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作文教学案例及评析
(2011-10-30 10:33:55)
标签:
作文跳福田区动作体育课尾巴教育 |
分类: 学科作文案例 |
作文与体育学科的整合(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执教者:福田区新洲小学
师:“嘟──嘟”
(老师一吹哨,一比手势,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做到了快、静、齐。)
生:立正!向右看齐,各小队报数。
生:一二三四┅┅
师:今天,我们先玩一个抓“尾巴”的游戏。
(众生欢呼雀跃,个个兴趣高涨)
师:抓“尾巴”前,同学们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把红领巾一头塞进裤腰后,露出另一头当“尾巴”。大家看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两排垫子,游戏时两人一小组绕着垫子互相抢对方身后的“尾巴”。谁先抢到谁就是胜利者。
师:“嘟──嘟——”“预备——开始”
(众生两人一小组各自围着一张垫子一前一后争抢对方的尾巴,场面很热闹,有的先发制人,猛地扑向对方;有的临阵不慌,你攻我退;有的互相对峙……大部分学生反映敏捷,躲闪灵活。)
图(1)
师:“嘟──嘟——”
(学生很快排好队,成四列横队集合)
师:抓“尾巴”游戏到此结束,请大家跟着老师做放松练习。
生:“一二三———四”
(学生喊着口令随老师做放松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动作“后滚翻”。做这动作时我们要背对垫子,双脚并拢,半蹲,手撑地。(老师做示范)往后滚时,身体稍向前移,随即两手推地,身体后倒,低头,团身向后滚动,同时屈臂夹肘,两手放于肩上,手指向后,臀、腰、背、肩、颈、头依次着垫。(老师做示范)当肩、头着垫时,臀部上翻,两手撑垫,臂撑直成,蹲撑起立。
生:大家一丝不苟学做“后滚翻”。
师:老师讲解时很多同学全神贯注,认真听讲,自己练习时也很认真,大部分同学动作完成得不错!谁愿意当众示范?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跃跃欲试)
生:走到垫上准备做示范。
师:(老师走到学生旁边充当保护者)大家注意观察老师两只手放在哪?
生:一手放在被保护者背上,另一手放在臀部。
师:观察得真仔细,不愧为观察小能手,我想你肯定是个合格的教练。
师:教练蹲在同学体侧,同学后倒时,一手拨肩,一手托臀,帮助后翻,也可两手扶腰,稍向上提,帮助同学完成动作。
师:这位同学动作完成得多流畅,一气呵成!我们以掌声鼓励这位四(1)班的小能人。
(师生齐鼓掌)
师: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最容易滚动?
生:圆球。(异口同声回答)
师:四(1)班的同学反应最快!对,做后滚翻动作时,团身要紧,两膝贴胸前,两肘夹紧,及时推垫。
师:两人一小组练习,轮流做教练。
(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师:大部分同学做后滚翻能抱成一团,像滚球一样往后一滚(众生大笑)我很欣赏有几个同学刚开始动作完成不太好,但他们不畏困难,一次、两次┅┅一丝不苟地做着,我们为他们鼓劲。
生:用脚有节奏地跺地,掌声四起。
师:(举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3
生:(齐喊)山洞
师:下面我们玩“搭山洞”游戏。
师:全班分成男女各两队,老师哨声一响,排头的第一个同学手提着垫子向操场另一头跑去,放在指定的方框内,迅速往回返,以击掌形式示意下一个同学继续,最后一个同学把垫子打开做成山洞样。
(学生跃跃欲试,手舞足蹈)
师:“嘟──嘟——”“预备——开始”
生:加油!加油!
(大家互不相让,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把垫子放好,又往回跑……队员们挥拳跺脚给队员喊加油。)
师:第一回合比赛结果,男队第一组获男子第一名,女队第二组获女子第一名。
生:嘿!嘿!
