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由谚语而名歌,陈述着每个普通百姓都知道的事实,所有的生命都需要水,水太重要了,水贵如油啊!科学家还会告诉你,生命是在海洋中孕育、起源的;动物,好多动物都是借助水来交配、受孕和生殖的,哺乳动物的胚胎更是依靠体液精卵相遇、融合滋长的,人之初就是存活在母体的羊水中,有医生甚至让孕妇在水中生产,也有人把新生儿直接投入水盆中以测试其天(水)性…人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水,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能量、营养也要靠体液运输、代谢,人体之中百分之七十五左右都是水…人怎么能离开水而不亲近水呢?
上个世纪我们GS的农村男孩,游泳是其基本功。没有奶茶、可乐、纯净水、自来水,使用压水机的井水也不太多,吃喝洗涮浇灌田地等等基本上都是沟塘之水。蓄水之外,沟塘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淤泥、垃圾、粪便、水“锈”和虫蛇,也有蒲苇菱藕、茭瓜浮萍、龟鳖鱼虾、黄鳝泥鳅、蚂蚱和青蛙…还有鹅鸭、牛羊等也要在其中觅食饮水嬉耍或泡澡…有些在今天看来很危险或很不卫生,但“好东西”更多,而所有这些,都使乡下娃接近水、熟悉水、戏玩水、驾驭水…驾驭水的表现之一就是游泳。从在盆里洗手、泥泞的路上行走、水田里插秧、池塘边洗脚洗头洗澡…到抓紧大人的手、码头木桩、塘边硬泥或根在岸边的芦荻等,找浸泡感觉,练腿脚动作…再探到既能达底又比较深的水域,向塘沿或浅水处扑过来,以练手脚的并用…扑棱扑棱几下子,一般在十二三岁的一个夏季就会了:能在水中既不着地又不呛水!有时,都没刻意去练,而是跟着小伙伴成群结队地下水、在推推搡搡撩水抨水中就不怕淹了。至于能不能弄出各种花样,则要看熟练程度。有吸一口气把头埋入水中全身趴(漂)在水里撅着屁股的,也有光把口鼻露出水面躺平睡觉的(这两种姿势下动动手脚也都能前进、转圈或后退等)。昂着头手脚并用趴着游最常见,仰泳侧泳站立泳(踩水)都是可以让一只手或两只手露出水面甚至举过头顶从而托运不能沾水的东西的(需较高水平)。还有倒立和潜水(扎猛子,憋一口气扎进水底近旁不见动静却突然出现在远处),也得点技术。有些女孩都没见下过水也被传说会凫水了。不会游泳,则是“耻辱”。我家四哥谨慎怕羞爱干净,不爱跟随小伙伴整天光着黝黑的膀子一身污泥下水嬉戏,高中了还不会凫水。有人说他是旱鸭子,他又不服,便一个人偷偷地在浅水区练,最后竟也洗雪了。
吃饭会噎着,走路会摔着,逮蛇会叨着…玩水也会被淹着,那是肯定的。记得刚上小学时,教学点附近就有两个七八岁的男孩先后溺亡;一个在自家屋旁的水码头,一个在离庄子较远的“野沟”里。好像都是在夏日中午时分,外面天热,行人少,小孩子有时不休息乱跑…一个是小伙伴呼喊报信,一个是爹妈在呼叫寻找…大人们慌慌张张跑出来…一个很快在水底被摸到举起,但等七手八脚把他放到塘坝上时,很多人都感觉问题严重:身体瘫软,肚子鼓胀,眼睁很大,脸白唇紫,口鼻有泥…一动不动:没反应、没呼吸…有人让提着孩子的双脚倒着控水,也有人让孩子趴到大人腿上拍打后背…虽然流出了一些水和污物,最终还是“丢了”!另一个则是单独出游。大人们各处喊、各处问,没人答应、没人知道。越来越担心紧张,越来越感觉不妙了!母亲下水码头浅处摸,父亲搁沟脑子深处摸,后来邻居们并排拉网式地从沟套这头摸到那头,没有…附近的围沟,也要找!水草少的大塘,旋网都用上了…没有,还是没有…天黑了,夜深了,父母哀泣无眠…第二天下午,有人在庄北的沟里发现了:已肿胀至漂浮…
那个时候,农村人多,玩水的娃多,溺水事故难以避免。出事后,父母家人呼天抢地,亲戚邻居唏嘘不已,周边的大人们往往会借机教育自家的孩子如何防范溺水。别玩水、别下水洗澡、别到深水区去…之外,会强调,水火无情;会称水里有蚂蝗、毒蛇、乌龟王八…好咬人,有水怪丑陋凶恶好吓人,特别是有水鬼好害人(水鬼包括以前被淹死者的灵魂,它们要找替身;往往在中午、晚上没有大人在旁的时候,荒远阴暗僻静的地方,它们会变成人、鱼、花朵等,欺骗、引诱小孩子下到水里去,然后就会拖拽、按压…人就上不来了;鬼跑得快,那水上旋风就是鬼变的、在奔跑…);会提醒不要随便救人(不可以小救大,更不可贴近身体,因为淹急了的人往往会拼命抓住别人或者什么东西…最后导致一起沉没;要喊人,递棍子或绳子过去;已经淹晕了的,可以试着扯拽他的衣服或头发…)…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一些危险的经历。一个冬天,我们聚集在塘坝口大树下玩儿;弟弟还小,穿着厚棉衣,不知咋地就滚落水里了;我们拖拽不动,吓坏了,边哭边喊;好在附近有大人,赶过来一把提了上来。初一时吧,下午上学的路上,跟着队里的一群男生就下到路边的塘里了。他们推搡玩闹,我则小心翼翼远远地跟着;但还是一脚踩空,水淹过了头顶,一时慌神,就呛水了,赶紧用手扒拉水,不知咋地又得着底了…一直后怕。好像就在这之后,我“会水”了:乡下娃就是在这有惊有险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的。
