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魏老师吃饭
(2014-07-27 18:48:25)
标签:
育儿 |
分类: 遗恨绵绵 |
记忆力有时奇特得好。
昨天跟班主任魏韶华老师、班长大马及陈勇等学弟学妹吃饭。席间,我提到他给我们讲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舍斯托夫、挪威艺术家蒙克的木刻版画、德国女艺术家珂勒惠支的版画、欧洲建筑艺术的细节。
他也觉得有些惊讶。
尤其是他讲的舍斯托夫《旷野呼告》,以及与鲁迅作品对比研究,至今给我很深印象。后来我读到《诗经·小雅·鱼藻之什》“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就立刻想到他上课时的神态。
他有一个动作,长大嘴巴,不发声,静穆在那里,模仿一种旷野呼告的形象。我将他的讲述,套在《诗经》里,并结合《圣经》里的“旷野”形象,强调了孔子的“旷野”精神。虽然写得十分粗糙,也还是十分珍惜那种记忆的。
后来,我还经常将他讲的欧洲建筑艺术理论,套在现在的造型艺术上,有点心得。
那时魏老师只有32岁,身上锐气十足,常常是一种高亢的声音贯穿45分钟,从不让记笔记,而是有意激发思考。
记得有一次,他连续咳嗽,靠在讲桌边,依然用最有力的声音讲完了那一节。
每当我们傻楞的时候,他最习惯的一句话是,看你们暮气沉沉,不像个年轻人啊。
昨天他讲了个有趣的事。他因讲课很有感染力,教室氛围很好,系主任觉得有必要将他作为一个教学模范去推广,说是要听听他的课,并且强调要写点东西。于是系主任带了几名教师去听了。结果,最后只有鲁原老师(教我们当代文学兼诗歌评论)写了文章。
系主任与其他老师觉得,魏老师讲课太自由,不利于学生记笔记,不利于记下知识点……
一生中遇到老师很多,其实每个老师留给你的,往往是一种精神气质,或者就那么一句话,它比琐碎的知识要有价值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