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比喻

(2019-06-21 08:02:52)
标签:

杂谈

孔子的比喻

《诗经》的第一篇:
关雎
先秦·无名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本是古代劳动人民田间地头口头传唱的民歌,语言通俗,表达直白,孔子却把这首放在了第一位。每一首诗,有着表面的意思,又有它内在的象征意义。孔子在解释这首时,说到,窈窕淑女,借指人高尚的美德,君子好逑,诫勉每个君子要像追求美女一样来提高自己的德行。如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是说,如果自己的德行不提高,就要自我反省,夜里是睡不好觉的。最后一句,“钟鼓乐之”,来说明,一个人有良好的美德,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孔子直接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第三八佾篇)。

在很多情况下,孔子非常喜欢用通俗的口语来说话,达到微言大义的效果。《论语》第九子罕篇里有这一章: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拿到现在来看,也很好理解。这句话点出了人的劣根性,好色不好德,这是孔子对弟子讲的,还是诫勉弟子要提高德行。这就能看出孔子推崇《关雎》的原因!

孔子在朴素的人生观里,已经注意到了“人”的特点,发现了人的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代的“色”,绝对不只是单单美色或者性,这里的色包好了很多,像老子所说的五色,具体就是指人的五官所察觉到对象,就是眼看耳闻等。这种简单的欲望正是人的动物属性,在孔子看来,人应当减低人的动物属性,提高人的社会属性。

孔子的比喻

孔子的比喻

孔子的比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车前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