上高中后,学校附近有灌渠,上接梅山水库;夏天水量很大,水质也不错,特别是南门口渠埂边沿有平整宽敞的水泥台阶、西北方水电站下游比较清洁隐蔽,洗衣、洗澡相当方便。我在乡下沟塘里游泳则比较少了:一是不大在家,另外有点嫌水不干净。溺亡的事似乎听得也少了。本世纪以来,因在城关上班,沟塘里洗澡更是基本断绝,但溺亡的讯息却越来越多,影响似乎也愈益严重了。2004年前后,有两次事故,印象深刻。一个是家住县域东片个子很高将上高二的S姓同学,暑假的晚上与两个上初中的表弟在姥姥家旁边的河里洗澡,全部溺亡。另一个是家住城关的三位高中学生,假期结伴到城东大沙河玩水,淹死了两人。后来,“QY”桥北建起了橡胶坝,蓄水成湖,碧波荡漾;经常会有不少城里人来此抓沙玩水看风景。于是,每年这里发生事故的频率就增加了。再后来,被家长训斥了的(今年夏初,一位厌学逃学的单亲的初中生待在家里沉迷游戏受到了在外打工的父亲的责骂于晚上九点左右跑到桥上跳下去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前年春末,一位复习班的学生摸底考试与期望值落差太大,便到河边散步了。开始时还可以从监控中看到他是向南走的,几天后终于找到他时却在北边下游很远的地方漂着)、家庭生活不如意的、得病抑郁了的…都有相中这地儿的:在水边走着走着就沉没了,在桥上看着看着就起跳了…于是,“QY”大桥就有一些特别的色彩和意味了:有人一时被找而不见,就会紧张绝望地想“该不会去QY大桥了吧?”也会有开玩笑地道:“肯定是去QY大桥面朝大海了”…于是,大桥上下,成了跳水圣地、水晶龙宫、转角处、奈何桥、远行门…焦点的大桥之外,四面八方的溺水事故,似乎更是层出不穷。
何也?洪水灾害、沉船灾难等外,一般玩水溺亡事故,往往涉及中小学生;一旦出事,教育部门就会发布通告,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甚至反反复复;于是,教育战线上的人,感受就有些特别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极快极远极多:电视、手机,微博、微信、抖音,有文字描述、图示真相,有视频合成、现场直播…媒体融合,多路上阵,狂轰滥炸…主要的,改开以后,农村的成年人大量外出发展;留守儿童很多,大人却很少,儿童的看护、监管、教育、培训、救援的人就少了。另外,有些城里人平时不沾水,见到了河渠湖海格外亲切;却又不识水性,不知其害…再加上,当下人口出生率下降,孩子数量减少,其生命的重要性则比从前大为增加了…
于是,防溺水保安全的教育和行动越来越被重视和强调了。学校当其冲要,成为其主要阵地。局里开会、学校开会,成立领导小组,榜示责任人及其责任片区或责任班级;班里开会:读材料、放视频、出板报、发通告、签家校协议、建立学生联防小组…年年如此,今年尤甚(极热?)!某学校政教处每逢节假日,都要发布防溺水安全提醒;一个暑假45天,几乎每天都发了!真正是月月讲、天天讲了!虽然内容越来越多越全面,但语句却越来越精练概括,模版也就逐渐形成了!你可能会嫌啰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点(多为一会二必四记五知六不),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点(三二一、一二三,有时增、有时减…);那也只能请你理解车轱辘话说起来有多难了:就像吃饭,十席大餐或精美点心毕竟很少,基本就是一天三顿,干饭炒菜…不胜其烦,但形势所在,你烦与不烦还都得吃!文案举例:【防溺水安全提醒】:【六不】:1、不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五知】:
