜欢富贵,他只管玩弄自己身边的镜子,研究肖像画,对于金钱和荣誉,他看来如同泥土一样。富贵的人请他画肖像,他很不高兴,常常逃避到他处,使富贵的人找他不着。他所最欢喜描的,第一是镜子里的自己的面貌,他所描的自画像很多,第二是他的夫人莎史绮雅的肖像,他给他的夫人描了许多肖像,这里所举的便是其中的一幅。第三是贫苦的人的肖像, 他常常给乡间的农人工人或乞丐描写肖像。

上回我说过一位富贵的美术家大卫,这人专画皇帝拿破仑等的肖像;今天所说的伦勃朗恰好和他相反,不慕富贵,而同情于世间的平民。关于这点,有一个逸话可以证明,伦勃朗的时代,荷兰还不是独立国,其土地受西班牙国的管领。这时候荷兰的一部分脱离了西班牙而独立。西班牙派兵来攻,把荷兰人打得死伤遍地,街路上都是受伤的兵士。伦勃朗看见这状态,深抱同情。他悄悄地开出门来,把伏在他门口的几个伤兵拉进自己屋中去 他请他们坐在长椅子上休息,拿牛乳面包请他们吃 一面张起画布来,热心地为他们描写肖像,,兵士们饮食完毕,休息足够了,他的画也已描好。、他又拿出些金钱和食物来,赠与这些兵士们,然后送他们出门。

伦勃朗非常爱他的夫人莎史绮雅,莎史绮雅很聪明,又很美丽,识得她的丈夫是一个大画家,常常扮演伦勃朗所爱看的种种姿态,给他作“模特儿”。伦勃朗自从和莎史绮雅结婚之后,生活十分欢乐。因为在画家,有爱看的姿态给他描画,便是无比的幸福。莎史绮雅能给伦勃朗作“模特儿”,姿态又很美丽,这真是伦勃朗一生中的大幸,他每天给莎史绮雅画肖像。他所描的莎史绮雅肖像画,一共有数十幅,打扮和姿势,各幅不同,有的作贵妇人装,有的作古装,有的坐在画家(他自己)的膝上,有的隐在花丛中,现在所揭的一幅,衣服作贵妇装, 臂上和颈中都有金珠的装饰,右手持一朵小花,态度很是高尚优雅而可爱。莎史绮雅的肖像画,都画得很好。内中坐在画家膝上的一幅,和持小花的一幅,尤其有名,为世间美术家所珍贵。这两幅的印刷品,风行于全世界。

比莎史绮雅肖像更欢喜描写的,是镜子里的他自己的肖像。伦勃朗身上不离镜子,时时拿出来,照着了自己的脸孔,仔细看赏。看到了一个好的样子,就去坐在大镜子面前,描写自己的肖像。所以他的作品中,自画像也有不少。他的面貌,圆肥而带喜色,是一副仁慈而幸福的相貌。他自己很喜欢自己的相貌,每逢画好一幅自画像,他就招莎史绮雅来一同欣赏。他自己的肖像画与莎史绮雅的肖像画并列了,和莎史绮雅问答:“你看这一对人相貌如何?”

“幸福的画家,和他的幸福的夫人!”

他们俩这时候的生活,真是幸福!伦勃朗每画了一幅自画像或夫人像,就有许多人来欣赏、赞美,他的名望就更加盛大了。四方学美术的青年,仰慕他的大名,大家来请他教授,拜他为老师。他的门下弟子,共有一千多人!他虽然不像大卫样贪荣耀而想做官,但他这时候的生活,实在比做官的大卫荣耀得多呢!

