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师表》复习教案

(2013-11-17 19:57:59)
分类: 向娟语文教案

《出师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2、重点语句的翻译、背诵。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与态度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文学常识

1、关于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 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2、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三、复习重点字词

(一)给加点字注音

           陛下                                                              斟酌

(二)通假字

必能裨补       (通,缺失)

二十一年         (通,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臣以当世之事     (通,询问、商量)

(三)古今异义词

危机存亡之     古:时候                今:季节

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店铺开张

叹息痛恨         古:十分遗憾            今:厌恶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身份卑微、见识浅陋  今:品行恶劣

(四)重点词语

中道崩殂         危急存亡之      盖追先帝殊遇

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平明之

是以先帝简拔     陛下                臣本布衣 

耕南阳         自枉屈                遂许先帝以驱驰  

夙夜忧叹         深入不毛                庶竭驽钝      

讨贼兴复之      

(五)词类活用:

1贤臣,小人:         亲近、疏远(形容词作动词)

2定中原:               向北(名词作状语)

(六)、一词多义

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告先帝之灵        用来

先帝不臣卑鄙      因为

恐托付不          有成效、实现

讨贼兴复之        任务

四、复习句子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五、复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 就纳谏、赏罚、用人三方面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关于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结束全文。

(二)逐段概括

1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向后主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了思想品德条件。

4、向后主举荐可靠的武将向宠。

5、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6追念先帝知遇之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7、转入出师正题,说明北伐时机已经成熟。

8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9、表明临行之前的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隐含着担忧,透露了复杂矛盾的心情。

 

 

                          广开言路

(一)、 提出建议   严明赏罚    寓情于议

          亲贤远佞

(二)、 追述往事 三顾茅庐 寓情于叙

                          临终托孤

 

(三)、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六、拓展延伸

1、相关名句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3、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七、文意理解。

1)诸葛亮着重回顾了几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哪几件?

   三件事。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临危受命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亲贤臣,远小人。最主要: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八、分析人物

(一)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深谋远虑

1——5     分析形势——精辟

     建议一:开张圣听

     建议二:赏罚公平

     建议三:亲贤远佞

三条建议——忠言不逆耳  长辈不露威

(二)诸葛亮为什么上表北伐?

   6——7  对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六段追念先帝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启发刘禅认识创业的艰难。  

   第七段从追述往事转入出师正题,说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告诫刘禅切记亲贤。                   

鞠躬尽瘁   兴复汉室

(三)8——9

   叮嘱:别犯糊涂   分清职责

              我的职责:讨贼

              大臣们的职责:兴德

              陛下的职责:自谋、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忧心忡忡       反复叮嘱

(四)复杂心情(第9段有何作用?可否去掉?)

不能去掉,因为它表达了诸葛亮非常复杂的心情。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隐含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透露出复杂矛盾的心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