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定波罗蜜

(2025-03-10 10:49:54)
标签:

波罗蜜

佛学

分类: 清心小品
  《大品般若经》序品第一云:「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那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亦名静虑度,或名禅度无极,能对治乱意,摄持内意。
  依据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禅有五种层次: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以及最上乘的如来禅:外道禅是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凡夫禅四禅八定,从寻、伺、喜、乐而入定,再一层层舍下而求上,至最高无色定的非想非非想处为止。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小乘禅是从四禅四无色定,而修七方便的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法,亦名七贤位,由此而入初果见道位。是为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
  大乘禅亦名三昧;有无量三昧,均可能纳入大乘禅定。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卷二将它们汇整成四种: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是为悟我法二空所显之真理而修者。最上乘禅又名如来禅、祖师禅,即是中国禅宗的顿悟法门,临济宗用参话头,曹洞宗用默照,都是属于如来上上禅法。亦名一行三昧、真如三昧,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此心即佛。
  「四禅天」是由修静虑而生。以下介绍四种禅天的层次:初禅天于六识之中,无鼻、舌二识,语言寂灭。仅有眼、耳、身、意四识,有喜受、乐受,无觉无观。舍此身后,生于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天无鼻、舌、眼、耳、身等五识,仅有意识,怡悦之相粗大。喜受及舍受与意识相应,无觉无观。舍此身后,生于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光音)天。三禅天仅有意识,怡悦之相净妙,喜心寂灭。乐受、舍受与意识相应,无觉无观。  
  四禅天仅有意识,出入息寂灭,唯舍受与之相应。舍此身后,生于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想天。
  四种禅定
  「四禅定」又名四静虑,为内外道共修,超欲界,生色界,四禅是由十八种功德支持,总体称为「四禅十八支」。
  初禅的前行有:粗住安住、端身、摄心,气息调和,觉此心路,泯泯澄净,怗怗稳稳,其心在缘居,然不驰散。细住由此粗住心后,怗怗胜前。欲界定由细住后一两日或一两月,豁尔心地做一分开明,我身如云如影,爽爽空净,虽空净犹见身心之相,未有内定之功德。未到定从欲界定之心后,泯然一转,不见欲界定中之身、首、衣服、床铺,犹如虚空,此时性障犹在,未入初禅。
  四种禅定特相
  四种禅定之特相如下:初禅特相由未到定,身心豁虚空寂,内不见身,外不见物。如是或经一日乃至一月一年,定心不坏,则于此定中,即觉自心微微动摇,或感微痒。即发动色界之四大极微与欲界之四大极微转换,而起八触十功德。
  八触者,即为动、痒、轻、重、冷、暖、湿、滑。欲得禅定时,色界极微入于欲界极微,而相替,地水火风狂乱而如此发动也,若不知此等法相之人,骤起惊怖,以为发病,驰回不已,遂乱血道,真为狂气矣,不可不知也。
  十功德者,八触的每一触,均具十功德,亦名十眷属;即是与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等相应。
  《显扬圣教论》卷十九云:初禅可对治贪、苦、忧、犯戒、散乱等五障,远离欲爱,心能寂静审虑,住于有寻、伺、喜、乐之情态。
  初禅具五支:觉(寻);观(伺);喜(离欲界恶,心喜受);乐(经部为眼、耳、身之三识的乐受,有部不许定中有眼、耳、身之三识,仅有意识,故为轻安乐,非乐受也);一心(心一境,离欲界而生色界的离生喜乐地)。《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云:五支中的寻及伺为对治支,喜及乐为利益支,心一境为自性支。二禅特相呵弃初禅之觉、观(寻、伺),二禅、三禅、四禅无八触十功德,已转欲界为色界。二禅离寻、伺,住于信相明净喜乐之情态,可对治初禅之贪、寻伺、苦、掉、定下劣性等五障。
  二禅具四支:内净(《俱舍论》以为五根中之信根,深信受胜实之功也,净为信相,故曰净;属心故内);喜;乐(意识功能,是轻安乐,非乐受);一心(定,此为色界的定生喜乐地)。在此四支中的内净为对治支,喜与乐为利益支,心一境为自性支。三禅特相呵弃二禅之喜受而得。三禅离喜、乐,具正念、正知,住于自地之妙乐。可对治二禅之贪、喜、踊跃、定下劣性等四障。
  三禅具五支为:舍(行舍之心所而非舍受,舍前之轻安,住不苦不乐);念(三禅之乐极胜,为不染着,故要正念,离邪念之心所);慧(三禅之乐极胜,为不染着,故要正慧,离邪慧恶见之心所);乐(意识之乐,离二禅之喜乐,尚有自地之喜乐);一心(寂然在定,心一境性,此为色界的离喜妙乐地)。在此五支之中的舍、正念、正知(慧)三支为对治支,乐为利益支,一心为自性支。
  四禅特相呵弃三襌之乐受而得。四禅脱离身心之乐,住于不苦不乐,名为极善清净。可对治入出息以及三禅之贪、乐、乐作意、定下劣性等五障。
  四禅具四支为:非苦非乐(中受,非为五受中的舍受);行舍(舍第三禅之喜乐,非忧悔也,住平等心所,非苦非乐);念(念下地之过,自己之功德长养之,念清净即为舍念极善清净);一心(心一境性,犹如钟,犹如清水,此为色界的舍念清净地)。在此四支中的舍清净及念清净为对治支,不苦不乐受为利益支,一心为自性支。
  初、二、三禅为有动定,尚有寻、伺、苦、乐、忧、喜、入息、出息等八灾患故;四禅为不动定,非为八灾患所动故。
  世间四禅定亦为修出世禅的共道:(一)四禅定为四无量心之依地,喜无量心,为喜受摄,故依初;二静虑;余三慈悲舍的无量心,总依六地,离瞋害等四障。(二)四禅定为八解脱之依地,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处的三法,为远离三界贪爱之出世间禅。八解脱的初二解脱,依初二静虑及未至之中间;第三净解脱,依第四静虑;此外的五解脱依四无色定及灭受想定。(三)四禅定为八胜处之依地,初四胜处依初二静虑,后四胜处依第四静虑。
  八解脱为十一切处(十遍处)之依地,即是地、水、火、风、空、识之六大,青、黄、赤、白之四显色;前八项为八解脱中的第三净解脱,以无贪为体。依第四静虑可缘欲界之假四大及四境之色;后二者顺次以无色界之空无边及识无边为自性,以各别自地的四蕴为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