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
(2025-03-11 11:16:13)
标签:
波罗蜜佛学般若波罗蜜 |
分类: 清心小品 |
所有一切世间的十善业道、四襌、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等,都是由般若波罗蜜而出来的。由于般若波罗蜜的指导,才能使我们离苦得乐。
般若,就是要我们看一切事、一切物,当下就知道它是会变的,不是永恒的,随时要用无常、空、无我的观点来看一切。般若波罗蜜,也就是无相、无我,以及禅宗讲的无念、无心。这是从基本的观法无我、观行无常而来,知道任何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因果串连而成,如果能用这种观念,这种般若的眼睛来看世界的人与事,就可对治自己的烦恼,同时也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慈悲了。因此,慈悲与智慧,必定是相连、相应的。
《大品般若经》序品云:「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悉皆如,俱证生空法空之无分别慧。
《大般若经》三十二〈赞般若品〉卷一七二又云:「舍利子,一切菩萨摩诃萨、独觉、阿罗汉等,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舍利子,一切世间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舍利子,一切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故。……一切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故。」
又说:「如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名有目者。复由般若波罗蜜多之所摄受故,布施等一切皆得到彼岸名……非由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但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要住般若波罗蜜多,方能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非住余五能成是事。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于前五种,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由以上经文中得知,前面所讲的五种波罗蜜,都是由般若波罗蜜所摄受。没有般若,即使修行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也只是修世间有漏善法,而非无漏解脱的佛法,无法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因此,观念的指导以及认识的分别,必定要靠般若智慧;般若波罗蜜,等于是六波罗蜜之中的指北针。
前一篇:禅定波罗蜜
后一篇:黄夏年教授:学者的学与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