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
(2023-06-03 18:16:55)
学佛修行为的是出离轮回断除烦恼,但如果执著于断烦恼,这种断烦恼念头本身即为烦恼。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才说烦恼即菩提。为什么要修智慧?为的是断烦恼。烦恼断除了还要不要修智慧?有的人会回答说,烦恼就没有还有什么智慧?那么我们又要问,既然不要智慧,烦恼不是又生起了?所以烦恼与智慧,其实无法分开。如果世间真的没有烦恼了,我们还要智慧做什么?所以真正的智慧是一种转念,世上也根本没有一个实在的智慧存在,也没有实在工菩提存在。如果心中有菩提存在,便是住相,便是迷妄,便是颠倒。为什么五祖说神秀写的偈语说明神秀大师尚在门外?因为神秀大师把心与镜截然分开了,把尘世烦恼菩提截然分开了。神秀大师想强调的是如何不受外在尘染,如何保持内心的清净。其实上,受尘染的正是自己,内心是否清净外缘并非是根本缘,真正的因,还是自己的心。动念了,便是染,不动念,便是清净。所以对神秀大师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把尘染与菩提截然分开,便是住相。六祖的偈语又走向了另一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与尘染同源,烦恼与菩提一体,虽不住相,相自身也不复存在。这就住了空。还没有提示空性的本质。所以五祖仍说慧能尚未见性。菩提与尘染一体,烦恼与菩提不一不二,尚为见性。性本具足,何其自性。所以学佛修行,过护自己的心念最为关键。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