知去向、知时间、知同伴、知内容范围、知相关电话。【四牢记】: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两必须】:如果孩子想跟小伙伴一起去野外玩水,必须当面坚决制止;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回来,必须立即外出寻找。【一会】: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某校政教处 某月某日
!传闻,还有乡村老师被要求假期巡逻沟塘的!确实,各乡各村,则要严防死守、作最后的拦截了。他们喇叭喊、入户说、发“广告”、贴传单、树立警示牌、提供救生设备…可谓用心尽力了!警示牌的制作越来越精致,由纸板、木板等身边物而金属板工业品,由墨写、漆写到电脑打印塑料贴纸…语气由委婉到决绝,如由请勿玩水、小心溺水、远离危险到禁止下水责任自负;内容由简而繁甚至溢出了边界,如由水深坑多嬉水危险到禁止下水禁止游泳再到禁止垂钓捕鱼禁止采摘倒垃圾…责任自负!地域扩展,由河湖堰塘到沟渠坑池,如有人竟在住宅旁三尺见方的粪池边立一纸牌:不准玩水,后果自负(对于一两岁的幼儿,再小的水沟都是危险,但如何自负其责呢?)…逐渐地,凡水皆禁。禁而不止则救。今年夏起,防溺工作又进步了,应该是极致了吧。先是这QY大桥下面,防灾演习搞了好几天;随后就有救生衣物每隔不远一个地系在了大桥两侧,黄红蓝紫,引人注目。没有人偷走自用吗?不久,在老家的池塘边,也出现了救生设备:长竹竿竖立在沟沿泥里,红救生衣、黄救生圈、青塑料绳悬挂其上!都是鲜亮崭新的,能不被偷吗?突然觉得,其实备而无用,担忧多余了!你看那乡下,有人看管的种养殖基地,个个都是铁丝网紧紧相围、“闲人免进”的。而其他沟塘,或已淤浅见泥,或挤满了菱藕蒲苇及杂草,水少而脏,很难游泳抓鱼的。更关键是没人,没有儿童了。少子化叠加城市化:难得一见的孩子,平时,大多数由爷奶领着在镇里上学了;暑假,更是跑到大城市里找父母了!竹竿,到处都有;绳子,有啥用呢?救生衣、救生圈,除非有毛病,哪个大人去拿去穿呢?!暑去秋来,除了有些风化败色,救生设备都还在那挂着呢!没用上,是好事;没人动,不亦悲乎?人多,严禁,徒失历练机会;没人,严防,发具文而成常规,劳民且烦人…防溺水而求万无一失,不亦溺乎?!
多种因素吧,农村儿童溺亡事件近年来已逐渐减少,而城里(人)看海的、观潮的、走桥的、蹚河的、漂流的、郊游的、戏水的、内涝的…倒是事故频发。人口集中到城里了,亲水的天性更被极大地压抑了!孩子们只能在澡盆里识水性、淋浴喷头下寻找雨感了。他们向往江河湖海,渴望碧波里驰骋荡漾…但临事时,有的胆颤心惊,因陌生而落水;有的心潮澎湃,如飞蛾竟扑火!今年六月初,一个薄阴风和的周末下午,又是QY大桥。橡胶坝上,水面宽广,碧波微漾,清爽!坝下,水低流缓,黄沙似金,远草离离,河床空阔,浩邈!警示牌、路障栏杆、铁丝网…随处可见,但还是有人走很远绕过去,在水边散步、沙滩撒欢儿;其中就有两个大人带着两家的三个八九的孩子。突然,其中的小姐姐跑着跑着就踩塌了沙岸滑进水里了,在后面追撵的两个小弟弟大为惊骇没止住步推搡着也都掉下去了!他们的家长就在附近,也就刚巧转过脸说了句话儿没发现。有位Z老师正陪着中招前的孩子旁边散心,结果看了个全过程。“有人落水了,快救人!”他边喊边跳下了水,首先抓住了那两个男孩并转身把他们推到了岸上;回头再去够姐姐时,那孩子漂得有些远了,已经呛水了;不少人围过来,又有两个大人跳下了水,迅速地抓住了她的衣服推着拉着弄上了岸…没有大碍,人们渐渐散去;这时Z老师才想到,自己不会游泳,颇不符合救人条件…好在水不太深,人又多,有惊无险;虽然浑身湿淌,但听着家长们的感谢话,看到别人赞许的目光,还多少有些得意呢!…真是防不胜防啊!禁而不止则疏,应该是更好的选择。游泳场馆的建造和使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丰富儿童的生活、培养其技能、释放其天性!这些年,好像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很多熟人的孩子听说假期都在学游泳呢。问题是场馆少,人太多,花费高…也许可以寄希望于未来。但未来的游泳场馆能培养出实景本领吗?能有大量的小英雄雨来、能万里长江横渡去搞敌情侦察吗?未来吗?未来还需要这些技能吗?噢,那也是;未来什么样,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王忠民 2022年8-9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