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越苹果是一个伪命题

(2011-03-03 12:31:21)
标签:

苹果

联想

it

科技

互联网

    上周参加了第一财经电视“头脑风暴”节目的录制,讨论了苹果为什么这样红,中国企业谁能超越苹果。

    笔者站起来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苹果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由一个合适的人演绎的一个美好商业故事”。

    短期内中国不太可能出现一个苹果。但这片土壤已具备超越条件,即工艺制造、互联网应用、市场需求,眼下正在等待一个人。

    笔者的详细思考如此这般。苹果成功要素之一,即所谓合适的人,当然是乔布斯,合适并非最好。此人早年经历与硅谷人甚至中关村人类似。不过,由养父母抚养成人的他,性格孤僻、自恋、掌控欲强,体现在商业理念上会追求极致。而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常远离众人,闭屋冥想。这大概能让他在纷乱、逐利的商业环境里找到宁静感,从而超越现象,真正捕捉消费者需求。

    笔者比较信服多普达创始人杨兴平的话,他跟乔布斯打过交道。他说,有人说苹果产品成功主要是时尚娱乐,他不同意。他说,苹果产品成功靠的是创造“经典需求”,不因时光飞逝、空间转移而消失的需求。

    合适的时间。苹果眼下的成功,主要还是迎合了2000年前后全球互联网的勃兴。苹果之前创造过PC辉煌,主要靠着设计,但单机年代竞争相对原始。幸运的是,乔布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被赶出董事会,立刻接触了音乐、动画与软件业,他对音乐相当精通。90年代末重返公司后,立刻赶上互联网第一波热潮,他迅速捕捉到网络音乐需求,iPod于是很快诞生了,它是苹果模式的源头。

    合适的地点。自然是苹果诞生的美国。1997年至2000年前后,这个国家出现大批软、硬件及互联网巨头,数字英雄星光灿烂。当然彼时巨头生生死死,但作为全球最为发达的信息技术国家,美国定义了互联网的技术与商业标准。在这片土壤,诞生个苹果不算神奇。

    因此,世上虽有比乔布斯更有个性的人,甚至身处同一时代、同片土壤,但他们没有与苹果的因缘。

    所以,国人用不着惭愧。苹果成功年代,中国大陆虽然出现许多互联网小巨头,但不太可能出现iPod商业模式,猖獗的盗版,就算乔布斯生在中国,也无可奈何。

    又一个10年过去了。中国终于开始出现超越苹果的条件。头脑风暴节目录制上,当嘉宾说联想、爱国者、汉王之类可能超越苹果时,一名观众说不对,只有“富士康+新浪微博”才成,现场一阵哄笑。但笔者认为,此人用意独特。因为苹果主力产品出自富士康,表明中国设计制造能力已达一定高度,而新浪微博用户已超1亿,意味着庞大的内容、用户与需求。两者一旦融合,苹果又算个什么呢?只是,眼下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中国人将它们融合。

    这个合适的中国人可能是杨元庆们或下一代企业家中的一个,至少还要等待10年甚至更长时光。但是,即便他们出现了,又能怎么样呢?他们超越的只是眼下的苹果,一个静止状态下的苹果。多年以后,当人们模仿苹果惟妙惟肖时,真正的苹果也许已过渡到另一种成功的模式。那时,即便乔布斯已经去世,苹果也可能光芒万丈。而那时,我们还可能谈论同样的话题。

    任何伟大的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通过精确复制再造一个。苹果固然成功,但也只是成功的一种,乔布斯只提供了一种可能。因此,我们谈论超越苹果,甚至是个伪命题。而柳传志等人在中国攻击苹果的言论,传达的更像是不自信。我们不能停留在模仿iPod、iPhone或者iPad的阶段,不能言必称苹果模式,满足于学样,甚至满足于挑战,以为它是唯一的对手,而不去拓展不同于苹果与乔布斯的成功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