然而伦勃朗的幸福不得久长。四十九岁以前是他的幸福时期,四十九岁以后变成了他的受难时期。起初,莎史绮雅病死。伦勃朗失掉了爱妻,郁郁不乐,描画也没有兴味,社会上的名望渐渐丧失,生活也一天一天地穷困起来了。后来把自己的大房子卖去,租住了一间贫民窟里的小房子,续娶一个乡下女子为后妻。这后妻是贫民家的女儿,虽然不是坏人,但比较起莎史绮雅的美丽优雅来,真有天地之差了!伦勃朗同这位后妻住在贫民窟里,也教她做“模特儿”,给她描肖像画,他常常对她谈从前的幸福和莎史绮雅的优雅与美丽。有时他拿出莎史绮雅所遗留的衣服来,教这乡下女子穿上,扮成莎史绮雅的样子:又教她学莎史绮雅的举动态度:伦勃朗就欣然地给她描写肖像。他在这假的莎史绮雅中,想象真的莎史绮雅的姿态,梦见往日的繁华,脸上显出寂寞的微笑来。诸君叹息这老头子的可怜么7他的大苦恼还在后面呢!不久,他的后妻又患病死去。伦勃朗独居在贫

民窟里的一间萧条的破屋中,孤苦零丁,更没有人可以告诉。他的身体渐渐衰老,牙齿脱落了,眼睛坏了。孤苦无聊的时候,他还勉强振作,描一幅无齿的自画像,回顾壮年的自画像,和坐在膝上的莎史绮雅像,老泪从他的颊上流下来了。后来他的眼睛坏得很厉害,使他不能描画。到了六十三岁的时候,他就默默地死在贫民窟中。 他的葬仪很简陋,只费十三块钱( fiorin),几乎同乞丐的埋葬一样。他的遗物,除了油画五百幅,铜版画三百幅以外,只有一件破旧的外套。

伦勃朗的生涯,前半世与后半世竞有天堂与地狱的差别,这画家的命运何等奇怪,他常常描写镜子里照出来的自己的面貌。谁知道他的生涯也同镜子里照出来的一样,前半世的欢乐和幸福,后来消灭到影迹全无,变成一场空幻。这不是镜子里照出来的欢乐和幸福么7后人同情于他的晚年的苦恼,称他为“美的受难者”。幸而他有五百幅油画和三百幅铜版画遗留在世界上,这些画决不是空幻的,终于使他的精神千古不朽,永远受世人的纪念。到现在,他死后已经二百余年,但他的画愈加名贵,现在我们称崇他为世界最大的肖像画家了。

肖像画,在西洋美术上是很重要的一种绘画,所以西洋的肖像画专门家很多,例如上回所说的大卫,安格尔和现在所说的伦勃朗,都是以肖像画著名于世的。现在乘便在这里说一说关于肖像画的话从来中国画以山水为主体,西洋画以人物为主体, 所以西洋的肖像画特别发达。中国当然也有肖像画。旧式的家庭里,大概都有祖先的容像保存着。那些容像,用毛笔画在纸上,裱成一轴画。画中的人物大都穿满清时代的礼服,男的头戴红翎帽,身穿皮外套,脚踏方头靴, 胸前有朝珠补子,女的戴凤冠,穿霞帔、红裙。服装大都千篇一律,面貌则略略表示一点神气,但决不像照相地逼真。那些是中国式的肖像画。中国的画人物,大都仅仅表出一点神气,而不拘拘然讲究面貌的寸法。故其画往往描得鼻子很长,眼睛很细,决不按照真的颜面的尺寸。然而画得好的,颇能传神,使人一望而知为某祖先的容像。原来中国画注重神气而不斤斤计较实物的尺寸,所以我们不能因其不合实物的尺寸而批评它错,即我们不能凭西洋画法而指斥中国画的错误。看中国画和看西洋画,须用两副眼睛。因为两者各自依据不同的道理, 各有其好处,我们不可以拿一种道理来批评他种画法。

后来西洋画法传入中国了。中国人最初应用西洋画法的,便是肖像画。一般的人,看了上文所述的那种中国式容像,觉得面貌太隐约,看了西洋传来的照相,和从照相放大起来的擦笔画容像,觉得非常逼真。所以近来的新式家庭里所挂的祖先遗像或活人的肖像,大都用擦笔画。擦笔画很像放大照相,不过是用笔蘸煤灰画成的,故黑白分明,比放大照相为清楚。

