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交流分享之实践心得
(2022-06-14 08:49:55)上周,我们围绕《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中的“学习环境”这一版块进行了交流。作为主持人的我最后给大家进行了总结,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系统》作为载体和拐杖,我们要用好这个支架,在班级环境创设不再盲目地装饰,聚焦点要基于儿童立场的发展,要以儿童的发展创造环境,以环境再创设我们的课程,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之后每班对自己班的区域布局,环境创设以及材料的投放重新进行了挑战。那么,接下里我就说说我们班的做法和一些改进。
我们班的空间比较小,所以第一步我们进行了优化空间策略。我们将班级中的所有区域隔断换成了可收,可放的。这样班级的弹性空间就相对变大,孩子的活动空间也相对变大。比如建构区里我们用了
纸筒隔断,用胶枪粘在一起,收的时候把它朝着墙边一放既美观又收的方便。班级的墙面、柜面其实可利用性很强,但原先我们都是以装饰为主,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所以这一次,我们将很多的游戏支架以及游戏的材料布置在了上面,把它们变成了幼儿游戏,娱乐的桥梁。幼儿可以在墙上进行绘画、涂鸦、撕贴等美工活动。还可以在柜面上进行数学活动,如走迷宫,找图形,按数取物等。幼儿只需要坐在小椅子或地垫上就可以操作,简单又有效的利用了墙面。
通过这次的研讨交流,我发现了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所以在今后的区角活动中,要真正发挥材料的作用。针筒喷画、丝瓜筋刷子也要操作起来,我们要不怕麻烦,做足准备,让孩子真正动起手进行操作,体验美术活动的多样性和色彩颜料的无穷乐趣。这次,我们收集了一些蛋壳,完整的蛋壳用来做“蛋壳小人”,碎的蛋壳让孩子涂上各色颜料后做蛋壳装饰画。我们还收集了废旧的吸管,剪成长短不一,进行吸管拼贴画。同时,暂时不要用的半成品材料,全部归放在一个箱子里,统放在阳台角落里,等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这样既整洁又美观。
这一次研讨后的整改实践给了我很多的反思,让我知道了班级空间合理布局,巧妙创设区域环境的重要性。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认真践行这一理念,落实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