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毫无防备地,被“观音山”文艺了一把

(2011-03-17 14:01:30)
标签:

观音山

范冰冰

李玉

杂谈

分类: 电影
http://s6/middle/71d95874t9ea768b003c5&690

决定去看“观音山”,是有那么点追星的意思的。我喜欢范冰冰,虽然我常听有人对她恶语相加。我不懂,她那么美,我要是男人,她就是我的菜。

 

可是,当我摸着黑在放映厅里坐定的时候,毫无防备地,就被文艺了一把。

 

一座冷漠的城市,三个高考落榜的迷惘青年,一个中年丧子的绝望寡妇,导演李玉以微晃和模糊了焦点的镜头,记录着真实:关于迷茫的青春,残缺的家庭,忠诚和背叛,生与死,爱与恨。但这并不算一部情节深刻的电影,它所表达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点到为止,电影的台词不多,很多甚至是即兴的,所以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却并不影响什么。李玉是在用真实生活中符号般的场景,酒吧、大排档、迪厅、铁轨、火车、隧道、破庙、山林、飞瀑...拼凑出青春的困惑和老无所依的绝望以及于其中挣扎着的小人物。

 

在与三个青年房客的相处中,常月琴(张艾嘉饰)慢慢放下丧子的悲恸,重新感受到久违的温情,也试着寻找生命的出口。与此同时,三个年轻人,南风(范冰冰饰),丁波(陈柏霖饰)和肥皂也在用各自的方式来面对现实。南风为了爱而伤害自己,丁波的方式是背叛和逃避,肥皂呢?或许是妥协和接受,无论生活给了他什么。这四个人都没有方向,漫无目的的活着,互相依偎着取暖。

 

火车在影片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载负着三个青年悸动的青春,在忽明忽暗的路上,驶向不知名的远方。而三人在露天车厢上的场景,沉默下的暗流汹涌,如同一个仪式,向那恣意却无处安放的青春致敬。

 

影片的后半部分,四位主人公帮助震后的村民重建观音山上的观音庙。在这个过程中,常月琴也在试着重建活着的信念和希望。然而孤独是暂时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影片的结尾,常月琴终于微笑着奔向了那个永远。这似乎是一部探讨生命终极意义的电影,但并无结论。李玉摒弃了一切引导和说教,只是用诗句一般简短而有力的片段,启发我们和自己的生命对话。

 

我非常喜欢Peyman Yazdanian为本片创作的配乐,极强的节奏感传递着骚动的青春,营造出一种虚无的宿命感。看完片子后,我私下里又听了很多遍。如果你也喜欢,可以点击这个链接试听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su1s-ZDKB0/

 

我还是喜欢范冰冰,她裸妆的样子更美,多了自然和真实,而南风性格中的摇滚元素,那股子狠劲,跟她很搭。比上一部“苹果”更适合她。老戏骨张艾嘉演戏自然就没得说,尽管息影多年,她举手投足都是戏。把心如死灰,如植物一般只剩呼吸的中年妇人的状态拿捏的精准。只是因为剧本的缺憾和导演控制力的局限,一些情绪的大起大落因为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比如在儿子留下的车子里痛哭一段,再有儿子女友送蛋糕一段,观众都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忖度剧情,很难被融入和感动。这不得不说是影片的缺憾。

 

其实,进影院前,我没有想到这是一部如此文艺的影片。虽然在东京电影节上得了奖,但在国内仍然走的是商业化包装的路子,天知道有多少人是冲着范冰冰舌吻同性买的票。所以进影院的人出现两极反应:惊喜地拍巴掌的,和愤怒地拍板砖的。

 

依我看,“观音山”异军突起在票房惨淡的三月,也算是一种幸运。我们进影院,也终于不再是为了看飞机撞大楼,为此,我们值得向“观音山”致敬。

 

 

观影小贴士:

1)本片大量使用手提+虚焦的拍摄手法,故饥饿和饱腹时均不宜观影。前者容易恶心头晕,后者易引发呕吐。

2)经实地勘测,9排以后的座位可缓解以上症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