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庄子·独脚兽与百足虫》教学实录(周益民)
(2012-05-07 11:05:5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思考点滴 |
执教:周益民(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全国特级教师)
学生:杭州市天长小学四年级
时间:2012年3月25日
学生:杭州市天长小学四年级
时间:2012年3月25日
生:河马?
师:什么鱼不是鱼?
生:鲸鱼。
师:什么晶不是真水晶,猜我们学校一老师的名字。
生:蒋军晶。(众笑)
师:蒋军晶是谁啊?
生:我们副校长。
师:呵呵,再听一题:什么徽不能别胸前?
生:楼朝辉。(众大笑)
师:楼朝辉又是谁啊?
生:是我们校长。
师:什么子不是真儿子?
生:庄子。
师:解释一下。
生:不是真儿子就是装出来的儿子。
师:假装儿子,简称“装(庄)子”。(众笑)
一、故事的感受
师:这两天,大家都在看这本《童话庄子》,今天,我们讨论其中的一个故事《独脚兽与百足虫》。请同学们读题目。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
师:请你再把这个课题读一遍,读出这两种动物不同的特点。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这回将“独角”与“百足”处理成重音)
师:为什么这样读,能给大家解释下吗?
生:因为独脚兽只有一只脚,百足虫有一百只脚,所以应该这样读吧。
师:对,独脚兽、百足虫,要读出它们的特点。独脚兽是只有一条腿的怪兽,叫夔。一齐读!
生:(齐)夔
师:百足虫是有许多条腿的虫子,叫蚿。一齐读!
生:(齐)蚿
师:这个故事按照顺序讲了哪几个角色之间发生的事?
(显示)(
生:独脚兽、百足虫、蛇和风一起发生的故事。
师:在对话中还说到了谁?
生:眼睛和心。
师:这个意思,庄子原文一开始用这段话表示:
(显示)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怜”是羡慕的意思。同学们一起读,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齐读)
生:我发现独脚兽很羡慕百足虫,百足虫很羡慕蛇。
师:这是你看到的。整体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句式都是一样的。
师:嗯,都是“谁怜谁”。
生:前面最后一个字和下一个开头的字相同。
师:对,像连锁一样。
生:我发现独脚兽非常羡慕百足虫,而百足虫羡慕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又羡慕其他的东西,所以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东西,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
师:你发现了所有的事物都在羡慕另一样事物,在不断地羡慕。再仔细看一看,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羡慕另一样事物,它们其实羡慕的都是同一个特点,一个字,是什么?
生:快。
师:对!接下来,我们回忆回忆这个故事。首先看开始部分百足虫和独脚兽的那段对话,对话非常有意思,我改成了一个小剧本(显示小剧本):
(独脚兽、百足虫互相看看对方的脚,都笑起来)
百足虫:(笑)喂!你只有一只脚!走路要小心点哪!
独脚兽:(笑)哇!你怎么有那么多脚?小心煞车不及呀!(绕百足虫跳了一圈)你大概有一万只脚吧?
百足虫:(谦虚地)哪里哪里,你过奖了。只有一百只而已。
独脚兽:那你走起路来,随时都要想哪一只脚先走,然后第二只脚跟上去,然后第三只脚……一直到第一百只,这样不会很累吗?
百足虫:不会耶。我又不用想,自然而然就会走了啊。一想反而就不会走了。我也不晓得为什么。
独脚兽:(惊奇地)不会常常跌倒吗?脚不会打结吗?
百足虫:不会耶。
独脚兽:后脚不会常常踢到前脚的脚跟吗?
百足虫:(不耐烦地)跟你说不会了嘛。幸会幸会,下回见。
(百足虫一溜烟跑远了)
括号里的内容是提示怎么表演的,动作、神态、语气等等。请同桌合作,一个演百足虫,一个演独脚兽,还有一位做小导演(当时是三人一桌),台词可以照着上面的读,也可以自由发挥。同学们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后,教师邀请他们上前表演)
“导演”:这位是独脚兽,这位是百足虫。
“百足虫”:喂,你只有一只脚,走起路来可要小心点。
“独脚兽”:你怎么有那么多脚?小心煞车不及啊!
“百足虫”:哪里哪里,你过奖了,只有一百只而已。
“独脚兽”:那你走起路来,随时都要想哪一只脚先走,然后第二只脚跟上去,然后第三只脚……
师:导演,这两位同学的表现你满意吗?
“导演”:满意。
师: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独脚兽是一只脚,你表演的时候提着另外一只脚,这给表演带来很大的难度,可以两只脚并在一块,这样身体平衡更容易控制一点。
(第二组同学表演)
“百足虫”:大家好,我是百足虫。
“百足虫”:喂,你只有一只脚,走路要小心点啊!
“独脚兽”:哇,你怎么有这么多脚,小心刹车不及呀,你大概有一万只脚吧?
