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到“写明白”
(2014-05-05 10:35: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科作文动态 |
从“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到“写明白”
---江西省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学科作文”研究汇报
“学科作文”研究背景
2013年9月之前的几年间,我一直担任吉安县敦厚中心小学校长,学校一直致力于“先学后教,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从2008年到2013年,学校老师的课堂注重了学生课堂上“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得到了县里的、市里的,直至外市的、省教研室的领导和同仁的赞赏和高度评价,《吉安教育》、《江西教育》都相继刊登了相关文章进行介绍,《人民教育》也刊登了题目为《让思想点亮课堂》的文章介绍学校的课改情况。
2013年9月,我调入县城的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学生人数将近4500人,教学班有67个,面对承班率极高的管理现实,我感觉:继续沿用以前敦厚中心小学的课改模式,似乎是陷入了课改瓶颈之中。怀着内心的困惑,我通过电话请教了我的同学---钟传祎,电话中他谈到的学科作文研究,让我突然豁然开朗,让我对海尔小学的课改规划和思路有了很大的启发,深思熟虑后,我决定以《学科作文》为课改研究契入点,在学校过去以“24字”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重点讲评、拓展延伸、总结反馈”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上升到“写明白”。
“学科作文”研究行动
我校在近一年的课改实验中,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其他各门学科学习中,着力推行了“学科作文”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上升到“写明白”。具体研究中,我对我校“学科作文”研究梳理如下:
一、培训教师是研究的基础。
1、培训老师。我校邀请钟老师到我们学校进行了三天时间的教师培训,包括与《学科作文》研究相关的理论讲座、操作指导、交流解答疑虑、执教公开课等,让参与研究的老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落实方式方法。学校还为每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统一购买了钟校长所著的《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研究过程中的每个月中,我校都会坚持每月一次的专题集中培训和研讨。
2、培训学生。让学生逐步知道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的作文素材,学科作文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摘要式、图表式、叙述式、说明式、童话式。
二、务实行动是研究的关键。
1、参与研究的老师和学科丰富。学校在老师自主报名的基础上组织研究,成立了学科作文课题研究组,自愿参与的老师和行政人员共有37人。
2、以“活动”促研究。
一是自主研究。即教师自己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科作文的教学尝试,要求老师每个月要上交三篇学生优秀学科作文到教务处;还要及时把自己的学科作文教学或研究体会以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反思,向学校的校报投稿。
二是同伴互助。即结合学校“青蓝共秀”活动,让学校学科作文研究方面优秀的老师,帮扶青年教师或研究能力欠缺的老师,通过平时交流、上公开课、评课等形式,以“蓝”带“青”。
三是集体研讨。学校通过每月一次的学科作文沙龙活动,组织参与学科作文的老师进行交流、研讨,每位老师轮流发言,说说自己在学科作文研究方面的做法、想法,或就存在的不足和困惑进行尝试解决等。从中,再有意识地选拔优秀老师在全体老师例会上进行学科作文经验汇报。这样,让参与研究的老师共享研究的智慧和成果,也对目前还没参加研究的老师赶到了很好的带动、幅射和影响。
3、研究形式丰富。通过平时的检查、巡视,以及老师的交流发言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参与学科作文研究的老师研究形式丰富,精彩纷呈。
副校长王子英在听了学科作文讲座后,第一个进行了“学生养成教育”的习作尝试:利用课件“我是海尔一浪花”执教校本课,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通过看课件、听事例、说体会、谈想法和交流互动等活动,让学生以“一堂特殊的课”为主题,写明白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得到听课老师的纷纷效仿,并逐步尝试创新。
思品学科带头人胡素君老师在品德课《水的秘密》、语文课《画风》教学后,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低年级写话训练。在音乐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听音乐或唱歌曲想像画面,然后根据想像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文字。
二年级郭琦老师让学生通过写简短的童话故事形式复述对平均分的掌握;英语老师叶强民、数学老师刘丽花指导学生以周记的形式,指导学生复述课堂上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就不懂的问题、不懂的知识点等疑难问题进行重点学习的过程进行由“说明白”到“写明白”的叙述;六年级数学老师易丽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把数学学习中有趣的事情或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等以写信的形式告诉父母或朋友;易老师还指导学生在独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时,把知识点变成美观、直观的“知识树”,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浓厚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英语老师匡红琼则在英语学科作文中,强调学习和作文的条理性,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条理清楚地叙述。
语文学科带头人刘丽萍老师在学科作文研究活动中,指导学生做班报、做游戏、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学科作文的形式,表达学习、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挖掘习作素材、拓宽习作思路,学会以学科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情况等作为习作内容,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让习作和学习紧密结合,以此达到关注学生学习进步、关注学生心理成长的双重目标。
三、且做且思是研究的保障。
我校在近一年的学科作文研究中,一直努力于且做且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在研究过程中,杨汉寿副校长撰写的《用学科作文优化数学课堂》中,其研究方式值得借鉴:1、案例背景 (学科作文构建来源)---2、课堂案例: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用“学科作文优化数学课堂小结”课堂案例)---3、案例反思:(学科作文研究总结与反思);易丽华老师指导学生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六年级数学学习中的“易错集锦”和所学数学工式的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刘丽花老师在《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学科作文》中,对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科作文的内容进行了梳理:1、复核学习内容;2、写学习心得体会;3、写疑难问题;4、写意见建议;5、写创新发现。六(10)班学生曾雯怡的习作《小组合作学习乐趣多》和单欣乐、廖玮月等同学《高效课堂收获大》、《英语“过去式”真有趣》等习作,既让执教老师对自己“教”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教后反思,也让参与学习的学生对自己 “学” 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学后反思……
“学科作文”研究阶段成果:
1、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三(11)、五(1)、六(10)等班级,自从学生参与学科作文活动后,学生习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科作文,打破传统上只局限于语文课的写作训练的限制,让孩子们可以运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进一步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三年级潜能生李雯、胡子婕、李健辉,还有其他年级的很多学生,自从参与学科作文活动后,习作能力和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4、进一步提高老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学科作文和高效课堂相结合的系列培训和研究,学校多名老师撰写的论文刊发在《江西教育》上,有胡素君的《音乐在耳边萦绕,文字自心中飞扬》、王子英的《让语文课充满“品味”》、刘丽萍的《讲究提问技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刘丽萍的美术学科作文课例《走进魔幻森林》发表在《小学教学设计》上;还有多名老师的论文获省、市、县一、二等奖,多篇论文还刊登在《吉安教育》上。新老师胡燕燕参加县“说教材”比赛,荣获一等奖;彭锋华、金小燕录像课分别获国家级比赛一等奖,肖梅花老师执教的音乐课《我是草原小骑手》获市一等奖。皮文蓉老师获市美术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综合一等奖、单项3个一等奖。
我校老师着力实践学科作文研究,并以此为契入点实施高效课堂实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习作水平的提高,学习自信的建立,学习能力的锻炼,养成教育的提升,培养了学生学习综合素养和能力,同时也带动学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