(获胜者比胜利手势)
师:刚才输的两队别像泻了气的皮球,跺几下脚,为自己鼓劲助威!第二回合比赛,各小队分别跑向已搭好的山洞,爬过山洞,再返回。
生:第一队必胜!第三队必胜!……
(学生各自为本队加油助威,操场上,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
师:第二轮比赛女子冠军得主女子第一组,该组吸取第一轮比赛时的教训,在队长带动下,个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男子第一组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再次夺得冠军。
生:(获胜队)蹦呀跳呀,那股高兴劲没法形容。另两队也很有风度地鼓起掌。
师:这节课,我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大家喊着口令“一二三——四”手拉着手模仿老师做舞蹈放松动作。
生:兴高采烈和着节拍随老师进行舞蹈放松。
师: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后滚翻动作,还玩了几个有趣的游戏。大家意犹未尽,能不能把体育课的情景写出来呢?
生:能!
师:看来大家充满信心,下节课我们就用笔再现体育课的情景,下课。
第二课时
执教者:福田区新洲小学
(情境引入)
上课铃响过,全班同学正想上课,一学生(李明)匆匆赶到教室门口喊报告,老师示意他进来,他却因为在新教室上课找不到座位而不知所措,只见他在讲台旁焦灼不安,不时用手挠头……直到老师指定一个座位让他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猜此时他心情如何?
生:李明很紧张。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看他不时用手挠头,眼睛四处张望,还向老师您投去求救的目光,他为自己没找到位置而紧张。
师:你不愧为观察小能手!他的动作、眼神都观察到了。
生:他很紧张。一、他因为迟到了,看到那么多老师、同学已就座。二、他为找不到位置而紧张,你看,他额头都冒汗。
师:说得真好!很有条理性,李明,你自己说说你刚才紧张吗?
生:我的确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很紧张,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七蹦八跳的。
师:刚才同学们能猜出李明的心情,是注意到他的神态、动作,在平时,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师:上一节课,我们上了体育课,同学们玩得很投入,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体育课我们上了些什么内容?
生:学了后滚翻,玩了游戏抓尾巴、搭山洞、钻山洞。(幻灯放映)
师:大家想不想把刚才上课的情景写出来?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说)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笔来写写你在体育课中听到、看到、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师:同桌互相说说,你准备写什么?怎么写?
(学生津津有味地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师:这次作文可以写后滚翻,也可以写玩的游戏,要把自己做后滚翻或自己如何玩游戏的动作、感受写清楚,不但要写自己,还要注意写上其他同学的反映。
(幻灯放映)
学后滚翻或玩游戏
写清过程(人物动作、心情、众人的表现)
写出感受(游戏前——游戏时——游戏后)
师:同学们刚才谈得很兴奋,恨不得马上动笔。大家动笔前我有个要求:大家一口气写下去,不要看已经写过的文字,不要涂改,不要问别人,不会写的字空着,或用拼音代替。开始,时间十五分钟。实在有困难的,老师准备了一些锦囊妙计,举手获取。
锦囊妙计发给部分举手的同学:
好句:
1、一听说要做游戏,我就像干枯的禾苗受到了微雨的滋润,陡然来了精神。
2、我的心犹如一面小鼓“冬冬冬”地敲个不停。
3、队员们挥拳跺脚地给我们“加油”。
4、操场上,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落,气氛十分热烈。
思路:
大家精神抖擞,各自站好位置,一个个摩拳擦掌。“嘟---”
一阵清脆的哨声响过,搭山洞比赛开始了。排在第一位的同
学就像是接到命令的军人似的,立即飞快地跑了起来……
队员们怎么合作?结果怎样?自己的心情。
词语:
全力以赴
学生埋头作文,教师巡视。
习作讲评
投影学生习作。
学生读:
有
新洲小学 四(1)班
伴随着优扬的上课音乐铃,四(1)班的同学迅速排成四队,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中央,因为今天四(1)班要上一节别开生面的体育课。
老师突然从我们身后走出来,一脸神秘地笑着,我们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原来老师故作神秘,是因为要让我们做几个小游戏,我们就像干枯的禾苗受到了微雨的滋润,陡然来了精神。
老师说了要先学会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后滚翻,要做好这个动作,必须双脚并拢、下蹲、手着地。用力一推,屁股先着地,跟着是腰、背等,到头着地时,用手用力一撑。哈!你就翻过来了。哦!对了,老师说学会了后滚翻,还可以做几个小游戏呢!学完了后滚翻,老师叫我们做了“搭山洞”“钻山洞”和“抓尾巴”的游戏,现在单讲“抓尾巴”。
老师一声令下“开始”,我的心犹如一面小鼓“冬冬冬”地响个不停。我的对手是杨诚,我们你追我躲,你躲我追,忽左忽右地躲着对方,同时也想拽下对方的“尾巴”。后来,我和杨诚玩得不分胜负,终于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候,杨诚一把拽住了我的“尾巴”,使劲一拉“哎呀!你把我的尾巴拽掉了!”我仿佛哭了地说。“哈哈,王韵扬,你的‘尾巴’被我拽下来了!太棒了!我终于把你的‘尾巴’拽下来了!”杨诚兴高采烈地说道。老师喊到“停止”,游戏结束了,我没能抓到别人的尾巴,再看看别人开心的样子,我很灰心,但是我们不能灰心,因为战斗还未结束。
我们队玩“搭山洞”游戏,在这里输了,但在两次“钻山洞”时,胜利了!直到今天,大家还沉浸在快乐的时光中。
师:为什么老师要展示你的习作?