“百足虫”:哪里,哪里,只有一百只而已。
“独脚兽”:那你走起路来,随时都要想哪一只脚先走,然后第二只脚跟上去,这样走不会累吗?
“百足虫”:不会,我又不用想,自然而然就会走了啊,一想反而就不会走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独脚兽”:不会常常跌倒吗?不会打结吗?
“百足虫”:不会。
“独脚兽”:后脚不会常常踢到前脚的脚跟吗?
“百足虫”:跟你说了不会嘛!幸会,幸会,下回见!
师:请问独脚兽,刚才你问百足虫哪只脚先走,是不是心里还有别的想法?
“独脚兽”:我觉得他脚特别多,如果我真的见到百足虫可能很害怕呢。
师:如果是比赛,百足虫很快就过去,你怎么想?
“独脚兽”:我会很羡慕。
师:心里羡慕,于是产生了这段对话。
二、故事意图的讨论
师:刚才我们再现的是百足虫与独脚兽见面的场景。接下来我们看故事最后部分蛇和风的对话,也是故事里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显示对话)
“……快别这么说了……我也有比不上你的地方啊……人家用脚踢我……用拳头打我……我都拿他没办法,吹不断他的脚,也吹不断他的手……换成你呢,你却可以咬他们哪……”
“你虽然吹不断他们的手脚,但是发起火来,却可以拔起大树,吹倒房屋。何况,我虽然没有脚,跑起来还会留下痕迹,而你呢,却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所以我说你天下第一,你就别客气啦!”
“哈哈……真的要比快,我还比不上眼睛哩……不管多远,眼睛一看,视线就到了……风吹过,会留下风沙,眼睛看过的地方,才真的不留痕迹。”
“你是说,比起速度,眼睛才是天下第一吗?”
“……不,眼睛还比不上心,眼睛看不了多远,心要到哪里,一想就到了……”
“只有巧妙不同,没有天下第一……我还是喜欢当风……”
师:你们看风的话,一眼看去,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风说的话里面有很多省略号,表示它说的话是断断续续的。
师:为什么断断续续?
生:比如风在这里刮,不可能一直这样刮,肯定是呼呼刮的,所以断断续续的,不可能呼一下子就过来,不然蛇就被刮飞掉了。
师:你的意思是风一会儿刮到这儿,一会儿刮到那边,速度非常快。下面我们对读,我读蛇的话,你们读风的话。一边读,一边找你认为最关键的一句话。
(师生对读)
生:我觉得是“只有巧妙不同,没有天下第一……我还是喜欢当风……”。
生:“只有巧妙不同,没有天下第一……我还是喜欢当风……”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句话特别重要。再看这个故事结局是怎样的。
(显示)
于是风的低语,到处随风飘散,当他吹拂过百足虫身边时,百足虫听了也说:“没错,我也喜欢当我自己!”
说完,他就用那一百只脚跳起舞来了。
风吹过独脚兽身边时,独脚兽也忽然觉得很快活。
“啊,我真是快乐的独脚兽!”他一蹦一跳地自言自语。
师:这时候独脚兽怎么样?
生:独脚兽应该很快乐,因为他一蹦一跳地自言自语。
生:他很高兴,因为他说是快乐的独脚兽。
师:独脚兽非常自在(请学生板书“自在”)。刚才咱们看的是结局,来看看他开始的样子。(显示)
“独脚兽只有一只脚,但是一点也不烦恼,他用一只脚跳啊跳,动作灵活,姿势美妙。”你们感觉这时候独脚兽怎么样?生:非常快乐,跟结尾一样。
师:非常快乐,用这个词就是——
生:也很自在。
师:(你学生再板书一个“自在”)独脚兽一开始很自在,最后还是自在,看来,故事里独脚兽没有变化,一直很自在。
生:不对。
师:两个“自在”一样吗?
生:这两个“自在”不一样。一开始的“自在”,独脚兽没有经过委屈或者是扫兴,后来的自在,是他经过了跟百足虫一些扫兴的对话,最后经过风说了这段话,再次感受了“自在”。
师:也就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生:中间应该还有一个词,我觉得是“扫兴”。
师:为什么扫兴?
生:因为独脚兽跟百足虫对话以后,觉得自己不如百足虫,觉得自己不怎么样,所以很扫兴。
师:是有点沮丧。他认为中间经历了一个扫兴的过程。
生:我觉得独脚兽一开始觉得自己非常快乐,但是跟百足虫接触以后,就觉得自己速度不如别人,有点自卑。不过,我们知道鲁迅有个《阿Q正传》,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自我安慰,我觉得独脚兽也是在自我安慰。
师:我们后面再讨论独脚兽怎么自我安慰,怎么想才超越了原先的自在、不自在,然后又有了新的自在。
生:我们了解过庄子,他宁愿做一头快乐的野牛,也不愿意一辈子当官,所以说百足虫觉得自己不需要跟别人去争第一,只需要自己快快乐乐生活下去就是最好。
师:这位同学是说独脚兽等故事里有庄子的影子。庄子当然是通过这些故事传递自己的主张与追求。所以这两个“自在”之间其实经历了一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独脚兽在成长的过程,他在长大。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我们做快乐的自己,不必羡慕与追求别人。
三、多角度思考
师:但是面对一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一种反向思考,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刚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必羡慕与追求,如果反向思考,应该思考什么?
