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方,唯有桃花开了的时候,才感觉春天真正来了。
桃,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关于桃的诗词典故,多如牛毛,最早、最为闻名的要数《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古人在看到桃花开的时候,想到的却是姑娘大了,到了出嫁的时候。其实这个和先秦时的一个节日有关。在过去,三月三,被称为“上巳节”,在这一天,青年男女出外踏青,互诉爱慕之情,这个上巳节就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节。回想一下,古时候,桃花盛开,小草微绿,身穿汉服的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嬉戏踏青……这就是一片生机!
从历史上来看,女孩儿并不是一直被禁锢在闺阁绣楼的,古时还是相当开放的,每一个节日的设立,有国家意志的一面,也有约定俗成的一面,上巳节当然就是约定俗成的了。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古人都很忙,不会浪费时间去玩乐的。上巳节的确立,说明在先秦时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才可以有更多时间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桃花就成了娱乐、爱情、自由的体现。
每种植物都被人赋予了特定的象征,这就是文化的意义,诗人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替大众说出了想要说出的话。真正的诗是大众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无病呻吟就是病。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做解释,都会理解诗背后的意思,也都会揣测诗背后的故事。诗的通俗性和高度概括性,就体现在一朵小小的桃花里。
桃花又开了,是该出去走走了。手扶烂漫桃枝,暖阳铺身,微风拂面,心是可以到远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