生:我写得棒!
师:蛮自信的,我也觉得,大家给点掌声。(学生热烈鼓掌)
师:你能不能说具体点?
生:我写后滚翻能把有关动作写出来;写抓“尾巴”,我被抓时两人的不同表现写得具体。
师:你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人喜欢你这篇文章?你自己问问大家。
生:喜欢我文章的同学请举手!(约有30人举手)
生: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生:请同学们评点我的文章。(学生自己依次点同学评文章)
生:我觉得她文章有不少好词,如“整整齐齐、你追我躲、你躲我追、拽下、不分胜负、兴高采烈”用得恰当。
生:写抓“尾巴”,两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得具体生动。
生:她能把上课时自己怎么做,怎么说写下来。
师:其实写作文就是怎么做,怎么说如实写下来。下面我们再欣赏一篇习作。
出示学生习作2。
学生读:
抓“尾巴”
新洲小学四(1)班
“抓到你啦!”“看你往哪儿逃?”咦?这些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四(1)班的同学正在玩“捉尾巴”这个游戏呢!
今天上体育课时,老师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老师拿了几十个垫子放在操场上。再把它们两个两个地叠在一起。然后,老师说了游戏规则,是两人一组,把红领巾夹在裤子中间当“尾巴”。接着,两个同学在垫子间追对方,直到把对方的 “尾巴”拿下来为止。在五分钟内谁被对方捉到“尾巴”次数越多,谁就输,反之就赢。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已跃跃欲试,一个个摩拳擦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一声令下,游戏便开始了,我和周易霄都戴上了“尾巴”,在一块软垫之间互相追逐着。过了一会儿,我乘他不注意时,突然改变了一个方向来追,他迟疑了一会儿,马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我跟在后面穷追不舍。终于,他在一个转弯处朵闪不及,一把被我揪住了,他的“尾巴”也顺手被我拽了下来。我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对他说:“你看,我把你的‘尾巴’拿下来啦!”高兴之余,我又看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每人的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同学正在忽左忽右地捉同学的“尾巴”。有的同学已跑得气喘吁吁了,还指着另一个对着他做鬼脸的同学说:“你逃不了啦!”还有的被别人拉下了“尾巴”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站在那儿。而拉下别人“尾巴”的人则叫着:“我捉到了,我捉到了!”全班同学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突然,一阵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传入了我的脑海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下课了。同学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教室。可是那欢乐的情景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散,久久不散……
生自评:我觉得这次文章很好写,因为我喜欢上体育课,刚才玩得又有趣,有东西可写。
师: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生:我觉得可以打90分。
生:喜欢我文章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几乎都举手)
师:看来你的支持率满高的嘛!