生:我们应该羡慕与追求。
师:对,应该羡慕与追求。(显示)
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选择,同学们做一个选择,同意“不必羡慕与追求”的坐着,认为人生“应该羡慕与追求”的起立。(学生表决)
基本上一半对一半。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可能会帮助大家加深思考,等会儿你们再来作出判断。
(显示童谣《老鼠嫁女》,教师、同学一起打节奏诵读)
大红喜字墙上挂,老鼠女儿要出嫁。女儿不知嫁给谁,只得去问爸和妈。
爸妈都是老糊涂,争来争去才定下:谁最神气嫁给谁,女儿自己去挑吧!
鼠女听罢仔细想,最神气的是太阳,太阳高高挂天上,光芒万丈照四方。
鼠女求嫁找太阳,太阳急忙对她讲:乌云能把我遮挡,嫁给乌云比我强。
鼠女又去找乌云。乌云说:大风能把我吹散,大风来了我胆颤。
鼠女又去找大风。大风说:围墙能挡我的路,我见围墙心打怵。
鼠女又去找围墙。围墙说:老鼠打洞我就垮,见了老鼠我害怕。
鼠女听罢猛想起,老鼠天敌是猫咪,看来猫咪最神气,我要与他定婚期。
婚期定在初七夜,鼠女出嫁忙不迭,大红花轿抬新娘,群鼠送亲喜洋洋。
新娘刚到猫咪家,猫咪一口就吞下。猫说新娘怕人欺,为保平安藏肚里。
师:再来看图画书《换一换》。(显示图画书,教师讲述)
小鸡出去玩,路上碰到了小老鼠。他跟小老鼠换了声音,“吱吱”“吱吱”。继续往前走,碰到了青蛙,小鸡又跟他换声音了,“呱呱”“呱呱”。随后,小鸡又碰到了小狗,跟小狗换了声音,“汪汪”“ 汪汪”。这时,小鸡碰到了大猫,大猫一看到小鸡,就扑过去,小鸡朝大猫“汪汪”大叫,大猫吓了一跳,逃跑了。小鸡和大猫换了叫声:“喵——,喵——”后来又跟乌龟换了声音。
师:这个故事是说的换声音,但我们不要仅仅理解成换声音,这里面还隐藏着一层意思,我们可以理解成学习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是学习别人的本领。
师:是的,学习本领、学习能力。下面,我们对“应该羡慕追求”还是“不必羡慕追求”做一个思考判断。讨论前,我再介绍一种方法,“只执一词”法,对于一种观点,作极端式思考,穷尽所有理由,再与另一种观点碰撞,在碰撞中获得启发。请各小组从刚才两个观点里选一个,作极端的思考,交流讨论。
(显示讲解要求)
(1)只执一词:选择一个观点,小组讨论。
(2)形式生动:如运用刚才的三个故事素材,一同学以“鼠妈(爸)的哭诉”或“鸡妈的喜悦”为题演说,或作“‘独角兽与百足虫’结局新编”,组内其他同学以了解的事实或理论做补充论述。
(学生小小组热烈讨论后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是应该羡慕和追求。羡慕与追求是我们应该去做的,因为别人的长处应该学习,然后再发扬自己的优点,这样自己就能有更多才华,我们的成果也就越多,长大成就也就越多。至于为什么,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想着自己的长处,我比别人好,这样就会停止进步,取得的成果也就越来越少,骄傲了还会倒退。
师:他一边演说一边还伴随着手势,很有风度。你们组有补充的吗?
