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时候了
清代皇帝每次性事都要记录在案,一般由敬事房太监专门负责。
具体过程如下:
每日晚膳后,首领太监按时捧只银盘,向皇帝请示。盘里排放着皇帝宠爱的妃嫔的名牌。
若皇帝状态不佳,不愿做事,他会婉拒。如果有意,会选一张名牌,并将它正面朝下放在盘里。
然后首领太监将这枚名牌,交给另一太监。后者除去这位妃嫔的衣物,然后将她包裹在毛氅里,放在背上,背到皇帝寝宫。
之后,这名太监要全程待在宫外相当一段时间。最后时刻,他要高呼:“是时候了!”
在最后进入皇帝寝宫、背出妃嫔前,如果必要,“是时候了”要重复三遍。
这名太监临走要问皇帝是否要这名妃子生下孩子,皇帝若答应,太监要仔细记录下来。如果不答应,太监回去就会给那妃子吃下“冷花”之类的药物。
2、行啦行啦
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那里过去的风俗。
大约15年前,我们那里还保留着“听房”的习俗(我很想将这个词改成“俗习”)。就是每逢人家结婚喜事,深夜总会有一帮人站在新人房外逡巡。
那时,村里还没通电(95年才通电),很少有人家拥有玻璃窗,一般都是塑料纸糊窗。
一群人会屏住呼吸,仔细地倾听房内的声音。待到关键时刻,众人会大叫:“行啦!行啦!”
3、内心境遇
对皇帝来说,私事成了程序化的公事,很悲惨。而我们村子里被听房的新人倒不,因为,如果无人听房,他们倒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那个太监每天着背着一个裸体妃子,走向皇帝寝宫,想到自己无力补天,内心肯定既兴奋,又充满仇恨。时间久了,要么阴毒,要么变态。
而村子里这些听房人,在给足新人面子的过程里,内心充满了别样的激动。这些男人,回到自己的房子,会将一种自由的欲望投到自己的老婆身上。
这样一来,一个村子便充满了活力与和谐。但太监不是。明清宫廷动荡,很多都与一种被阉割的文明有关。
“是时候了!”这句话充满了冷冷的幽默。是催促皇帝草草了事,还是大声鼓励皇帝?那名太监脑子里浮现的到底是什么?其中韵味实在有趣。
但“行啦!行啦!”蕴涵的趣味并不比它少。而乡村听房人的嗓子要比那太监自然、生动的多,他们会在一旁抽烟、唱歌,冬天还会生起一堆篝火。听房也是一种消遣,延缓乡村生活的节奏。
4、对一种习俗的怀念
无论酷暑之夜,还是冰冷雪地,大家都会义无返顾站在房外,谁要是抢得窗下位置,那是最得意的事情。
我曾经拥挤在人群听过房,可我什么也没听到。我也跟着一起喊过“行啦!行啦!”,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兴奋。
而大家也都象在吃一顿好饭。农村生活枯燥,这种快乐的机会不多,一对新人结婚带来的边际影响力要远远超过结婚本身。而听房人的创造力更是被激发的无以复加,以后一定要写出来。
我见过听房的女人。不过,绝少青春少女。我记得堂姐曾去过一次,被我婶子痛打一顿,我还去为她求了情。到现在,见到堂姐,我有时也会开她的玩笑。
也许你会说它庸俗,但我喜欢这种乡村土习,我一直为这种充满真正乡野气息的文化的远逝留下叹息。当我站在老家的夜晚,看着周围一片电灯亮光,而耳边不时传来电视剧的声音,而古老的大街上,却渺无一人,我总是持续地怀念。
当然,这种怀念本身很残酷。因为,古老的乡村不应该被这么欣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