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始思维》第三章延伸

(2009-02-16 11:31:41)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生涯

       夜读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第三章,思绪纷纭。 

       他分析的是“原逻辑思维的运算和方法”,但借助其中列举的土著人风俗,尤其是他自身提出的“联想律”、“互渗律”,让我对审美意欲(邹华老师的概念)、词义生成、修辞学(尤其比喻中之转喻)、图腾崇拜有了新的思考。

        比如审美土著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很发达,他们具有超群的记忆力与推理能力,他们能够连唱一首长颂歌达一整天,并能从一个脚印判定对象的性别、身高,甚至离开的大致时间。但是,他们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运用到拉近与神秘主义距离方面,而不是用来建造理性、科学的王国。他们不去思考一条蛇的生物学属性,而是在碰到它时,就会立刻将思维与神秘的,按照英国人创立的学说,那是一个万物有灵的空间。

        这种将逻辑思维转移的现象,与审美过程中的审美意欲状态有些类似。它不会认知背后的真正规律,而只是任由意识回旋在形式上,并将它与相关的理念紧密关联在一起。

        词义生成就更为直接了。就象齐诺瓦小说《崩溃》中的农庄、森林、草地、木臼,以及院落里每件物什,都笼罩着神秘主义色彩。每一种事物总有着超越一般意义的力量,体现在口语与书面语,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当然,必须在那种特定的语境中才有效,如果想进入现代语言的语义范畴,还需要更久远的沉淀,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运营。

        修辞学中的比喻,拥有远比单纯作为修辞手法更大的语言学价值。尤其是其中提喻与转喻等小类,前者主要是基于属性相似,但往往以部分代整体,同时拥有转喻的过程,后者则主要基于联想律,而非相似。

        土著人的联想充满玄妙,比如一只鸟,鹿角或玉米,在他们眼中,可以算一种事物,背后的逻辑不是联想律的作用,有时仅仅是,它们都是献给神或图腾的祭品或食物,这是互渗律的效果;渗透律再延伸,鸟有羽毛、而在他们眼中,鹿角与玉米也常常与羽毛关联在一起。

        有关图腾崇拜,书中例子太多。不过,上周刚读完闻一多的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假如与《原始思维》一起来读的话,一定会有更为奇妙的效果。

      《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08-8版)中提到的,伏曦与女娲两神从上古至今的生成与演变,它们在文字以及图画、岩刻、雕塑等著作中的残留,还有不同民族、部落在天地之初、图腾崇拜方面的相似,可以说是原逻辑思维的相通性。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神,但是又将自身矮化为神的奴隶,因此,神的形象往往是人面兽身,形成差异化,借助不同于人的外形,增强神秘色彩,这是“联想律”、“互渗律”的体现。

        忽然想到,正写着的跨界营销,也是上述思考的延伸,它具有发生学的意义。

        此外,有关土著人的原逻辑思维,还让我想起学校时选修的病理语言学课程中,很多医生在恢复智障人、甚至聋哑人的语言功能时,常常只将他们视为幼儿,显然有很多的谬误,因为前者的表达无论多么荒谬,但至少思维方式与常人一样,他们不可能创造出不同于人的思维,而幼儿的思维还处于一个发育的过程中,语言与思维是共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