生:我认为有羡慕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进步。
生:有了进步才能有成果。
生:我想《换一换》这个故事,鸡宝宝在别人身上不光是学习了一些声音,也学习了很多别人的本领,所以我们应该去羡慕和追求。
生:刚才我发现鸡宝宝一学狗叫就把大花猫吓跑了,所以还是应该羡慕追求的。
(第二组学生)
生: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羡慕和追求,他就会想他们家比我好,钱比我多,一心想着挣钱,从这边拿一个东西来,从那边拿一本书来。我们从小学生的成绩来考虑,比如一个小学生得到全班第一,又想得到全国第一,得到全国第一又想得到全世界第一,这样他的人生就会一直处在压力当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第一世界就不会有知足了,第二我们就再也评不出全班第一了。
我再来说鼠爸和鼠妈的哭诉,我现在是鼠爸:哎呀,我的女儿啊,你怎么就只知道谁好就嫁给谁啊?你真的没有脑子,竟然嫁给我们的天敌,害得你刚刚出嫁就被送入了天堂。
师:好可怜,看来这个追求应该有一个度。
生:我觉得不必羡慕和追求,不过还是得稍微有一点追求。(教师:注意,辩论时要求“只执一词”)我觉得如果每一个人都不停地追求,那世界上每一个人不都是一样的吗?每个人都是厉害,每次考试都考一百分。
生:我来补充,那到最后我们人就没有追求的东西,而如果我们人没有追求的东西,那追求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不能只顾着追求,有时候要放松放松,就像《菜根谭》里说的,“君子应该忙里偷闲”。
师:又是说理又是引用,很有力。不过你的概念有点不清楚,“君子应该忙里偷闲”和“不必羡慕追求”不完全一回事。
生:如果羡慕和追求,就忘记了自己本身的长处,自己的短处就会暴露出来,那么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了,没有不一样的人,也就没有与众不同了。
师:其他小组,请你们用一两句话阐明最想说的,先说观点再说理由。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是应该羡慕追求,如果不羡慕追求,自己的短处就会暴露出来,应该追求卓越、超越。
生:我们小组也认为应该羡慕和追求,因为你不羡慕和追求,就会永远站在原先的起跑线,不会有进步。
师:有没有小组持另一观点的?
生:我们组认为不必羡慕和追求,如果你只羡慕追求别人,就会认为比别人低,认为比别人不好,就不会快乐。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平时买一块糖心里就会甜滋滋的,就不会想如果是糖果店老板的小孩更好了。一个孩子用一元钱可以买到一块糖,就可以买到自己的快乐。
生:我们组的观点是应该羡慕和追求,因为我们知道水滴也有自己的追求,它希望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能滴破大石头,而它的坚持不懈最终真正把这个石头滴穿了。我们也知道,喜欢玩电脑游戏的人知道游戏要更新,这就是软件设计师不断追求的结果。
师:接下来,请两种观点的同学都安静地想一想,是否从刚才对方同学的阐述中受到启发。
生:我们原来观点是“应该羡慕与追求”,听了对方的观点,我知道了羡慕与追求是对的,但羡慕与追求得有一个度,不能盲目,否则会适得其反。
生:听了其他小组观点后,我觉得“应该羡慕和追求”与“不必羡慕与追求”都是需要的,因为人在社会上,如果只有羡慕和追求就会有压力,但“不必羡慕和追求”就会轻飘飘的,应该把握好这个度,把握好度就能够做好一件大事了。
师:关键是这个度难把握,所以遇到这类事情,建议同学们从两个角度好好想一想,这样可能会得出一个比较适合你的结论。今天对于“应该羡慕和追求”还是“不必羡慕和追求”,我也很难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大家面对具体事物需要具体、全面地来考虑。
接下来继续回到庄子的故事。故事里说,最后眼睛羡慕心,我想把“心”换成“超超光速”,同意吗?好不好?(显示)
生:不好。
师:都认为不好,说说理由。
生:如果换成“超超光速”的话,因为每个人或者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缺点,它不可能是最最最快的,有些事物可能比心的速度快。
生:我不同意,因为独脚兽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而“超超光速”在世界上有可能有的。
师:这个理由不成立,风是有的,蛇也是有的。我提示大家,这个“心”谁有?
生:心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师:独脚兽有心吗?百足虫有心吗?
生:都有。
师:由此看来,心,庄子在这里代表一种完美和极致——
生:这种完美和极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要我们去发现它,就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让它发光。
师:我愿意做托起你心中太阳的那个人,相信你们的老师也是的。
生:我还想补充,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是金子总能发光”,既然每个人都是金子,那每个人都能发光。
师:对,“金子”在这里就是“心”,“心”是每个人都有的。看来庄子讲的故事里面充满了玄妙。这个故事,我们今天主要围绕羡慕的话题展开讨论,等到同学们上了高中和大学之后还会有新的认识,因为庄子在故事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显示)“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意思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这种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庄子的书里充满了故事和好玩的东西,这些故事我们一边读一边还要想一想,《童话庄子》里,每讲完一个故事,都安排了“想想庄子说什么”和“带着孩子想一想”这两部分,建议各位同学在继续阅读庄子的时候笑一笑,再想一想。
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附:课后主持人现场采访上课学生
主持人:孩子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这节课我觉得收获很大,收获最大的一点就是不要太过度的追求,追求要有一个点,不能过了这个点。
生:这个课堂其实就是用快乐童话来学哲学。
生:我觉得老师让我们来读庄子的故事是来认识庄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原文地址:http://baby.sina.com.cn/news/2012-04-27/165554432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