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吴立岗教授,小学语文教育界的老师大都知道;过了这个界,提起他的儿子吴征,商界的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玩家都知道;如果还是不知道吴立岗教授的大名,那么他的儿媳杨澜,想必是知道的。
结识吴教授,不是因为他的儿子,他的儿媳,结识吴教授时也不知道他的儿子是吴征,阳光媒体投资事业集团创始人,不知道他的儿媳是杨澜。只是通过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的介绍,要了吴教授的手机,给吴教授打了电话,送上我的著作《学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后来吴教授为我的文章写评述,多次来电知道我的课题研究,我每次给吴教授的短信,都能收到吴教授的回复。可谓神教已久,却从未见面。
这次到上海学习,第一要务是拜见吴教授,如果机缘凑巧,也许能见到杨澜,心理是这样想的,就看个人的造化。所以早早就告知吴教授,要到上海学习。吴教授说,自己在国培班上课,要到北京、长沙讲学,在上海的时间很少,到时再联系。
到了上海,吴教授说17日从长沙会上海,22日有时间。昨天在给教授电话确认,提前为今天下午见面。
到吴教授家时,我还是有些不安。当教授领着我进了家门,聊起家常,谈起自己和我家乡吉安、井冈山的渊源,谈起孩子的教育,谈起语文教学、作文教改,深圳教育界的朋友以及生活中的琐事,买菜、做饭、修身养性,等等。我一下子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位慈爱的父亲,娓娓讲述一些生活的往事,气氛轻松愉快,随意释然。吴教授说:学科作文教学还可以深入,从跨学科角度,倡导学科老师参与作文教学,进行学科阅读教学实验,形成大语文的教学理念。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命题。国外,尤其是前苏联,在这方面有很多积极的尝试。前苏联的科际作文,美国的跨学科写作等都可以借鉴。怎么从语文教材的单元作文训练中,结合学科学习内容,找出学科作文的训练系列,做到以生活为源泉,以观察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表达为目标,走出一条作文教改的心路,构建大语文的教学框架,未来的路很长,每走一步都是有价值的。
然后我们转移到大饭馆品尝美味,继续交流。吴教授的教子心得:随其自然,潜移默化。夫人谈起吴教授的厨艺,享受每一次炒菜的乐趣。两人逛街的趣事,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这么有情有趣有味。难怪孩子这么优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