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笔记本——怎样写好一句话
(2011-07-21 21:05:52)
标签:
托尔斯泰俄国黑体句子练习教育 |
分类: 学科作文案例 |
1、托尔斯泰的笔记本
——怎样写好一句话
【快乐导写】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托尔斯泰逝世后,人们发现在他使用过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些语句:“使……不,没有粮食,使……不,没有
马匹,使……没有森林,使……没有力量。我习惯了骑马,习惯,我习惯学习了,或者生疏了,我和妻子处得来了,顽皮了……”
“你想向前去,但是腿却朝后拉。”
“她比不了他,大大地比不了,谁比得了,谁也不能和他相比——谁也比不了的人……后悔——没有后悔,是后悔的时候了,后悔莫及,后悔得连东西都不愿吃了……。”
这写的是什么呢?人们一直异不明白,后来托尔斯泰的研究家经过一番探究,才发现这些杂乱的语句,既不是记的日记,也不是构思的草稿,而是托尔斯泰在练基本功,进行组词练习时写下的各种类型的句子。那个时候,托尔斯泰已经五十多岁了,出版了好些名著,被称为文坛巨匠,可他却仍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进行组词选句练习,可见写好句子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文章是由句子组成,句子是文章的基础,把句子基本功练好,这为作文打了扎实的基础。同学们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过句子关,并且要经常进造句训练。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到晚年都在进行造句练习。我们更应当多进行造句练习,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写连贯、写具体,把要表述的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形象。下面设置了三个过关训练。
第一关:把句子写完整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表达的意思要完整;二是要结构要完整。比如:
1、我买了《小朋友学生作文名师导写》。
2、《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是本有趣的书。
3、《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真好看。
这三句话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句告诉我们“谁干什么——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是本有趣的书”,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真好看。”从结上看,三个句子都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主要讲“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意思才能表达清楚。
小时候,大家呀呀示语时,经常说:“爸爸,我要。”“妈妈,尿尿”,“看动画片”“讲故事”,“饿,馒头”等,这些句子都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也不够清楚。幸好爸爸妈妈了解自己的孩子,能猜出孩子说的意思,“我要”,到底要什么呢?爸爸一看宝宝指着《婴儿画报》,就把《婴儿画报》送到宝宝手里;后面几句都没有点明谁,但爸爸妈妈知道是孩子要拉尿。要看动画片,要妈妈讲故事,肚子饿,宝宝要吃馒头啦。同学们现在是学生了,老师要求我们回答问题要完整,不能再像小朋友时候一样说一个词,说一个短语,让人觉得缺胳膊少腿的,让老师、同学们去猜你说的意思。写作文,更不能出现一些不完整的句子,否则,让人捉摸不着头脑。不信,你看一面一段话:
妈妈从冰箱里拿出,又拿出一只碗。把铁锅在煤气灶上,点燃。鸡蛋一敲,蛋壳分成了两半,倒进了铁锅里,一会儿,荷包蛋煎好了。
这是一位同学描写妈妈煎鸡蛋过程的一段话,条理还清楚,就是句子表达不够完整,看得比较费力。“妈妈从冰箱里拿出”,拿出什么,看了后文才知道是“鸡蛋”,“又拿出一只碗”,这也是从冰箱拿出的吗?碗怎么会放冰箱呢,显然也没交待清楚。“把铁锅在煤气灶上”,这里应补上一个动词“放”或“搁”才行;“点燃”,点燃什么,这就有点你呀呀学语了;“倒进了铁锅里”,是蛋壳吗?不交待清楚,就会闹笑话的,倒进锅里应当是蛋黄蛋清,不是蛋壳。
要把句子写完整,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三种基本的句式:
三种基本句式表
【过关练习】
练习一:按要求写句子。
谁干什么?
什么干什么?
谁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
谁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练习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完整,不完整的清补完整。
(1)打扫卫生,态度很认真。
(2)老师笑着教室。
(3)老大爷摇了摇头,摆摆手
(4)小姑娘提着一桶水吃力地上。
(5)春天来了,新绿爬上了树梢。
(6)寂静的山林里突然枪声。
(7)就在我身边叫唤。
练习三:照“例”把句子写完整。
同学们
小鸟
妈妈
汽车
练习四: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周蜜;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
说说培根的话,整一整,读书还有哪些好处,清你仿照培根说的句式把下面的名子补充完整。
语文使人 。
数学使人 。
体育使人 。
音乐使人 。
美术使人 。
电脑使人 。
不读书使人 。
练习五:
看图各写两句完整的话:
第二关:把句子写通顺
有个笑话说:有个蹩脚的师傅在镇上开了个水桶铺,铺子门额上写上四个大字:“保不漏水”。四乡村民一看“保不漏水”四字,都到他这里来买桶。可没过几天,乡民们一个个怒气冲
冲找蹩脚师傅算帐,原来小桶漏水,要求换桶,并指责老板说:“你明明保证水桶不漏水,而
且写上“保不漏水”四个字,可买给我们的水桶都漏水?”师傅一听,说:“哎呀呀,大家误
会了,这四个我们从左往右读是‘保不漏水’,我习惯从右往左读,那是‘水漏不保’!”顺
序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样。乡民们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同学们写句子,要通顺,首先就
要注意句中词语的顺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哪个词和哪个词在一起,都有一定的顺序、规
律,否则就会闹笑话。下面我们看几句话:
1、我告诉妈妈,《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出版了!