但我们必须知道:这种擦笔画,是西洋画中最下等的东西,决不是可以代表西洋的肖像画的。一般人不懂画趣,只求面貌的逼真,看见擦笔画望去同真的人一样, 就大家采用它。其实擦笔画比旧式的肖像画恶俗得多。 但看它的画法,就可知道其价值的低劣了。过去上海城隍庙或四马路等处那些画擦笔画容像的商店,他们在一 张小的照相片上打了很细的方格子,再在一张图画纸上打了放大的方格子,然后依照了照相片上每一格子中的五官的形状和浓淡,用着毛笔或纸笔(用吸水纸卷成的) 模写在图画纸上,不必观察神气,也不必用思想,只要像牛耕田一般地依照了格子模写。后来自然会凑成一副面貌,和照相片上的一般无二,不过放大了几倍。这种商店的招牌上,写着“西法写照”的字,不懂的人以为这就是西洋的肖像画,实在冤枉得很!这是极机械的临摹,是死的工作,在西洋画中只能说是最下等的东西,不登于大雅之堂。我们倘要用洋式的肖像画,应该用上品的、真正的、西洋画风的肖像画。与其用那种下等的东西,不如用放大照相。

上品的真正的西洋画风的肖像画是甚样的呢?《莎史绮雅肖像》,和《勒卡米亥夫人肖像》便是其例。那是真的人坐在画家面前,由画家观察神气,布置局面,调配光线色彩,运用笔法,而作美术的表现的。其画都用油画,不但求其肖似,又求其美观。即不但当作一幅肖像,又是一种极高贵的艺术品。这才是上品的真正的西洋画风的肖像画。肖似是实用的,美观是形式的。实用与形式两者并重,方可为上品的肖像画。这可用写字来比方:譬如学校门口的校额,上写“某某学校”几个宇, 我们一定要请名家题写。因为我们要求其字写得不错, 同时又要求其宇写得好看。不错是实用的,好看是形式的。倘不请名家,而由做校额的漆匠随便写写,我们一 定不用。因为字虽然没有写错,但字体恶俗难看。只讲实用而不讲形式,是俗人或野蛮人的办法,决不是高雅的文明社会中所应有的。擦笔画的肖像画,只求面貌相像(实用),而全无美术的趣味(形式),犹之字没有写错而字体恶俗难看的校额。

真正的西洋的肖像画师,必须有深刻的美术修养,又必须有肖像画的专门的研究,决不是在纸上打了方格子而依样画葫芦的。伦勃朗身边带镜子,时时研究镜中的自己的面貌,可见他何等用功,肖像画家大都欢喜研究自己的面貌,对镜而描自画像。因为自画像,所描的人就是自己,不必请别人,非常自由,最便于研究。不过我们须注意,镜子里照出来的样子,左右反向。镜中的左边是真的人的右边,镜中的右边是真的人的左边。 但他们的脸孔,普通总是左右对称的;左右一样,反向了并无不可。故自画像可以看了镜中的样子描写。但倘描衣服,或写字的姿势,吃饭的姿势,镜中照出来的就与真的样子不合。例如穿中国式衣服的人,其衣襟在左面;写字的人,左手执笔;吃饭的人,左手持筷。这虽然与实际不合,但因为自画像本是描写镜中反映的姿态的,故近代的画家大都任其反向,并不求其与实际符合, 例如现代荷兰大画家凡•高(van Gogh)的名作像,自己描写自己坐在画架前作自画像的样子,左手执油画笔而右手持调色板,与实际的情形正相反对:但这幅画描得极好,非常有名,其复制的印刷品在全世界上到处流行着i不懂画趣而拘泥于事理的人,看了这幅自画像,往往莫名其妙,反而责备他画错。其实自画像是通行如此的。况且我们看赏美术品,应该以形式(画趣)为第一,实用(事理)为第二。自画像许用镜中的反向的姿势,也是根据这个道理的。

