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情的马和牛?

(2011-01-18 21:35:51)
标签:

文化

分类: 阅读生涯

     《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
  

     “风马牛不相及”,乱解释的多。一种是风、马、牛三种事物不相干。可文中只有一对对比关系。另一种,常有人转引服虔的注:风,牝牡相诱谓之风。意思说,两性相吸。“风马牛”就是发情的马和牛。
    
       更有人接着说,正是因为牛和马各发各的情,“风马牛不相及”。还说,在闽南最偏僻的山区的小孩和文盲、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懂“相及”的意思是“性交”。

 

      我简直晕了。马和牛有什么两性相吸的。僖公四年距今2000多年,闽南话与古楚语之间的关联实在难寻。还有,此处说的是“风”,至于“相及”在该地方言中的意思与风之间,只是临时的搭配。


    “风马牛不相及”一句,实出自对《尚书·费誓》断引。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穽,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

 

      中有一句“马牛其风”。与后面两句相缀,尤其是“越逐”一词,显示出“风”字为“逃跑”、“走失”意。而且,“马牛其风,臣妾逋逃”与最后一句“窃马牛,诱臣妾”相对应,后者则是主动不当获取。

 

       如果是两性相吸的话,哪里还用得着“越逐”,直接将光天化日之下做事的家伙拉开就行了。

  
      孔子的后人、经学家孔安国认为,“马牛其风”即“马牛其风逸”,带有快速走失的意思。孔颖达则认为“马牛其风”是“马牛其放佚”,意义更进一步。

 

       从“风逸”到“放佚”不是偶然,而是孔颖达的借力。因为,“风逸”与“放佚”,古音相同。上古文字数量少,一字承担了多字功能,而且,音近义通。


       我认为,截至孔颖达,所谓“马牛其风”、“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已经解决。

 

       只是我还想从用例尤其音韵学角度补充一下。
 
     《尚书》、《诗经》算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它的用例基本能代表上古的风貌。

 

      我查阅了《尚书》所有“风”字。一共19例。其中意义有三种:1、风雨之风;2、民风、风气之风;3、风化之风。而“马牛其风”的“风”字的意思,无论是逃跑,奔跑,还是两性相吸,都没有第二例。

 

       题目中含有这风那风的《诗经》,其实正文“风”也很少,只有23例,而且重复的9例。全部为风雨之“风”,正文并没有后来认为是“民歌”的意思。

   
       这表明《尚书》“马牛其风”之“风”用例,并非本义,也不是延伸义,而是一个假借字。

 

       饶了一个圈,我为的就是说明这个“风”是假借字。按照古音学规律,即“古无轻唇音”,“风”字、“放”字,上古并不读“feng”、“fang”,而是读“ben”或“beng”以及“bang”。

 

       在上古,尤其是《尚书》、《诗经》中,与“马牛其风”的“风”字,音同义通基本上只有两个,即“奔”、“贲”,它们都读ben,且都有奔跑的意义。

 

       如“奔”,就是个会意字。金文的字形是上面一个人,挥动双手,下面三个“止”,意思“快跑”。《说文解字》云:“走也。从夭,贲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夭。”

 

    “贲”常常与“奔”互用。如“虎贲三千人”、“卫士旅贲”。《诗经》里也有“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就是飞奔而来。

 

       因此,在古音学基础上,我认为,“马牛其风”其实就是“马牛其奔”之意,没什么复杂的。而《左传》“风马牛不相及”只是断引之句,表示:即使飞奔的马牛也到不了这里,您老人家咋到我这里来了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做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