2、妈妈告诉我,《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出版了!
3、我告诉《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妈妈出版了!
4、我告诉了,妈妈出版了《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
5、我出版了妈妈,《小学生作文名师导写》告诉了!
上面五个句子,所同的词都一样,但因词的顺序变了,句子的意思也变了,第一句是我告诉妈妈一件事;第二句是妈妈告诉我;第三句则闹笑话:妈妈出版了,妈妈不是一本书;第四句
则说妈妈出书了,我把消息告诉了别人;第五句把“出版”和“告诉”的位置换了,更是让人
啼笑皆非。
第二,还要注意合乎事理:
从前,有个人的岳母死了,亲友们纷纷登门吊唁。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他请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替他写篇祭文,准备在祭祀时宣读,表示衷掉。私塾先生找出一个本本,从里边翻出一扁祭岳父的文章,抄下来交给他。这个人不识字,又请私塾先生去宣读。别人一听,祭文不对,就说:“人家的岳父治得好好的,你怎么能写祭岳父的祭文呢!”人们纷纷指责私塾先生太缺德。私熟先生听了,非常生气:“怎么说我写错了?我是从书上抄下来的,一个字都没有抄错,除非你们死错人了!”抄祭文不看对象,反而责怪人家死错了人,这私塾先生也是太迂腐了,太无知了。岳母死了,这是事实,祭文只有按实际情况去写,去抄,不顾事实,抄一篇祭岳父的,反而说我没有抄错,只是死的人不对。他这种不顾事实,想当然的做法,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也是存在的。有个同学写:“春天到了,种子在长叶、生根、发牙。”老师问他:“植物是先生根呢,还是生长叶?”,你猜这位同学怎么回答:“我又没有看到它生根、发牙,我只看见它长出叶子。”植物的生长规律是发牙→生根→长叶,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句子就有毛病。这位同学不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只看到植物的叶子,再想到它会发牙、生根,就胡乱地凑在一起,这就出问题了。我们不能让事物发展吻合我们的句子,我们只能让我们的描述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过关练习】
练习一:按要求写句子。
谁干什么 。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练习二: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整理成通顺利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加上标点。
(1)土层里的 乌鸦 啄吃 喜鹊 在 和新 翻松的地老虎
。
(2)走来走去 大草原上 在 羊群 一眼望不到边的
。
(3)榕树 校园里 细长的 枝条 苍老 青春 焕发了
。
练习三:把下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妈妈 悄悄地 落下去。
小勇 轻轻地 走上领奖台。
太阳 不慌不忙地 走过去蒙住小三的眼睛。
那像雪一样白的 是天空中飘着的雪花。
那像晚霞一样红的 是田野里的油菜花。
那千变万化的 是山坡上的桃花。
那像金子一样黄的 是果园里的梨花。
练习4 下面的话应怎样排列?排好后把它写下来,加上标点。
(1)分给大家吃
妈妈让我把葡萄洗一洗
吃过晚饭
(2)吹得树叶乱摇
一只蜘蛛垂落下来逃走了
忽然一阵大风
练习5 下面是词序颠倒的病句,请修改后写的横线上。
(1)春风和煦地轻轻地吹着。
(2)徐小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改正并发明了错误。
(3)家乡的北面是草原一望无际。
(4)妈妈在篮子里手忙脚乱地找东西。
练习6 今天是安安的生。她请了英英、美丽、小凤和贝贝来她家吃蛋糕。她们都来了,4个人的脚印清清楚楚地印在地上。请您当一回侦探,通过观察地上脚印,弄清4个人到达安安
家的先后顺序,再写四个句子。
(参考答案:贝贝 小凤 英英 美丽
第三关 把句子写具体
有一位生下来就又目失明的善良少女,多次听人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可是,她从没见过,怎么也捉摸不出绿色的模样。于是,她四处求人给她讲:什么是绿色?这个看来容易的问题却难住了不少人。后来有位女作家知道了,非常同情她,为了让这位失明女孩理解绿色,来往登门去安慰她,亲切而温柔地告诉她:“绿色是春天的颜色,它像春天一样可爱,看看它,心里很舒服,就像春天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一样;绿色是充满生气的颜色,它在阳光下闪烁着,就像生命在动。比方说吧,春天里,人们快乐地唱呀,跳呀,笑呀,朝气勃勃的,而绿色呢?就是欢快的颜色中的小孩儿,特别活泼可爱;绿色是一种十分柔和的颜色,看着它,好像给人一种亲切温柔的感觉,就像你用手去抚摸绸缎一样;绿,还是一种谦逊的颜色,春天一到,你到大自然里放眼一看:山绿了,水绿了,田野也绿了,可是,人们总是赞扬花儿多么美丽,然而绿色从不计较这些。啊,这么说吧,绿色就像你的心地一样,宁静、善良、优美。”双目失明的少女听了作家的这番描述,高兴极了,连声说:“啊,我看见绿色了!我看见绿色了!真是太美了!”
