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人伦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很多人把孝理解得很简单,以为孝就是孝养父母。其实孝养父母是孝最基本的内容,除了孝养父母外,还有对父母品德的继承,这种继承包括对父母身上出现的某种缺失的规劝等。所以在儒家看来,真正的孝是依照父母的心愿行事,依照父母的心愿去利乐社会。这有点像佛教说的供养的概念。很多人理解的供养就是给得道人以衣食资助,让修道人能安心修道。其实衣食供养是最基本的供养,真正的供养是依教奉行,是自己能够发心出离最终证道。所以孝的真正含义是把父母的心愿完成,把父母留给我们的人格守护好。这也像佛教说的修道。佛教也强调孝养父母,佛教说的孝养父母的高境界是劝父母修道,劝父母发心出离,劝父母能离苦得乐。为什么说孝是人伦之根本?因为父母与子女建立了亲缘关系,这些亲缘关系,是人伦最初也是人伦最基本的体现。人伦之爱推及社会,就是社会之爱,推及整个众生界,就是对众生的爱。相反,一个做子女的对父母感情淡薄,很难想像其会对他人持仁爱之心。而对父母的感情远不止于物质的孝养,还包括道德的共同提高。佛教同样如此。大《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光目女为了让自己的母亲能出离苦海,不怕向她宣说佛法,其母亲因为谤佛堕入地狱后,她又到地狱去度脱母亲,并让母亲改变心性,发心出离。因为父母与自己间存在着最基本的人伦关系,所以劝导父母有相应的基础。所以人类应该放大这种孝亲思想,将孝亲思想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