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没有署作者名,但很有意思,特在这里向诸友推荐。该文讲到的六字诀里的六字,指静、缓、忍、让、淡、平。所谓“静”,能做到静,必须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了一分宁静的美。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作者讲的这些,应该是静的果,其实静作为果,其因也是明显的。只有心静,才会深思,只有沉稳,才能真正做到静。所谓“缓”,就是遇事不急,凡事以沉稳为要。作者是这样说的,有句训诫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而我认为,在某种情况和某种环境下,应该是,讷于言而缓于行。我已经尝过“缓于行”的甜头了。做事,你太快了,有时候,你刚做好,领导认为不需要做了。而且,你太热心,一种微妙的心理,他又会不那么舒服,以为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缓,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走成功的捷径。反正不是做生意,不需要抢市场。关键是太能干的人,会成为嫉妒和防备的对象。所谓“忍”,是佛教特别强调的一个德目,安忍现状,并根据现状,调整自己。作者说,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一来气愤伤身体,二来气愤不解决问题。“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会让旁人看戏。关于“让”“淡”“平”几个德目,同样是做人的规范,也是人修行的状态,是修行人修证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