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陈寿生年去三国不远,我还是信服他在《诸葛亮传》、《进诸葛亮集表》里对后者的评价。
文章显示,诸葛亮早年自视甚高,中年确实经历许多,但他更像一个管理者,陈寿称他“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就是有管仲那种才能,军事理念也很新,大都从制度层面下手,但自己带兵不行。
跟小说描述他善出奇计相反,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就是说,一个国家总理的人才,偏偏喜欢带兵打仗。传记里,我至少看到他多次失策:
一、根基未稳,过早怂恿刘备称帝;
二、刘备死后,诸葛亮连年主动兴兵,建兴三年、五年、六年、九年,穷兵黩武,征战不休,少胜多败;
3、用兵老出关键问题,粮草总有不及。其中建兴六年、九年两次挫败,都因“粮尽而还”,说明供应链太差,冒进。后来想到屯田养兵,为时已晚。
用陈寿的话说,诸葛“攻守异体”。
还有两处,我读出诸葛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功利心非常强,尤其是当上丞相以后,急于求成,急于完成统一,连人才都没备好。
之前我从围棋布局理论写过春秋争霸,其实诸葛的大势判断没问题,从边角落子有依靠,但是西南方向不同,因为三面还有少数民族骚扰,当初大秦兴起前,曾与西部、西北部异族斗争很久,稳定之后才图谋中原的。诸葛亮这个文物,也是一个悲剧人格。
陈寿云:“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已经很包容的观点了。




文章显示,诸葛亮早年自视甚高,中年确实经历许多,但他更像一个管理者,陈寿称他“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就是有管仲那种才能,军事理念也很新,大都从制度层面下手,但自己带兵不行。
跟小说描述他善出奇计相反,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就是说,一个国家总理的人才,偏偏喜欢带兵打仗。传记里,我至少看到他多次失策:
一、根基未稳,过早怂恿刘备称帝;
二、刘备死后,诸葛亮连年主动兴兵,建兴三年、五年、六年、九年,穷兵黩武,征战不休,少胜多败;
3、用兵老出关键问题,粮草总有不及。其中建兴六年、九年两次挫败,都因“粮尽而还”,说明供应链太差,冒进。后来想到屯田养兵,为时已晚。
用陈寿的话说,诸葛“攻守异体”。
还有两处,我读出诸葛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功利心非常强,尤其是当上丞相以后,急于求成,急于完成统一,连人才都没备好。
之前我从围棋布局理论写过春秋争霸,其实诸葛的大势判断没问题,从边角落子有依靠,但是西南方向不同,因为三面还有少数民族骚扰,当初大秦兴起前,曾与西部、西北部异族斗争很久,稳定之后才图谋中原的。诸葛亮这个文物,也是一个悲剧人格。
陈寿云:“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已经很包容的观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