这位失明少女为什么能看见绿色呢?这是因为女作家的描述具体形象,她用生动的语言,引起姑娘的联想,使她感觉到绿色的存在,想出绿色的美丽,体会到绿色的温柔。要同学们来描写一下绿色,会怎么说呢?绿色很美呀,美得不得了呀,到底怎么美法,却说不出,说不具体。有个笑话说一个同学的作文得了120分,你猜为什么?原来这位同学写《国庆的一天》:天气十分晴朗,街上十分热闹,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向公园走去。进了公园,我觉得空气十分新解,树木十分茂盛,花朵十分美丽,草坪十分平坦,湖水十分清澈,公园里搭起的舞台十分高大,表演的节目十分精彩,观众的掌声十热烈……啊,这一天,我真是十分高兴。”文章有十二“十分”,怪不得120分。街上怎么热闹,花朵怎么美丽,湖水怎么清澈等,大家读了,能感觉到热闹、美丽、清澈吗?尽管作者用了十二个“十分”,却没有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读后,只觉得这位同学在堆砌词语。
要把句子写具体,应做到:
1.多提问。
例:燕子飞过田野。
想一想,什么样的燕子,怎么飞过田野,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飞过田野,飞过怎样的田野?这么一问,这个句子就写具体了:傍晚时分,炊烟袅袅,披着夕阳的小燕子“哪”的一声飞
过绿油油的田野。
同样:天空飘着白云。这句话干巴巴的。想一想:什么样的天空;怎么飘着?飘着什么样的
白云?西北风刮着。哪里的西北风?什么样的西北风?怎么刮的?刮得怎么样?行人、树木有
什么变化?等等。
2.多修饰
例如:翠鸟掠过湖面。这句话包括三个部分,“翠鸟”“掠过”“湖面”,在每个部分前加上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句子就变成:“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表达的意思就很具体。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该修饰的就不要画蛇添足,以免造成重复。累赘。
3.多形容:
例如:孔雀的尾巴漂亮。漂亮一词比较统,它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动物。它用来形容孔雀的尾,到底是怎么漂亮呢?没见过孔雀的人根本就没法体会。如果具体写成:“孔雀的尾巴
五颜六色,开屏后,就像一把大扇子,漂亮极了。”同样写“河水清极了。”到底怎么“清”?加上形容就好理解了:“河水真清啊!连水底的小鱼小贝壳都看得清清楚楚。”运用这一方法,就要针对句子中描写动作、神态、程度、性质、概念等的词语,作进一步的描绘,让词语的内涵变得更真切,更可触摸,如在眼前。说“白杨树真高啊!”高到什么程度,“树梢直伸到了三层楼房的屋顶”,这样一形容,谁都清楚,哦,有这么高呀!
【过关测试】
练习一 根据提出的问题,把句子写具体。
1 鸭子游过来。
(从什么地方游过来?)
。
它是怎样游过来的?
。
鸭子是怎样的?
。
最后连成一句话 。
2 教室里摆着课桌椅。
(什么样的教室里?)
。
(怎样摆着课桌椅?)
。
(课桌椅是什么样子的?)
。
连成一句话: 。
练习二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每个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1 ( )太阳冉冉升起,照在( )草原上,草原到处洒满( )阳光。牧民们怀着( )心情,放牧着( )牛羊。
2 在( )土地上,长着( )庄稼。那( )玉米,( )高粱,还有那( )谷穗,真惹人喜爱。
练习三 扩写句子
1 太阳照在大地上。
2 月光洒在海面上。
3 外婆高兴。
4 星星眨着眼睛。
练习四 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1 老爷爷走着。(把“走”的动作写具体)
。
2 西瓜真甜。(把“甜”的程度写具体)
。
3 他沉思着。(把“沉思”的样子写具体)
。
4 这棵树大得很。(把“大”概念交待清楚)
练习五 看图写几句话,要求完整,通顺,具体。
前一篇:作文和学科关系图示
后一篇:达芬奇画蛋——学会写好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