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脏腑阴阳与其表里关系

(2011-04-09 08:56:57)
标签:

《黄帝内经》

《易经》

调理

中医

十二正经

杂谈

    中医将五脏六腑,对应十二正经,并言明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治病调理,必根据这个基本关系,来辨证调理。

    肝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不过以下警句也很有作用,也要牢记的:

    心虚则脉细,肺虚则咳嗽,脾虚则便溏,肝虚则头眩,肾虚则晨泄。

    忧愁思虑伤心,形寒冷饮伤肺,大饱伤脾,大怒逆伤肝气,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

    心病者舌卷,肺病者喘息鼻张,脾病者唇黄,肝病者面目青,肾病者颧与颜黑。

    血液衰少损心,皮槁毛落损肺,饮食不为肌肉损脾,筋缓不自收持损肝,骨痿不起于床损肾。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久立伤骨。

 

    进行中医的任何形式的调理,都需要首先辨证。从辨证体质开始,辨证阴阳、表里、虚实。然后依据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的原则来调治。

    现代人特别喜欢吃药,尤其是药房开得遍地都是以来,身体的不舒服、疼痛,完全都采取忍着抗着、去药房买点药吃或者贴个膏药,实在不行了就去医院打吊瓶或者做手术。而另一面,日本、韩国、朝鲜、甚至欧洲各国,都在开始研究中国的《易经》、《黄帝内经》,推崇中医清调补养的传统方式,反思西医抗生素+手术模式下的悲剧。  

    其实,无所谓西医好还是中医好,辨证地看,各有所长。只是,中医的模式,特别是治未病的上工模式,更适合于现代中国。安全、绿色、整体调治的特点,越来越显示强大的优势。但有一点,就是要找对了中医。

    不过,就我看来,加速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才是根本。把传统文化与传统养生,牢牢地建起来,每个母亲,每个老人都懂得生老病死在四季中的基本原则的话,中华民族会少遭很多罪,这样,再过二十年,差不多大多数主理群体都会深深地濡养在传统养生文化之中了。这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包括你、我、他、她。《传统养生学堂》只是我们完成了第一步,这个阵营还要继续扩大,还要深入地扩大,形式也要更多,比如家庭按摩、调理的讲座,比如艾灸的家庭操作,小儿养护调理的家庭讲座,这些,都是大众可以直接参与的活动。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欢,我们一起努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