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文章写的好,字写的好,画也画的好,就连吃都开创了一个菜系——东坡菜。今天就聊聊诗词歌赋之外的东坡。
苏东坡一生可以说是逆多顺少,仕途坎坷,成年后,生命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贬谪中度过。但,乐天派的苏东坡把苦日子过的津津有味,由于一线接触劳苦大众,使得苏东坡身上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凸显出来,在民生上开展了伟大的社会实践。下边从几个事件来说一下:
现在大家到杭州,都会去看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这个苏堤就是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带领百姓做成的一件利民工程。疏浚西湖淤泥在湖里堆起南北大堤。一是优化了环境,二是改善了西湖南北交通,三是解决了西湖地区低洼内涝排水困难的问题。这一工程泽被后世,民称善,为纪念,杭州百姓称该堤为“苏公堤”,简称“苏堤”。苏东坡《轼与颍州……》中写到“……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急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这是苏东坡对这一工程的描述。
苏东坡这一名字的由来,是他在黄州一块叫“东坡”的荒地开荒农垦而得来的。贬谪后,举家迁到黄州,一家人吃穿用度都艰难,不得已苏东坡开始农垦自给。开始了他“竹杖芒鞋”的农夫生涯。即便如此生活艰难,他还不忘关心当地百姓的疾苦。在听人说当地农户有“毙婴”这一恶俗后,即刻决定开展一项人道主义的保护婴儿的活动。所谓的“毙婴”,就是扼杀刚出生的婴儿。杀婴自古一直存在,是生产力低下的一个表现。但生产力低下不能成为杀婴的理由!有恻隐之心的人都是反对杀婴的。苏东坡在《与朱鄂州书》中说:“鄂渚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则杀之。尤讳养女……”。重男轻女自古有之,很多刚出生的女婴就被溺死。由于此,苏轼在地方大力提倡办理“保育院”制度,开慈善之先河,办起了“救儿会”,努力减少杀婴事件的发生。苏东坡虽然穷,但是名气大,他请当地正直的人担任“救儿会”会长,请寺里的和尚当会计,而且自己每年挤出十缗钱捐给救儿会。苏东坡不但自己带头捐钱,而且为这一慈善机构设计了比较合理的制度,让这一机构能公正廉洁的运行。无怪百姓对苏东坡立祠纪念。
苏东坡生命后期是在海南岛度过的。当时的海南岛是宋朝最南端,是蛮荒之地,非常落后。晚年的苏东坡也是在颠沛流离中,海南岛和中原气候大不相同,朝廷把苏东坡贬谪到海南,加上苏年纪已经大了,六十多岁,说白了就是想要了苏东坡的老命。苏东坡到海南后,很快就和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读书人更是围了上来,以拜在东坡门下为荣。于是苏东坡在海南大力开展教育,又办起了学校,传播文明。在苏东坡来海南之前,海南还没有出过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来了海南后培养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后来姜唐佐放弃追求追求功名仕途,继承恩师旳遗愿,隐居老家,开坛讲学,收徒授业,终老一生。苏东坡在海南人民心目中,就是文明的使者。
苏东坡本身还是一位优秀的医生,走到那里就热情的为当地百姓看病。苏东坡不但是文明的传播者,更是慈善的实践者。在广州,苏东坡就尝试开设“国立医院”,类似慈善医院,为得就是让看不起病的穷人能看起病。
苏东坡的一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第一个就是心忧百姓,力所能及的为百姓做事,在民生、教育、医疗、慈善上都做出了创举。我们了解苏东坡,不应该只知道他的诗词歌赋,更应该知道他还是一位理想主义的社会实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