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与学的关系

(2013-07-24 15:59:33)
标签:

亲子关系

沟通

阅读

应试教育

分类: 至善幸福◆教育之声

【至善小语】现在的学生真的很辛苦,真的感觉有点象只小鸟关在笼里一样  孩子天生爱玩,如果不爱玩那这个孩子就有问题了。但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太重,应该教会孩子学会放松自己。俗话说:书呆子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我们也不能光学不玩,科学家证明这样长期进行脑力活动对身体有伤害,并且效率也不高。

 

http://s7/mw690/71d1724etx6Bj9qPcPQe6&690



    当一个人感到乐趣时,体内释出的神经传递素包括一种称为“脑内啡”的物质。脑内啡除了给我们轻松、舒适的美好感觉外,同时还使我们渴望重复这种感觉,因而会推动我们去重复能导致脑内啡再释出的行为。所以,在痛苦(恐惧)和乐趣之间,痛苦有即时的推动力,而乐趣的推动力则更长效,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乐趣。所以,使孩子更喜欢学习的秘诀是增加乐趣。

   

我们知道:

    ①学习是随时随刻地在进行中,而不只是在课堂里才做的工作。

    ②少变化、少尝试、少活动的孩子的能力也会少,因为脑中可供选择的网络少。

    ③用恐惧、羞愧、犯罪感推动的孩子活动会少,会对学习没有兴趣,因为进化过程中这些情绪是引导我们避开那些事情的!

 

    当一个人感到乐趣时,体内释出的神经传递素包括一种称为“脑内啡”的物质。脑内啡除了给我们轻松、舒适的美好感觉外,同时还使我们渴望重复这种感觉,因而会推动我们去重复能导致脑内啡再释出的行为。所以,在痛苦(恐惧)和乐趣之间,痛苦有即时的推动力,而乐趣的推动力则更长效,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乐趣。所以,使孩子更喜欢学习的秘诀是增加乐趣。

 

    每年的高考是不是只要是一直读书的人才能考第一?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记者采访过一名十岁考上大学的孩子,当记者问他:“你是不是每天一直不停地看书、学习?”他却奇怪地望着记者:“不是的,我也经常和同学们玩游戏,我认为玩游戏不仅能提高智力,丰富业余生活,还能缓解人体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有届高考状元说了一句话:“学七小时玩一小时总是比学八小时效率高。”可见不能光学习。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是和学与玩的关系一样的:辨证统一。只是看你怎样去合理地搭配组合他们,让他们更加协调、相互促进。

 

    家长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你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接着就是:“回家赶紧做功课去!”如果孩子说 “功课做完了”或者“今天没留作业”时,家长马上会说:“你不会好好看看书啊!”或者“你不会复习复习啊!”“你再做点补充练习去!”总之,这些家长是把孩子玩儿当成“大敌”去对待的。有的甚至公开说:“必须把孩子的时间都占领,叫他根本没有玩儿的功夫!”于是,孩子的下午、晚上时间全部被“占领”了,星期六、星期日的时间也全部被“占领”了。假如有一点空闲,家长还要见缝插针,非彻底“占领”不可。可怜的孩子,已经成了机器人了。  

 

    家长们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社会压力造成的。你看,现在许多地方招聘人员,头一条准是文凭,没文凭难上难;你再看工资,许多单位,博士一个价,硕士一个价,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依次降下去。家长们认准了一条:不拿文凭,绝不罢休!拿文凭就得好好念书,就得拼时间和拼精力。玩自然是拿文凭的大敌了。

 

    我们不反对让孩子好好学习,拿文凭,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我们反对不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行为。总是是,要认识清楚,玩和学习是什么关系,是不是要学习好就不可以玩儿, 是不是玩儿了就学不好,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不让玩儿,只让学, 反而不容易学好;科学地安排学与玩,对孩子成长更有利。

 

    有一句话家长都知道:“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不尊重孩子孩子的天性,就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为什么有一位小学低年级的小女孩儿天真地问她的爷爷:“爷爷,我什么时候退休啊?”孩子的负担太重了!我们做家长的不妨想一想,成年人需要不需要玩儿、爱不爱玩儿?当您痛痛快快地玩儿了一次以后,您的工作干劲儿、学习干劲儿是不是更足了?玩儿,使您愉悦了身心,开阔了视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于是您更珍惜工作与学习的时间了。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人不是机器,脑子也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年龄不同的孩子,其脑力持续运转的时间不一样。研究表明,人如果能够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其学习效率与时间成正比;如果脑子超常运动,疲劳轰炸,学习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哪一位家长没有这样的体会:长时间看书、思考问题,显得越来越笨,有时甚至麻木了。

 

    学习与玩儿是孩子两种互补性活动,相辅相成。玩儿可以放松身心,使脑子得到积极的休息,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而且,长时间伏案学习,呼吸浅,供氧不足;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使人得到充分的氧气,脑子就更具活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孩子来说,玩也是学习。跟小朋友一块玩儿,可以互相学习优点,可以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提高交往能力,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许多玩儿的活动能够关头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孩子的特长。

 

    首创“进化论”的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他的科学创造精神是从小时候喜欢玩儿昆虫、观察动植物变化开始的。孩子在玩儿的时候,动手的机会特别多,教育家告诉我们:“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玩儿对发展智力很有好处。请家长想一想,如果您剥夺了孩子玩儿的机会,损失大不大?  

 

    事实上,孩子只有在玩的过程中他才会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了,玩是一种学习,同时学习也是一种玩,关键我们要赋予孩子的玩以活动的意义,即保证玩是一种真实情境下的探究活动,那就形成了玩与学的统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