在肖像画中,颜貌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的颜貌的研究,是很有兴味的事。试看教室内,街路上,许多的人的颜貌,各人各样,永没有相同的。一 张脸皮上有两眉、两眼、一鼻、一口,而其形状和排法千差万别, 能作出千万种相貌来, 岂不是最奇妙而最有兴味的事么?我们平日,见惯了母亲、先生等的颜貌,一看就认识,也不去仔细研究了。倘仔细研究起来,母亲的颜貌有什么特点?先生的颜貌有什么特点?各同学的颜貌各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辨别,再用笔在纸上描出各人的颜貌特点来,一定很有兴味。描过几次之后,我们就可发现:颜貌的特点大都由口与眼造成,故口与眼在颜貌中最为重要:画得像不像关系大都在于口与眼的形状位置。其次,脸的外形,也很重要:普通有圆形、方形、椭圆形、长方形,瓜子形,鸭蛋形.荸荠形、葫芦形等种类。然而所谓荸荠形、葫芦形等,并非人的脸形完全同荸荠或葫芦一样,也不过其轮廓线中含有荸荠或葫芦的形状的特点而已。故能看出某人的脸作荸荠形,便是肖像画上的一种可贵的发现。这人学起肖像画来,进步一定很快。

因此我们就可悟到肖像画的研究法了:原来研究人的颜貌,不可看小部分,宜从大体着眼。换言之,不可分别观察一眼或一口,宜发现其颜貌全体的神气。荸荠形的脸,倘分别注视其前额、颧骨、下颚各线,一定看不出荸荠的特点,必须一瞥收得其全体的印象,方能发现其荸荠的特点。要发现相貌的神气,也应该如此。例如凶恶的相貌,其凶恶决不在于一口或~眼,而必在于颜貌的全体。滑稽的相貌,悲哀的相貌,也都如此。我们倘观察其局部,注视其一口或一眼,决不能发现其为凶恶.滑稽或悲哀;反之,倘对他一瞥,立刻闭了眼睛, 回想他的面貌的总和的印象,就容易发现其凶恶、滑稽或悲哀的神气了。神气是相貌的生命,肖像画中最重要的事,便是这神气的表出。那种打方格子的擦笔画,只知模写局部,不知表出神气,故其画死板而全无生趣,为有识者所不取。

伦勃朗身边带着镜子,时时向镜中观察自己的相貌。 为什么他看不厌自己的脸孔?便是因为他能发现其神气的原故。原来人的颜面中,五官的形状固定,人皆可以分明看出:惟神气没有一定,因了看者的修养功夫的深浅, 而所发现的多少各异。伦勃朗用功研究肖像画,他的修养功夫天天在进步,对于镜中的自己的相貌的发现也就天天不同。所以他随身带镜,时时照看,而百看不厌。

要看出颜貌的神气,有一个方法:即把人的颜貌当作一个字看。每一个字,表出着一种相貌,犹似一副脸孔。例如“哭”字的相貌很可怕,“笑”字的相貌很可爱, 别的字也都有相貌。我们认识字的时候,决不分别观看字的一笔一画,而必总看字的全体的相貌,所以能认识其为何字。我们要把颜貌当作宇看,又要把字当作颜貌来看。这样交互练习,对于肖像画,对于画法,两面都进步起来。

在图画上,不但颜貌要表出其神气,一切风景和静物,都要当作颜面而画出其神气,画技方能进步。文学者惯把花鸟风景当作活人看,说“莺语”、“花愁”之类的话。这种看法,在图画修养上是很有补益的。“艺术能赋宇宙万物以生命”,“艺术家能在万象中发现自我”等话,便是根据这个意思的j故进一步说,不但人有相貌, 万物都有相貌。不但描写人的相貌画的称为肖像画,一 切绘画都可说是肖像画。

