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分析师绝非只因为意见不同,便站到了对立面。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挑战众人的观点,是因为一种特定的观点一旦为众人所接受,也成了传统的智慧,就往往未再接受仔细的检验。
而目前,投资人正悄又碰上了通货膨胀与股市之间的关係。几乎所有投资人都认为通货膨胀上升是股市的利空,通货膨胀下降,则是股市的利多。但是传统的智彗是否绝对正确,尚待商榷。有时恐会造成误导,偶而也可能完全错误。
认为通货膨胀是股市利空,主要是假设企业获利成长幅度追不上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麽随着通货膨胀上升,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获利就会下降,当然是股市利空。但这项假设是否经得起数据的检验?其实并不尽然。
二位哈佛大学经济学者JohnCampbell与TuomoVuolteenaho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将1927年至2002年75年间的股市与通货膨胀及利率的关係作了仔细的比对。他们发现,一般而言,企业获利与通货膨胀往往是同方向增减。亦即:股市是对冲通货膨胀的良好标的,至少中期与长期而言是如此。
这与常理并不违背。因为当通货膨胀偏高且持续上升时,企业便能提高产品价格,扩大获利。相反,当通货膨胀偏低,企业提高产品价格能力,便相对偏低。
此外历史资料亦显示,企业实质获利(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往往倾向于相对稳定,而名目获利则通常较为震盪。
投资人会犯的一项错误是,认为名目获利并不会受到通货膨胀压力变化的影响。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金钱幻觉(moneyillusion)。
当通货膨胀开始下降,金钱幻觉会误导投资人仍以高通膨时的名目获利推断未来,这使得他们高估了公司价值。当通货膨胀开始上升,投资人并不了解名目获利会随着通货膨胀上升而增加,所以他们仍以低通膨时的低获利反应未来,因而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低估了公司价值。
反向分析师可藉由不犯这些相同的错误而获利。有关通货膨胀与股市的一个著名反向分析例子,出现在高通膨的1970年代。因为金钱幻觉,投资人将股市的本益比压低到了个位数。
根据金融学教授FrancoModigliani与RichardCohn于1979年发表的文章指出,该本益比极不合理,这意味投资人并不了解股市是对冲通货膨胀的良好工具。1980与1990年代的多头市场证实了他们的观点,股市的确被大幅低估了。1985年,FrancoModigliani教授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