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三乘总持门

(2025-10-10 16:10:39)
标签:

学术研究

宗教文化

分类: 清心小品
       在网上看到许智铭居士写的《谈三乘总持门》,对三乘总持作了较详的介绍。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三乘总持,转载于此,大家可以找更多的材料作更深入的了解。
      佛弟子共分为三乘人,那就是声闻乘、辟支佛乘、菩萨乘。由甚么来认定谁是声闻乘、谁是辟支佛乘、谁是菩萨乘呢?那就是看他们所依的佛法及在修持时的作为,如声闻乘所依的佛法,是闻听了佛说的小乘法并依法而行者,所以名之为声闻乘,或被称为小乘人。有些缘觉辟支佛乘人,他们出生时不值佛世,但具有宿世善根功德因缘,智慧独具,有的人看见了外界的飞花落叶,因而觉悟了无常之理,有的人则观十二因缘法而独自觉悟。所以他们又被称之为独觉。最后就是菩萨乘者,他们是依佛说的大乘法典,自已觉悟了以后,还发下宏大誓愿要去觉悟其他一切众生,所以称他们为菩萨乘。
      阿难尊者认为三乘人应共持《增一阿含经》,如果大家依《增一阿含经》而修持,即可三乘同归一乘,这一乘就是佛乘,所以阿难尊者在偈中说:“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昭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由这偈文中可以知道,三乘之人只要专心三思修持《增一阿含经》,即可同时成就如来藏,如来就是佛的十号之一,这也就是说,凡一心修增一阿含经者,三乘人即可同成为一佛乘。所以增一阿含是三乘人的总持门。
      三乘共持增一阿含为甚么能成就一佛乘呢?阿难尊者说:“增一阿含,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所谓三十七道品者,是:
      甲、四念处:四念处者:
      一是身念处:观身为不净,不净则不恋着,不恋着自身,就是解睨。
      二是受念处:观受是苦,受、分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一切受都是生死因缘,生死是苦,所以一切受皆苦。
      三是心念处:观心无常,观自心迁变,如马奔驰,前心刚灭,后心又生,生减灭生,无有常住的时候。
      四是法念处:观法无我,世间有万法,但无一法是我,即使自身所具的眼、耳、鼻、舌、身二意也无一项是我。
      乙、四正勤:四正勤者是:
      一是对已生之恶能除断,并能精进不已。
      二是对未生之恶不令生起,并精进不已。
      三是对未生之善要令生起,并精进不已。
      四是对已生之善要使它增长,并精进不已。
      丙、四如意足:四如意足是:
      一是欲神足:这欲是指增上欲,这增上欲能于加行位起定,依此增上欲之力而修定。
      二是勤行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
      三是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住,依心之力而修此定。
      四是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此理,依观之力而修此定。
      丁、五根:五根是:一是信根:信三宝及四谛法。二是精进根:勇猛修学一切善法。三是念根:忆念正法不间断,邪法则不能生。四是定根: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五是慧根:思惟真理而求解脱。
       戊、五力:五力是:一是信力:信根增长则破除邪信。二是精进力:精进根增长,可破自身的懈怠。三是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四是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五是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己、七觉支:七觉支是:一是择法觉知:以智慧简择诸法真伪。二是精进觉支:以勇猛心离邪行、行正法。三是喜觉支:心得善法,即心生欢喜。四是轻安觉支:断除了身心粗重负担,身心轻利安逸。五是念觉支:明记定慧而不忘,使定慧均等。六是定觉支:使心定于一境而不散乱。七是行舍觉支:舍弃一切妄谬,舍一切法,身心坦荡,更不追忆。
      庚、八正道:八正道是:一是正见:见苦、集、灭、道四谛真理。二是正思惟:既见了四谛真理,常思惟真义,使真知增长。三是正语:以真智修口业,不作一切非理之语。四是正业: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业,住于清净身业。五是正命:清净身、口、意三业,顺于正法而活命,离五种邪活法。六是正精进:发用真智而强修涅槃之道。七是正念:以真智忆念正道,一无邪念。八是正定:以真智入于无漏清净禅定。
       阿难尊者说出修增一阿含能出生以上所列三十七道品以后,结集主大迦叶尊者问阿杂尊者:“阿难!你这话怎么说,为甚么修增一阿含能出生三十七道品?”
       阿难尊者答说:“你所问修增一阿含为甚么能出生三十七道品的这个问题,暂且放在一边,我要更进一步说,即使是增一阿含中的一偈,就能生出三十七道品及诸法。”
      大迦叶尊者追问:“那是一个甚么偈,能出生三十七道品及诸法? ‘’
      阿难尊者就口宣佛陀所说的一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阿难宣说完了之后解释说:“诸恶莫作,这是一切法的根本,能出生一切善法,由于能出生善法,所以心意清净,因是之故,诸佛世尊身、口、意常修清净。”大迦叶尊者再问道:“增一阿含能够出生三十七道品法,那末某他的阿含也能出生三十七道品法吗?”阿难尊者答道:“我们暂且不讨论其他阿含是不是能出生三十七道品法,即此一偈中,就能完全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是甚么道理呢?因为诸恶莫作者,是戒具之禁,是清白之行。而众善奉行者,则心意清净。自净其意者,则除邪颠倒。是诸佛教者,则去愚痴想。依上面所说之理,戒清净的人,他的意岂有不清净的吗?意清净了,则不颠倒,因其不颠倒,所以愚惑之想灭,这么一来,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既成就了三十七道品,岂不是成就了诸佛之教了吗?”由阿难尊者的这一说明,增一阿含能出生三十七道品,无论是那一乘的人修学了增一阿含,都可以成就佛道。所以三乘人应以增一阿含为总持门。而增一阿含的核心,就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这一偈,所以,三乘的行者只要能依此偈去行,同样能成就三十七道品,所以说,这一偈又是增一阿含的总持门。因此是三乘人的总持门。这一偈实在太重要了。
(摘自《内明》第20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