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潘新和讲言语生命动力学

(2012-10-21 09:55:15)
标签:

潘新和

漓江

写作

作文

动力学

教育

分类: 学科作文动态

    10月20日星期六,红岭中学高中部实验楼二楼教室,胡立根名师工作室成员和跟岗教师一起听潘新和教授的讲座。潘教授讲座的主题: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本位”,围绕写作探讨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建构语文教学的新的体系。潘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站在哲学的高度,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历史的梳理、进行了扬弃的批判,同时更多的是建设性的语文新的教学体系的架构,被称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轫以来罕见的力著”(孙绍振)。

    我最早认识潘新和教授是在1999年的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年会上,当时开完会,参会代表游漓江。我们在游船上有过一次交流,那时我刚进行读写结合的作文教改实验,也尝试了多媒体作文教学实验,撰写了大会交流论文,请教了潘教授关于作文教学的问题,至于什么问题就没有印象了。只记得潘教授送了我一本他最新的著作《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这是潘教授十年研究的成果,从孔子、老子到唐彪、章学诚,从梁启超、陈望道到朱光潜、叶圣陶,对中国古典写作学理论作了第一手的梳理,我每每遇到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都要翻阅一下,看看能否从古人的写作论述中吸取营养,我的写作教学开始作一些理论层面的思考,也得益于这本著作。今天这本书有些泛黄,唯有扉页上潘教授的赠言还是清新如昨。

    这之后潘教授在语文教育届、写作界声望日盛,不断推出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都是反响热烈。自己开始思考作文和学科的关系,尝试作文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出学科作文教学的概念,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构想,并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实践反思。为此希望能得到潘教授的指导。去年,通过搜索查到潘教授的办公电话,也算凑巧,一打过去,潘教授接的电话。我把自己的思考、实践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潘教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后来,我奉上《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潘教授看后,做了热情洋溢的点评:

    钟传祎先生创立的“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本世纪初开始的小学语文课改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成果上承黎锦熙先生的“设计教学法”、叶圣陶的联络教学法、西方的“学习通过写作”等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精髓,另辟蹊径,自创一格:以写作为龙头,打通了小学各学科教学,打通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打通了现实视界、情感视界、幻想视界、想象视界、创造视界,将其融为一体,为学生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成长生活”“心灵生活”之门,改变了以往教师的学生“无生活”的错误认知,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无兴趣、无素材、无方法的难题,使之摆脱了假话、套话、空话的思维定势,极大地提高了写作水平与各学科的学习品质,改善了写作观念、语文素养与言语人格。该成果有一定的理论与大量的教学实绩的支撑,经过了10年教学实验的改进与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形态,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可以预期,如果该成果得以大面积推广,将使我国的语文教育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潘新和 2011,7,22)

    去年11月潘教授来深圳讲学,我们曾经有过交流,和管建刚老师一起就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听取了潘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后来,潘教授申请全国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言语生命动力学”,把我列入课题成员。这次,面对面聆听潘教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思想,其中最震撼的一句话:写作是人的确证。人之为人,是因为他会思考有言语能写作。写作的三个层次:辞章之文、学问之文、道之文。潘教授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问题严重,一直停留在“辞章之文”上,玩弄文字,磨灭学生的言语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只有一句话提到作文的意义: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方式。而且这个表达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讲座从九点开始到十二点结束,浮光掠影般,但对我来说,确实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需要慢慢的消化和体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