生:请同学们指出我文章的优缺点。
生:许邦铭很擅长用词,文中用了异口同声、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穷追不舍、得意洋洋、气喘吁吁、垂头丧气、恍然大悟、依依不舍用得恰当。
师:要想文章写得好,平时要注意积累。
生:这篇文章开头以声音引入,这样做较新颖。
生:“躲闪不及”的“躲”写成了“朵”。
生:许邦铭写抓“尾巴”,不但写自己怎么抓,还写了其他同学的表现。
师:写活动场面,要注意点面结合。下面我们再欣赏一篇习作。
出示学生习作3。
学生读:
钻“山洞”
新洲小学四(1)班 田小北
今天,同学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体育作文课。在课上,老师教了同学们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叫作钻“山洞”。
开始做游戏了,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个摩拳擦掌。只听老师一声哨响,排在第一排的同学像是接到了命令的军人,立即飞快地跑起来。由于我队排在前面的同学跑得比较慢,所以我们三小队落后了,我急得直跺脚。但是李明却说“不怕,我会追回来的”!我听了他的话,也有了勇气,高声喊起来:“加油,加油,努力加油!”慢慢的,在三小队全部队员的努力下,我们把差距一点一点缩小了。
到我了。我的手与另一位同学的手一碰,就飞快地跑了出去,这样我就超过了其他队的队员。我的心一直在想:不要输,不能输。我是最棒的,我绝不会输的。我跑到了“山洞”前面。我弯下腰,弓下腿,钻进了“山洞”里。钻出“山洞“时,我差一点摔了一跤。这时,其他三队的三名队员也冲了过来。我的心又开始跳快了。我想起体育老师教过我们踮起脚尖会更快。我钻出山洞,马上踮起脚尖,飞快地跑了回去。我终于以第一名的身份回来了。
这节课可真有意思啊!上完了这节课我更觉得身体好也很重要。
生自评:我觉得自己写出了上课的情景,特别是写我怎么钻“山洞”。
生:请同学们多多支持我,喜欢我文章的同学请举手。(约有40人举手)
生:请同学多多指教。(学生在笑)
师:你说话还挺幽默的!
生:这篇文章条理很清楚,句子很通顺,比较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
师:你评得真好!
生:这篇文章心理描写写得好。
生:文章写到看到自己队的队员落后了,急得直跺脚,写得生动。上课时我也这么做,但我没能写出来。
师: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除了多读多练,还要多评他人的文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案例分析】
小学生都喜欢体育课,孩子好动、活泼的天性在体育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快乐的游戏、兴奋得大叫、激励地比拼、尽心的模仿老师,一切是那么的自由。活动空间很大,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精彩,手脚得到充分地舒展,头脑得到充分地激荡,想动就动,想叫就叫,和教室里正儿八经地听课完全不一样,没有拘谨,没有约束,没有害怕,没有不断地批评、教训,在身体的碰撞中,在活动的尽兴中,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由、开心。运动是孩子生活中主旋律,应该而且必要成为学生习作的主要关注点。
体育课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运动作为大脑最好的营养,也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借助写作,不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运动,提高动作训练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上面的案例中,体育和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一起。
首先从目标来看:
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原地起跳的技术方法。学生在各种跳跃练习中,增强下肢力量,并结合游戏,提高学生的上肢素质,做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作文训练要求学生逐步养成在课堂中观察体验的习惯。学习写一项活动,写出自己的感受。体育的训练需要观察的参与,学生了解原地起跳的方法,需要认真听清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 认真体会动作细节。体育中的情感体验和活动,为作文提供了现活的素材,课堂的游戏活动,既是课堂动作训练的延续,也是强化学生体验的催化剂。学生练习原地起跳,做传球接力的游戏,只要留心观察,精彩镜头非常多。而写文章的过程,既巩固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动作学习能力,又强化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相互之间共同促进。
第二,从课堂内容来看:体育课上练习各种跳跃动作并开展的游戏,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先准备活动:绕操场慢跑一圈,再做徒手操:腕踝关节、头部运动、腰部运动、弓步压腿、侧步压腿、下蹲运动。接着练习跳:第一跳:原地向上纵跳。动作要领是:下蹲、屈膝,手臂摆动与蹬地起跳一致;第二跳:原地向前屈身跳。动作要领是:双脚前脚掌用力蹬地,手臂协调摆动,向前上方跃起,落地缓冲;第三跳:原地两教相交跳。动作要领是:前脚掌用力蹬地起跳,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提起,上下肢配合动作有力协调。然后是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传球接力”,也可以叫“运送炸弹”或者“蚂蚁搬家”。
