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复述指导五策略(转)
(2013-04-21 16:58:31)
标签:
通讯是什么马上嫦娥教师教育 |
分类: 学科作文研究 |
题记:复述是写中学的一种策略。这个我在文章“复述与写中学”作了简要的阐述。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dd823f01017cfr.html转载戴老师的文章,是为了更好的方便老师如何利用复述来开展写中学,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一写促读。
小学语文复述指导五策略
戴晓娜
摘 要:复述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内容叙述出来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复述指导,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复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3-0078-02
作者简介:戴晓娜(1983—),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校区,浙江宁波315600)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对复述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对于复述教学简略化操作,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具体落实到位。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多读课文,熟读成诵,这就是复述。其实不然,教师看似教得轻松,孩子看似都会“复述”了,可孩子在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下,收获的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如何有效地展开复述教学,提高学生复述的能力呢?教师应让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教给学生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复述,让学生体验成功复述的乐趣,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复述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采用多种策略对复述进行指导。
一、关键词抽取法
关键词,即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可以是动词、连接词、也可以是年代或数字词。用关键词抽取法指导复述,它可以为学生复述提供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降低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复述盘古“开天辟地”。抽取描写盘古“开天辟地”动作的词语:抡起、猛劈、顶着、蹬着、上升、下降、升高、下沉。
板书罗列
扣词悟句想象画面。
回环朗读,悟得写法。
抓关键词,练习复述。
教学时,教师按顺序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罗列关键词。学生阅读理解后,边看边想,扩词成句,串句成段,连段成篇,步步扩展。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复述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列表填空法
列表填空法能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说更为合适,便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方便记忆,又可以显示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案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
借助表格,复述文成公主进藏时遇到的神奇的事。
1.小组合作交流表格,把握简洁明了的要求。
2.师生交流,感受公主进藏的“神奇”。
3.借助表格把这些神奇的事儿简要地复述出来。
通过对表格的填空,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故事的内容,牢记了故事之间的联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复述全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卡片设计法
通过“学习卡片”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事实信息的筛选,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进行对小标题的提炼,完成对信息的归纳。
案例:《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过程:
学生默读 5- 12 段后,按要求制作学习卡片。
出示学生自制的学习卡。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汇报反馈。
悟得构段顺序。
练习讲述故事。
老师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学习课文,由此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增加了复述的准确性、完整性,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也有非常好的锻炼作用。
四、情节扩充法
对文本进行扩充,这样的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嫦娥在逄蒙的威逼下,是如何周旋的呢?课文简略了这一过程的描写。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个画面进行情节扩充。
1.引逄蒙,抓特点,填补描写,悟得方法
(1)抓住描写逄蒙动作的词语,理解他的凶残、奸诈、贪婪。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脑海中绘制逄蒙的形象。
(3)生汇报,师点评。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步步填充人物形象。
2.迁移学法,感受形象在学生已经悟得以上方法后,再放手让他们用同样的方式想象嫦娥的形象。引导学生想象当嫦娥面对这样一个奸诈贪婪、凶狠残暴的恶人时,她的神
态和心理是什么样的? 她如何周旋?
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教师适时予以点评。
4.练习讲述故事,完成扩充情节复述在学生学会如何扩充情节复述后,请每小组派代表上来复述,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这种扩充情节的复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这个灵动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地悟得了抓住人物描写、烘托人物个性的写法。这个学习的过程既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
五、图片观察法
图片的出示,能让文章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让冗长的文章段落变得简单明了。其次,图片的呈现,丰富了学生想象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很多课文本身就有插图,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引导学生复述。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学习语段“……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升高……下沉……”时教师先问学生:天地分开后,盘古还会做什么?天地还会发生哪些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词(顶着、蹬着、升高、下沉)板书罗列。单看这些语言文字,对于盘古的形象,学生很难发挥想象。此时教师就可以马上结合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再对盘古的形象进行感悟,这样一来,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就出来了。接着指导学生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气势,再用文中的句子来练说插图的意思,学生领悟后,再回环朗读,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与顽强。学生看着插图,再结合板书上的关键词,这样复述盘古开天辟地,就不再难了。直观的形象结合语言文字的提示,学生的复述也变得有声有色。
有些插图,教材里本身就有,但有些却需要教师自行准备。如《文成公主进藏》一文中,无论采取列表填空的复述方法还是卡片设计法都可以结合图片复述。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公主进藏时5张不同地点的图片,复述时按照顺序进行多媒体播放。学生理清了顺序的同时,也能利用文字进行表述。图片更能提醒学生复述的过程,起到提示作用。
复述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光有方法还不行,还应在教学中抽出时间进行落实,更需要不断反复,这样才能使复述这种言语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编辑:成向阳)
源自: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