以上已经说过伦勃朗和肖像画的话。现在再介绍一 位与伦勃朗大约同时的荷兰风景画大家, 即霍贝玛(Meindert Hobbema1638 -1709).霍贝玛的运命也很奇特:在世之时,默默无闻,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位大风景画家。他曾在当时荷兰风景画家鲁伊斯达尔( Ruysdael) 的画室中学画。修业完毕以后,即独自回乡,默默地在家中作画:有一天他作了一幅得意的风景画,向美术商人求售、美术商人嫌他无名,在他的画上填上他的先生鲁伊斯达尔的姓名,冒充他先生的作品,求售于人。,人们就误认为鲁伊斯达尔的作品,买了这幅风景画去。这风景画,便是本章所揭的《并树道》。后来霍贝玛默默地死去。有眼力的人,在这画中发现了特殊的天才,知道不是鲁伊斯达尔的作品,终于查出了作者的真姓名。这幅《并树道》终于消去假名,归属了它的真的作者。由此可知荷兰国内,大画家甚多。倘使没有人去发现,霍贝玛的名字将永远埋没,我们今天也不会在这里谈起他了。这幅画自从被人认明其真作者以后,渐渐有人注意研究。到了现在,世人已确定这幅画为近代稀有的大作品,霍贝玛的姓名也随之而传诵于全世界。最近欧美人争购这画的原作,其复制的印刷品,早已流传于全世界一切都市间了。

这幅画的好处,第一是画面的空阔,第二是色彩的丰富。

请看两行树间的道路:在画面上只占极少的一块地方;但远远地望去,这条路非常开阔而深远,似乎可以容几匹马并行二三里路。一块小画纸上,能表出这样深度的道路,真同做戏法一样!这就是“远近法”,或名“透视法”。要在平面的纸上画出远近的景物,必须用远近法。这道路两旁的线,道路中间的车辙的笔法, 都是按照远近法的。不明远近法的人,画这条路,一定不能深远,往往画成垂直挂在那里的样子。他们倘能把这幅画挂在室中,时时观赏研究,即可悟得远近的画法。再看道旁的两行树木:远远望去,树的株数甚多,各树之间的距离甚广:其实在纸上只占很狭小的地位, 各树之间仅留很狭的一条空地而已这也是远近法的巧妙的效果 再看道路两边的地面,远处有房屋,田野, 树木,近处有小河、丛菁、耕地。而在画面所占的地位, 连中央的道路一共不过画纸下端狭狭的一条二这也是远近法的巧妙的效果.这画中除树木、道路、田野所占据的很少的画纸以外,其余的画纸都是天空、弥漫的白云,无际的苍空,笼罩着下方的大地。看了这幅画,真是“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西洋的风景画,大都画面紧张,而有压迫之感,总不及中国的山水画的空阔。只有霍贝玛这幅《并树道》,深远而辽阔,兼有东方绘画的长处。这真是西洋风景画中别开生面的杰作。

色彩的丰富而调和,也是这幅画的特色。青空的背景中,显出褐色为主调的景物。中间点缀着红的屋顶、红的衣服、红的烟囱,互相照应。下方有明蓝的水,反映天空的青色,也互相照应。色彩种类丰富,而全体浑然一气,十分调和。

描写色彩,以油画为最便利。因为油画颜色丰富,涂抹自由,又永不退色。故色彩表现是油画的特长。霍贝玛这幅《并树道》,充分发挥了油画的特长了。

诸君知道么,霍贝玛的油画色彩何以描得这样丰富而调和?这是有原因的。油画是荷兰人所发明的。在霍贝玛之前一百多年,荷兰国内有姓凡•爱克(van Eyck) 的兄弟二画家,发明油画颜料。欧洲的美术家用了,觉得非常便利。就定油画为西洋画中最主要的材料。油画从此风行于全世界,一直到今日。霍贝玛生于油画的出产国,又是天才的风景画家,所以他的色彩技术有这样的高妙。

前面说过:荷兰是欧洲诸国的图画先生。原来荷兰国内出产大画家甚多,西洋画中最重要的油画的发明者, 也产生在荷兰国内,所以它应该做欧洲诸国的图画先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