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与治乱
(2011-06-29 12:35:52)
标签:
《内经》看病贵看病难歪风邪气中医杂谈 |
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治病理论,最古老的中医经典《内经》上有一些观点,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大致意思是,邪气聚集导致人体生病,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的原因。再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大意是:圣人不提倡生病了才治病,而提倡预防疾病发生,不提倡乱形成才治乱,而重视未乱前的预防,病、乱已成而后治,像渴了才挖井,临战才做兵器,不是已经迟了吗?每读这些句子,发现医生治病和管理社会是一个道理。社会如有正气,则不发生歪风邪气;医生讲治未病,提前预防,治理国家也应做到有前瞻性的防范办法,未雨绸缪。
可是,一切现实都不会按理想发展,人照样生病,社会照样出问题,按医生的办法,西医是消炎杀菌,像是“抓坏人”,有一个抓一个;中医是扶正祛邪,像是对“好人”鼓励,对“坏人”祛除,当好人越来越多,坏人自然就少了。
又可是,无论西医、中医,庸医还是存在的,就像政府存在不作为人员一样。人总是要生病的,问题是看病贵、看病难。怎样来解释?这个像是不作为的政府部门越来越多,把问题像病人一样在各个科室推来推去,无形中增加了治疗成本——看病贵。也会出现收红包现象,医生收了红包还给病人治病,可政府的人收了你的红包不一定给你办事,就像进城去挂专家门诊,不好挂,又像是上访一样,左挡、右挡,见不了上级领导——这可不就是看病难吗!
要是出个医疗事故,得做法医鉴定,法医也是医生,医生向医生,这事就难办。正如上访一样,见了领导,三句话,打发回原籍处理,依次循环,上访不完。
有时医生也为难,比如给富人看病,明知此人必死,可病人钱多,非要想留下命,医生难。还有,医生生病,看啥药都有毒,都有副作用,结果是躺下只喝水,不吃药。
古人形容有能力的人时,常说“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看来,治病和管理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