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悟与见道

(2025-02-02 21:36:14)
标签:

佛教史学

佛学

分类: 清心小品
      网上有一篇杨云唐居士写的文章《能所中谈顿悟》,谈到开悟与见道的问题,这里摘录部分内容,供大学参考。文章说,开悟是见道,并不表示就得解脱,因为开悟后还有习性与现实的问题,除非是大悟,否则悟后须起修以保任,才能步步走向解脱。有些人是先修后悟,有些人是先悟后修,但不管如何,“见道”是关键性的突破,所以六祖说“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见性即是见自性,也就是见道;见自性就是见空性,也就是法空无我性。一般人之所以修了半辈子还不见性,除了业习问题外,就是知见有偏差。若有正知见,加上正修行,一般言要见性并不是非常难,难的是后续的解脱。禅宗的顿悟,其实主要是指见性,佛教认为若能得法眼净,见性或入初果,即使还轮回,最多七世即将能解脱。
  见性(见自性)为何并不太难呢?六祖说“说通与心通,如日处虚空。”说通就是听闻而通达,当通达“法空无我性”,就是“如日处虚空”,也就是见性。换句话说,就是“妄想知见”的松脱,正念正知的增长,使得妄念一起,就被觉知,然后妄念的力道渐失去作用。譬如鸟要飞前,先要蹬地,若踩空则飞不起来。通达了“空”,人的念头便失去了“基地”,即使有时还会动妄念,但烦恼的作用力却起不来。经中喻说入于正法之流者,如树被砍断,滋长源不得继续,虽还会再长些叶子,但终将止息。学佛人只要得真善知识,加上自己认真努力,照理言应不难见性或入初果之流。若久学不见性,圆觉经说是“邪师错谬非行者咎”,但行者选错善知识还不自知,这在禅宗称缺少“参方眼”,一旦遇到“臭气相 投”之人,是别人再怎么劝也说不动的,那就是他的业力问题了。这世间什么样的宗教都有,也都有人信;同样的,很多名牌传教师虽没有证量,也是有一堆人簇拥;还有些怪现象是,只要有人敢说自己很行,就会有人信以为真地跟他学。常可看到,有些本来不笨的人,因信教变得很糊涂。也因此禅要标榜“教外别传”,甚 至心中根本没有“宗教”可言,实在是因太多的佛教传法,不但无法让人见性,甚至在教人走冤枉路。
  烦恼的本源是无明,而无明的本源是什么?经中说“无明本无生”,谁能触到“无生”,谁就能亲探生命的本然而得开悟。证道歌言“谁无念谁无生 ,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这本是说,别执著无生,因为同时本也是无不生,若实无生,则机关木人也可以成佛了。但下文紧接著说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亦即还是要能悟寂灭无生,触到“妄有”未生之前,才能入如来圆觉大海。前面提到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真人与机关木人间,是有共同性的,若能从其中来深思,为何我们没能感受到“共同性”,这便可让我们看到自己多余的把捉,而知道如何回归本然或“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相反的,若一昧想“壮大”自己,想“十八班武艺”具足,乃想至高人一等,那都会给自己带来更重的束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五明
后一篇:修定与发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