在这些活动中,处处都有素材,处处都可以成文。比如:
1、报数,学生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各种表情和动作,教师的姿态、表情和语言等;
2、队伍跑步,开头的几位同学很怎么跑的,动作、样子、表现等,中间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刚开始的队伍,后来的队伍,跑完后大家的表现,自己的动作、感受等等。
3、整理运动有哪些细微动作,每一个动作如何做的,规范和不规范的样子,认真和不认真的表现,傍边的同学如何做的等;
4、游戏名称、规则,老师怎么要求的,同学如何听的,大家怎么议论的,开始前如何,活动时如何,游戏结果怎么样,你的想法、看法,同学们怎么交流等。
从体裁的角度,可以:
写人:可以描写同学练习动作、参与活动、进行比赛等活动中体现的合作、团结、刻苦、坚毅、顽强精神。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成为自己认真观察的对象和写作的对象,他们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认真记录下来。
写事:写活动,写游戏,写比赛,写测验,写合作,写竞争,语文教材上要求的写事文章我们都可以在这节体育课中找到素材。比如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动脑筋解决问题、观察日记、自由作文、我们能做什么、教你学一招、成长的故事、“我看到了……”(所列题目为人教版语文作文训练题目)。
童话:用全新的视角,使用夸张、拟人、幻想的手法表现有关体育活动的种种精彩故事。我们只要变换一下角度,把我们的体育课放到森林学校去,青蛙、刺猬、狮子、兔子是如何进行整理运动的,怎么游戏,怎么练习各种跳。它们上课也捣蛋,做恶作剧,一切和我们的体育相似,充满趣味、对抗、快乐等。
说明文:介绍动作名称、要领,活动要求、规则等。
应用文:写一封感谢信,感谢老师的教育、同学的支持帮助;写一封建议书、倡议书;或者写一则通知。
可以说,只有学生有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写成文章,而且写成各种体裁的文章。当这种整合性的训练成为一种常态,势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注意倾听,学会体验,及时记录,提高效率。
及时的记录,还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运动。体育教学以动作技术的新授、复习和考核为主要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示范、纠错和学生的反复练习等等。体育教师注重的是教“会”学生,而较少注重教“懂”学生,更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如果让学生把体育课的留恋变成进一步参与运动的激情,让瞬间留存,让精彩不断回味,让喜悦化成运动的动力,让短时的兴奋变成长久的激情。学习一个动作,记录动作完成的过程,从老师的示范,到亲身的体验,从不断地失败到逐步地成功,克服一个个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最后完全掌握了动作要领,规范熟练地完成动作,其间的失落、害怕、困窘、矛盾、忍耐、高兴、激动等,每一番体验都是成长中的一个独特的脚印。当这种体验写成文字无疑强化了学生成功的快感,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
及时的记录,还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训练是体育的一大主要任务,学生在课堂学习跑、跳、体操、武术等。这些动作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学生对动作的复述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作概念的形成,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采用符号记写法、想象练习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其中符号记写法,就是让学生用语言或图示记写动作的分解情况,首先怎么准备的,手脚如何配合,第一个动作怎么做,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每一步的动作要领一一记清楚,这样练习的时候心中有数,能清楚的感知自己练习的效果,了解练习中的困难和不足,及时纠正,不断熟练。想象练习法是在学完动作后,将动作的过程在头脑中回想一遍,加深印象,以便更熟练地掌握动作。显然这两种方法都强调信息的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动作过程中的影像,研究者称之为心理练习,即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动作技能的进行过程,心理练习不受时间、场地、器械的限制,据赫德等人的研究表明:心理练习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
总之,体育和作文关系非常密切,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让孩子动起来,尽情抒写课堂的精彩,既解决作文的素材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同时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动作训练的效果,实现双赢。
上面的案例充分体现两者的关系,从课后的调查来看,学生兴趣浓厚,90%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形式。从课后的效果看,作文优秀率将近30%,远远高于平时。动作合格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